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余泽 马廉亭 杨铭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胡军民 潘力 姚国杰 张新元
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 方法:32例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将微导管前端送入硬脑膜动静脉瘘瘘口处,经微导管造影证实并无危险吻合支,然后经微导管注入微粒行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栓塞,其中12例同时并经岩上、下窦采用钨丝微螺旋圈行海绵窦内栓塞。 结果:28例栓塞后造影瘘口完全闭塞,4例栓塞后造影瘘口有少许显影,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1周后造影瘘口消失。经6个月~8年的随访未见瘘口再通。 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治疗性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海绵窦及其附近硬脑膜动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又称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我院于1991年1月~1998年6月收治海绵窦区DAVF 3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满意。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2例中,男9例,女23例;年龄17岁~54岁,平均38.5岁。病史最短3周,最长2年,2例头部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32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昏、头痛、眼球及颞部均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其中24例球结膜充血,15例突眼,10例不同程度眼球运动受限,24例视力减退。18例因球结膜炎多次去眼科就诊,2例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3.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经DSA脑血管造影证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18例单纯由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脑膜中动脉供血,14例除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脑膜中动脉供血外同时还有颈内动脉的脑膜支同时参与供血。引流静脉:26例单纯向眼上静脉引流,4例除向眼上静脉引流外同时还经岩上下窦引流,2例经岩上下窦引流外还经皮层静脉引流。
4.治疗方法、栓塞材料及结果:单纯由颈外动脉供血者,采用Magic 3F/2F或Tracker-10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将微导管前端送入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及脑膜中动脉,尽量接近瘘口,经微导管造影证实无误并无危险吻合支时,然后经微导管向瘘口注入微粒,根据瘘口大小来选择栓塞材料,如瘘口小,先采用聚乙稀泡沫醇颗粒(polyviny1 alcoho1,PVA),然后再选用5-0真丝线段1~2 cm,边注边透视观察,防止返流,直至瘘口完全闭塞为止。
, 百拇医药
颈内动脉脑膜支供血动脉呈毛细血管,直接栓塞困难。有2例在颈外供血动脉栓塞后,采取颈总动脉压迫,每天2次,每次30 min,半年后来院复查,造影发现颈内动脉脑膜支的供血瘘口消失。其余12例在颈外供血动脉栓塞后,同时经股静脉插管(专用静脉导管)经静脉导管送入Tracker-10微导管,经岩上、下窦将微导管前端送入海绵窦内,经微导管造影证实无误,向海绵窦内送入微弹簧圈、使瘘口完全闭塞为止,其中2例分别送入微弹簧圈5 mm×250 mm,5 mm×750 mm后,再送入困难,造影瘘口又未完全闭塞,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每天2次,每次30 min,1周后准备再次栓塞,造影发现瘘口消失。32例栓塞后经6个月~8年随访未见瘘口再通,临床症状消失。
讨论
1.病因:DAVF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1],根据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先天性血管肌层发育不良极易导致血管破裂而形成瘘[2]。(2)与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此病女性多见。(3)海绵窦炎时窦内压力增高,可使这些硬脑膜动脉的网状交通开放而形成瘘。(4)颅脑损伤或手术使海绵窦内血栓形成而造成瘘[3]。
, 百拇医药
2.临床特征:头痛、以同侧眼眶及颞部明显,活动、弯腰加重,突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听诊可闻及血管性杂音,随血压增高和运动后杂音增强,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杂音消失。症状与颈动脉海绵窦瘘相似,但本病症状较轻、时轻时重,不易引起重视,在临床上往往以眼部疾病去眼科就诊、易延误病情。
3.海绵窦区DAVF的诊断及供血类型:根据该病的临床特征,结合DSA、MRA、MRI、CT、CTA、3D-TCD的检查结果,对该病的诊断并不困难。特别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颈外动脉造影,是确诊和研究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脑血管造影应选择颈内、外、椎动脉,以全面了解瘘的供血动脉,瘘口的具体部位、大小、引流静脉及流速,还要注意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吻合,为治疗寻找最佳治疗方法和途径。根据造影海绵窦区DAVF有3种供血类型[4]:A型:单纯由颈内动脉脑膜支参与供血;B型:单纯由颈外动脉供血,本组有18例;C型:由颈内、颈外动脉的脑膜支同时参与供血,本组有12例。瘘回流入单侧或双侧海绵窦经眼上静脉或岩上、下窦引流,但有少数病例只经岩上、下窦或皮层静脉引流,因此在临床上眼部症状不明显、听诊颞部有血管性杂音要想到此病。
, 百拇医药
4.治疗方法:近年来本病已基本上不用手术结扎颈外动脉的方法,血管内栓塞治疗为此病提供了获得解剖治愈的机会。血管内治疗有动脉途径和静脉途径。(1)经动脉途径:对单纯颈外动脉的脑膜支供血者,应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将微导管前端插到瘘口的供血动脉,尽量接近瘘口,避开危险吻合穿支,微导管前端到位后,一定要经微导管造影证实无危险的吻合穿支,这样才能安全有效的行血管内栓塞。栓塞材料的选择应采用永久性栓塞剂,根据瘘口大小,选择不同的材料,如仅一根供血动脉的瘘口,动脉粗大,可用弹簧圈或可脱性球囊,而多支供血动脉,瘘口较细,可采用NBCA、PVA、冻干硬脑膜微粒及真丝线段栓塞。对颈内、外动脉脑膜支同时参与供血,先采用上述方法行颈外动脉脑膜支供血栓塞后,颈内动脉脑膜支可配合颈总动脉指压迫法[5],少部分病例可以治愈,如颈总动脉指压迫法效果欠佳,可采用静脉途径栓塞。(2)经静脉途径:经动脉途径失败后用此途径,主要用于颈内动脉脑膜支供血,因为该动脉比较细,呈毛细血管,而且丰富,微导管无法由供血动脉到瘘口,栓塞困难,海绵窦内压力又较高,可以考虑经静脉途径入路,经眼上静脉入海绵窦或股静脉,颈内静脉经岩上、下窦入海绵窦,行海绵窦内栓塞,以阻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脑膜支供血。栓塞材料采用微弹簧圈较理想,因微弹簧圈进入海绵窦内呈螺旋状置于窦内不易冲走,表面粗糙易诱发血栓形成[6]。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余 泽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马廉亭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杨 铭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秦尚振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徐国政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龚 杰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胡军民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潘 力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姚国杰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 百拇医药
张新元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参考文献
[1] Pierot L. Chiras J, Rose M, et al. Dural arteriorenous fistulas of posterior fossa draining into subarachnoid veins. AJNR, 1992,13:315-322.
[2] Taki W, Nakahara I,Nichi S.Pathogenetic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 of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Acta Neurochir(Wien), 1994,127:6-7.
[3] Terada T,Randall T,Grant B, et al.Development of acquired arteriovenous fistulas in rats due to venous hypertension. J Nerousurg,1994,80:884-891.
, http://www.100md.com
[4] Lin HJ, Yip RK, Liu HM. Nominvasive hemodynamic classifcution of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by duplex carotid sonography. Hutrasound Med,1994,13:105-107.
[5] Halbach VV, Higashda RT, Hieshim GB, et al. Dural fistulas involving 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Results of treatment in 28 patients. Radiology,1987,163:413-447.
[6] 余泽,马廉亭,秦尚振,等.国产钨丝微螺旋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87-188., 百拇医药
余泽 马廉亭 杨铭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胡军民 潘力 姚国杰 张新元
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 方法:32例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将微导管前端送入硬脑膜动静脉瘘瘘口处,经微导管造影证实并无危险吻合支,然后经微导管注入微粒行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栓塞,其中12例同时并经岩上、下窦采用钨丝微螺旋圈行海绵窦内栓塞。 结果:28例栓塞后造影瘘口完全闭塞,4例栓塞后造影瘘口有少许显影,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1周后造影瘘口消失。经6个月~8年的随访未见瘘口再通。 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治疗性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海绵窦及其附近硬脑膜动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又称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我院于1991年1月~1998年6月收治海绵窦区DAVF 3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满意。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2例中,男9例,女23例;年龄17岁~54岁,平均38.5岁。病史最短3周,最长2年,2例头部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32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昏、头痛、眼球及颞部均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其中24例球结膜充血,15例突眼,10例不同程度眼球运动受限,24例视力减退。18例因球结膜炎多次去眼科就诊,2例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3.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经DSA脑血管造影证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18例单纯由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脑膜中动脉供血,14例除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脑膜中动脉供血外同时还有颈内动脉的脑膜支同时参与供血。引流静脉:26例单纯向眼上静脉引流,4例除向眼上静脉引流外同时还经岩上下窦引流,2例经岩上下窦引流外还经皮层静脉引流。
4.治疗方法、栓塞材料及结果:单纯由颈外动脉供血者,采用Magic 3F/2F或Tracker-10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将微导管前端送入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及脑膜中动脉,尽量接近瘘口,经微导管造影证实无误并无危险吻合支时,然后经微导管向瘘口注入微粒,根据瘘口大小来选择栓塞材料,如瘘口小,先采用聚乙稀泡沫醇颗粒(polyviny1 alcoho1,PVA),然后再选用5-0真丝线段1~2 cm,边注边透视观察,防止返流,直至瘘口完全闭塞为止。
, 百拇医药
颈内动脉脑膜支供血动脉呈毛细血管,直接栓塞困难。有2例在颈外供血动脉栓塞后,采取颈总动脉压迫,每天2次,每次30 min,半年后来院复查,造影发现颈内动脉脑膜支的供血瘘口消失。其余12例在颈外供血动脉栓塞后,同时经股静脉插管(专用静脉导管)经静脉导管送入Tracker-10微导管,经岩上、下窦将微导管前端送入海绵窦内,经微导管造影证实无误,向海绵窦内送入微弹簧圈、使瘘口完全闭塞为止,其中2例分别送入微弹簧圈5 mm×250 mm,5 mm×750 mm后,再送入困难,造影瘘口又未完全闭塞,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每天2次,每次30 min,1周后准备再次栓塞,造影发现瘘口消失。32例栓塞后经6个月~8年随访未见瘘口再通,临床症状消失。
讨论
1.病因:DAVF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1],根据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先天性血管肌层发育不良极易导致血管破裂而形成瘘[2]。(2)与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此病女性多见。(3)海绵窦炎时窦内压力增高,可使这些硬脑膜动脉的网状交通开放而形成瘘。(4)颅脑损伤或手术使海绵窦内血栓形成而造成瘘[3]。
, 百拇医药
2.临床特征:头痛、以同侧眼眶及颞部明显,活动、弯腰加重,突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听诊可闻及血管性杂音,随血压增高和运动后杂音增强,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杂音消失。症状与颈动脉海绵窦瘘相似,但本病症状较轻、时轻时重,不易引起重视,在临床上往往以眼部疾病去眼科就诊、易延误病情。
3.海绵窦区DAVF的诊断及供血类型:根据该病的临床特征,结合DSA、MRA、MRI、CT、CTA、3D-TCD的检查结果,对该病的诊断并不困难。特别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颈外动脉造影,是确诊和研究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脑血管造影应选择颈内、外、椎动脉,以全面了解瘘的供血动脉,瘘口的具体部位、大小、引流静脉及流速,还要注意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吻合,为治疗寻找最佳治疗方法和途径。根据造影海绵窦区DAVF有3种供血类型[4]:A型:单纯由颈内动脉脑膜支参与供血;B型:单纯由颈外动脉供血,本组有18例;C型:由颈内、颈外动脉的脑膜支同时参与供血,本组有12例。瘘回流入单侧或双侧海绵窦经眼上静脉或岩上、下窦引流,但有少数病例只经岩上、下窦或皮层静脉引流,因此在临床上眼部症状不明显、听诊颞部有血管性杂音要想到此病。
, 百拇医药
4.治疗方法:近年来本病已基本上不用手术结扎颈外动脉的方法,血管内栓塞治疗为此病提供了获得解剖治愈的机会。血管内治疗有动脉途径和静脉途径。(1)经动脉途径:对单纯颈外动脉的脑膜支供血者,应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将微导管前端插到瘘口的供血动脉,尽量接近瘘口,避开危险吻合穿支,微导管前端到位后,一定要经微导管造影证实无危险的吻合穿支,这样才能安全有效的行血管内栓塞。栓塞材料的选择应采用永久性栓塞剂,根据瘘口大小,选择不同的材料,如仅一根供血动脉的瘘口,动脉粗大,可用弹簧圈或可脱性球囊,而多支供血动脉,瘘口较细,可采用NBCA、PVA、冻干硬脑膜微粒及真丝线段栓塞。对颈内、外动脉脑膜支同时参与供血,先采用上述方法行颈外动脉脑膜支供血栓塞后,颈内动脉脑膜支可配合颈总动脉指压迫法[5],少部分病例可以治愈,如颈总动脉指压迫法效果欠佳,可采用静脉途径栓塞。(2)经静脉途径:经动脉途径失败后用此途径,主要用于颈内动脉脑膜支供血,因为该动脉比较细,呈毛细血管,而且丰富,微导管无法由供血动脉到瘘口,栓塞困难,海绵窦内压力又较高,可以考虑经静脉途径入路,经眼上静脉入海绵窦或股静脉,颈内静脉经岩上、下窦入海绵窦,行海绵窦内栓塞,以阻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脑膜支供血。栓塞材料采用微弹簧圈较理想,因微弹簧圈进入海绵窦内呈螺旋状置于窦内不易冲走,表面粗糙易诱发血栓形成[6]。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余 泽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马廉亭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杨 铭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秦尚振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徐国政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龚 杰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胡军民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潘 力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姚国杰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 百拇医药
张新元 430070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参考文献
[1] Pierot L. Chiras J, Rose M, et al. Dural arteriorenous fistulas of posterior fossa draining into subarachnoid veins. AJNR, 1992,13:315-322.
[2] Taki W, Nakahara I,Nichi S.Pathogenetic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 of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Acta Neurochir(Wien), 1994,127:6-7.
[3] Terada T,Randall T,Grant B, et al.Development of acquired arteriovenous fistulas in rats due to venous hypertension. J Nerousurg,1994,80:884-891.
, http://www.100md.com
[4] Lin HJ, Yip RK, Liu HM. Nominvasive hemodynamic classifcution of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by duplex carotid sonography. Hutrasound Med,1994,13:105-107.
[5] Halbach VV, Higashda RT, Hieshim GB, et al. Dural fistulas involving 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Results of treatment in 28 patients. Radiology,1987,163:413-447.
[6] 余泽,马廉亭,秦尚振,等.国产钨丝微螺旋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87-18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