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13279
小剂量肝素与多巴胺合用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王曙红 黄琼辉 刘福香 唐云红 李艳婷

    单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胸心外科 长沙 410008

    关键词:肝素;多巴胺;静脉输液;静脉损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628

    为了观察小剂量肝素预防静滴多巴胺所致静脉损伤的临床效果,对80例经外周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结果表明:两组输液外渗、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P<0.005),实验组静脉损伤发生率为10%(4/40),对照组为62.5%(25/40)。输液套管针在血管中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维持输液半衰期的中位值实验组为43.85h,对照组为28.75h。结论:小剂量肝素能预防静脉滴注多巴胺所致静脉损伤,并能延长套管针在血管中的留置时间。

, 百拇医药     分类号 R543.6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应用的普遍性。但静滴多巴胺常引起静脉损伤,导致局部疼痛,甚至组织坏死,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一直困扰着医务人员。近年来,我们在常规配制的多巴胺液中,按1u/ml加入小剂量肝素,对80例患者发生静脉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需静脉输注多巴胺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按手术安排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8~65岁,多巴胺用量为5~15μg.kg-1.min-1;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8~52岁,多巴胺用量5~15μg.kg-1.min-1。两组手术前血小板及全血凝固时间正常。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剂量无统计学意义。因体位关系,两组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取下肢静脉穿刺。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实验组多巴胺液的配方为:5%G.S50ml+多巴胺[体重(kg)×3]mg+肝素50u;对照组:5%G.S 50ml+多巴胺(kg×3)mg。两组均用微量泵控制静脉输注。

    1.3 观察指标

    两组输液外渗、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每个穿刺部位连续观察1周。1次静脉穿刺后套管针在48h内的最长留置时间。

    1.4 判断标准

    输液外渗:局部出现非针头脱出或穿破静脉所致的疼痛、发红、肿胀。静脉炎[1]: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血栓性静脉炎[2]:患者诉局部疼痛、肿胀、循沿受累静脉的整个行径可摸到索状物,有压痛。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实验组静脉损伤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6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 P<0.005)。根据Kaplan Meier曲线(生存率曲线)统计出维持输液半衰期的中位值,实验组为43.85h,对照组为28.75h,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8.209 P<0.05)。

    附表 两组发生静脉损伤的情况 例(%) 组别

    输液外渗

    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合计

    实验组
, 百拇医药
    2

    2

    0

    4(10.00)

    对照组

    13

    10

    2

    25(62.5)

    注:χ2=23.85 P<0.0053 讨论

    虽然输液外渗常由于静脉穿刺针偏离或穿透静脉引起,但更多的外渗是液体中含有刺激性药物造成的静脉壁炎症反应,引起静脉收缩,液体从穿刺针眼漏出所致[3]。动物实验显示:静脉内皮对酸碱度敏感,留置穿刺针后,血小板粘附在损伤的内皮表面,引起白细胞浸润,血管壁水肿,这种损伤沿输液静脉播散,引起管腔内血栓形成[4]。心脏直视手术后,因限制液体入量,多巴胺液输注时浓度大,加之其特有的收缩血管作用及酸性,更易出现液体外渗、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
, 百拇医药
    肝素具有抗血小板集聚、维持血液的液体状态的作用,因此能对抗静脉穿刺部位血小板的集聚和白细胞的浸润。通过本研究发现:实验组静脉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静脉穿刺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肝素有预防静滴多巴胺液所致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且能延长套管针在血管中的保留时间,减轻了血管收缩剂——多巴胺的副作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如能配合其它常用预防措施,如: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降低多巴胺的浓度、避免同一血管多次穿刺,将会对静滴多巴胺失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肝素用量过大时可能会引起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危险。本组在液体中加入肝素后,测定全血凝固时间和血小板正常,且无出血情况,可能是本组静脉液体中肝素的含量很小不致于引起出血。Wright[3]认为:小剂量肝素在输液中给予是为了保持通路通畅时,其副作用是可以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马文元,李长贵,宋洪礼.护理学词典.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44~345

    2,吴阶平,袭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上册.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1

    3,Alex wright,John Heckr,Cail McDonald.Effects of low-dose heparin on failur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s in children.Heart & Lung,1995;24(1):79~82

    4,张国萍.减少静脉输注的失败.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6):27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