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27912
针药并用治疗面痛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郭春媛

    单位:郭春媛(浙江省萧山市中医院 萧山 3112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639 面痛又称为面齿痛,指颜面抽掣疼痛而言,有时痛连齿龈。其痛区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一旦发生此病,早期应用针灸与药物同步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42~78岁,病程1个月~9年。有高血压史19例,硬脑膜外伤1例,原因不明17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滞血瘀2例,阴虚火旺29例,风寒外侵6例。眼神经痛1例,上下颌神经同时疼痛36例。

    1.2 诊断要点 ①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闪电样剧痛,常从鼻翼外向上颌,或从口角向下颌放射,呈烧灼、刀割、撕裂样疼痛,常伴病侧面肌抽搐、流涕、流涎,数秒钟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②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多由口、舌运动或外来刺激引起;③病程长,每次周期性疼痛发作后,出现数周、数月、或数年自发缓解,以后又复发,间隔时间随多次复发而逐渐缩短。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主穴:眼神经痛选攒竹、头维;上下颌神经同时痛选颧、迎香、夹承浆、地仓;配穴:气滞血瘀选膈俞、合谷;阴虚火旺选三阴交、太溪;风寒外侵选风池、列缺。选用28号1~1.5寸不锈钢毫针,以常规消毒,缓慢捻转提插,待得气后,静留针1小时,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2 内服药 37例都同时服用刺五加片,每次4片,1日2次。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治疗后随访1年未复发;有效:1年内疼痛偶然发作1~2次,痛势减轻;无效:治疗24个疗程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37例中痊愈18例,占48.7%;有效17例,占45.9%;无效2例,占5.4%;总有效率为94.6%。疗程最短2次。

    4 讨 论

    面痛是一种顽固的难治之症。它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生阵发性的剧烈疼痛,而无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的疾患,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即使行神经切断术也常有复发或出现副作用,而针刺合并中成药治疗比较安全,无副作用,疗效亦较佳。

    既往多认为面痛以实证为主,“不通则痛”。而笔者从该病以中老年为多见,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认为该病以虚证为多,正气多偏虚,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不荣则痛”。治疗以近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缓慢捻转提插,得气后静留针1小时,使正气渐逐振奋,面部经络疏通,引邪外出,使气血调和,疼痛解除。本病患者精神情绪较差,为进一步巩固疗效,加服刺五加片,有利于疼痛解除。

    收稿日期:2000-01-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