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05820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何登瀛 张天龄 李玉民 王世栋

    摘 要:目的 总结肝包虫病1740例手术治疗的经验,特别是对肝包虫性急腹症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60~1997年1740例肝包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主要并发症中,感染为1169例次,内瘘388例次,破裂215例次。术后并发症为胆汁瘘、囊内感染、外囊残腔闭合不全等。本组手术治愈率为99.4%,死亡9例(0.6%)。结论 肝包虫对人体损害主要为肝包虫并发症。肝包虫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特别是对肝包虫破裂所致的急腹症应立即手术,清除包虫内容物,并即时抗休克、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术后即时给予抗包虫药物治疗。

    关键词:棘球蚴病,肝/外科手术 棘球蚴病,肝/流行病学 回顾调查

    肝包虫病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它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以20~40岁最多见。我们两院1960~1997年经手术治疗肝包虫病1740例,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40例, 男904例,女836例。年龄3~ 67岁,其中20~40岁者1029例,占59.1%。在甘肃以汉族患者最为常见,占82.5%;职业中以农民发病率最高,占61.8%。1740例中,肝右叶1126例,占65%;肝左叶614例,占35% (其中肝左右叶同时发病54例)。单发1678例, 多发62例;其中多脏器发病189例,合并肺包虫患者124例,腹腔包虫者38例,脾包虫11例,脑包虫者5例。

    1.2 诊断

    本组病例以临床表现,X线片,超声,CT检查及流行病学病史为诊断手段。本组血清免疫诊断阳性率达90%(135/150),Casoni试验敏感度为90.1%(1450/1610),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68.9%(186/270),酶联免疫试验(ELISA)阳性率为90%(280/310),间接微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85.7%(300/350)。
, 百拇医药
    1.3 肝包虫并发症

    本组病例并发症情况见表1。

    表1 1740例肝包虫并发症(例次)

    病变部位

    感染

    破裂

    内瘘

    出血

    黄疸

    肠

    梗阻

    梗阻性

    胆管炎
, http://www.100md.com
    肝

    脓肿

    合计

    肝

    1058

    198

    371

    6

    72

    4

    41

    49

    1799

    肺
, 百拇医药
    70

    9

    8

    -

    -

    -

    -

    -

    88

    腹腔

    38

    4

    7

    -
, 百拇医药
    4

    -

    -

    -

    53

    其他

    3

    4

    1

    -

    -

    -

    -

    -
, http://www.100md.com
    8

    合计

    1169

    215

    388

    6

    76

    4

    41

    49

    1948

    2 治疗及结果

    2.1 手术方法
, 百拇医药
    本组手术方式选择见表2。

    表2 1740例外科手术治疗手术

    手术方式

    例次

    肝包虫病手术方式

    内囊摘除外囊部分切除

    +外囊残腔1期缝合

    51

    +外囊残腔引流

    1091

    +外囊残腔大网膜填塞

    485
, http://www.100md.com
    +胆囊切除

    103

    +膈肌修补

    47

    +胆道T形管引流

    103

    +腹腔引流

    163

    肝叶、段切除

    97

    其他手术方式

    肺叶切除

    66
, 百拇医药
    脾切除

    11

    肠切除

    38

    脑包虫囊肿摘除术

    5

    其中包虫囊肿最大的为43cm×37cm×30cm, 吸出 囊液最多为12400ml;最多的子囊为1054个, 为肝及腹腔多脏器包虫病。

    2.2 治疗结果

    2.2.1 术后并发症及死亡 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20例(35.6%),共834次(表3),其中经对症治疗0.5年后痊愈598例(34%);1年后再手术19例(1.09%),包括原位复发6例,主要为清除外囊残腔胆汁及渗液,结扎外囊内胆管并切除缝合外囊残腔。本组死亡9例,其中术中因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2例,术后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术前破裂种植腹腔多次手术消耗衰竭死亡3例。表3 术后并发症
, 百拇医药
    并发症

    例次

    胆瘘

    209

    囊内感染

    295

    残腔闭合不全

    182

    囊内出血

    12

    肺部感染

    66

    肠粘连
, 百拇医药
    44

    术后复发

    26

    合计

    834

    2.2.2 随访 1731例手术后2年内,原位复发10例(0.3%),种植再发和重复感染16例(0.9%)。

    3 讨 论

    包虫传染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当误食污染棘球绦虫卵的食物,或手指沾有虫卵,随饮食被吞咽后,在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钩蚴而吸附于小肠的粘膜上,然后进入门静脉系统,随血流迁移流注入肝、肺及身体的其它脏器。本组资料表明,包虫在肝脏寄生发病率最高,占89.1%,其中右叶占64.5%。六钩蚴可随肝静脉流入右心,迁移至肺脏寄生,肺脏的发病率低于肝脏。
, http://www.100md.com
    肝包虫病合并感染破裂后形成的两大趋向:

    (1)肝肺包虫病形成 由肝顶部包虫感染破入胸膜腔形成肝胸膜腔瘘;肝包虫破入支气管形成肝胸膜腔支气管瘘;肝包虫破入胸肺再种植,形成新的肝肺包虫病。

    (2)肝包虫感染破裂入腹腔或空腔脏器而形成包虫性急腹症 肝包虫合并感染形成肝脓肿;破入腹腔形成急性腹膜炎;破入胆道形成梗阻性黄疸,或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肝包虫感染破裂后形成的上述两种病变,病变比较复杂,对患者生命可产生严重威胁,作者统称为复杂性肝包虫病。本组出现复杂性肝包虫病215例,占全组单房性肝包虫病的12.4%。复杂肝包虫病在腹部外科常以急腹症出现[1],临床症状均较严重,而且容易误诊[2]。本组中重度感染49例,占感染的4.6%。感染后形成肝脓肿者,可出现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肝顶部包虫合并感染后,炎症波及胸腹膜可引起局限性腹膜炎、右下胸膜炎、胸腔积液等。
, 百拇医药
    肝包虫出现急腹症的另一种原因是肝包虫并发破裂。本组198例,占肝包虫感染的18.7%。本组肝包虫破裂的原因,多为感染、坏死穿孔、外伤挤压及自发性破裂。病人表现为急骤的弥漫性腹膜炎,急剧腹痛,板状腹,易误诊为消化道穿孔,其中1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对破入腹腔的包虫,应急诊手术吸出囊液,取出内囊,反复冲洗。输液中加入适量糖皮质激素,以纠正休克。对膈下、结肠旁沟及盆腔反复的冲洗十分重要,可防止原头蚴种植。

    肝包虫性急腹症另一种破入途径为胆道,若包虫囊肿破入小胆管,即形成微小的胆内瘘或胆汁渗入包虫外囊内,术中常发现内囊有黄染甚至呈黄色混浊体。在外囊壁内侧,仔细检查可见到小胆管开口,必须给予缝合,以消除术后 残腔积液及促进愈合。本组形成内瘘者371例, 占全组病例的21.3%。肝包虫破入较大胆管,囊液流入胆道引起胆绞痛;若破入左、右肝管,子囊及内囊碎片可阻塞胆总管,不仅产生急骤胆绞痛,且可并发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本组41例出现胆绞痛、黄疸、荨麻疹包虫性三联征,占全组病例的2.4%。此种病例需急诊手术,行减压引流,清除包虫内容物并反复冲洗胆道。肝下部包虫可与肠道粘连,并发肠扭转,肠梗阻。腹壁包虫破裂可并发出血,本组2例。
, 百拇医药
    肺为包虫病好发的第二脏器,肝包虫病时应注意肺包虫病的存在。本组肝肺包虫病共存124例,占全组病例的7.1%。右肺叶多于左肺叶, 下肺叶多于上肺叶。肺包虫并感染者70例, 其中肺包虫破裂瘘形成17例,占肺包虫感染24%。由于肺不停地呼吸,尤其当咳嗽、打喷嚏,包虫囊肿突然受压破裂,使之与支气管相通,形成肺包虫-支气管瘘[3]。若破入较大的支气管、囊液、子囊及内囊碎片突然涌入支气管,堵塞呼吸道,病人立即发生呼吸困难、缺氧、甚至窒息,本组肺包虫破裂发生窒息死亡者4例。

    外科手术是肝包虫病治疗的基本方法,除外科手术外,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完全治愈本病[4]。本组1740例肝包虫手术治愈率为99.4%,死亡9例,占0.5%,均为早年病例。本组资料提示,内囊摘除术可最大限度保存有功能的肝组织,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优点。对内囊摘除术后外囊残腔的处理,应根据残腔的大小、部位、外囊厚度、钙化程度、感染、渗液等区别处理,其原则是彻底清除残留内囊,尽可能缩小残腔,防止胆瘘、渗血、渗液、感染的发生。对不能完全切除的外囊残腔,大网膜填塞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较好方法。
, 百拇医药
    为防止包虫病复发,于术后可继续服抗包虫药物[5],如阿苯达唑或甲苯达唑,每天20mg/kg 2个月。

    作者简介:何登瀛(1941-),男,甘肃合水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从事肝胆胰外科方面研究。

    作者单位:何登瀛(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甘肃 兰州 730030)

    张天龄(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甘肃 兰州 730030)

    李玉民(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甘肃 兰州 730030)

    王世栋(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甘肃 兰州 730030)

    参考文献:

    [1]徐明谦.包虫病[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25~27.

    [2]陈文庆,柴福禄,顾树南.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经验[J].中华外科杂志,1994,32(3):166~167.

    [3]陈文庆,陈刚,王自生,等.复杂性肺包虫囊肿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2,30(4):216~217.

    [4]徐明谦.包虫病手术治疗的进展[J].普外临床,1994,9(1):50~52.

    [5]何登瀛.肝包虫性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C].中华医学会中华外科学会.北京外科周学术会议资料汇编,1999.13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