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正骨》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28410
下肢骨折术后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医正骨》 2000年第7期
     作者:王云 王静 裘文华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济南 250011

    关键词:

    中医正骨000755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自1995~1998年,通过对43例下肢骨折并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体位护理 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20~30cm,以利静脉回流。严禁热敷、 针刺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1.2 病情观察 本组43例病人中,髋膝关节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27例,占62.79%。该病主要表现为 患肢广泛性肿胀、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护理时,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 肤颜色、温度及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周径的变化,分别在髌骨上缘15cm,胫骨结节 下10cm,逐日进行测量,同健侧肢体相比较,并记录。
, 百拇医药
    1.3 对症处理 患肢肿胀明显者,用芒硝500g、冰片1g装入纱布袋内,外敷患肢,待药物变硬潮湿后取下。 一般每日更换1次,可达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功效。

    1.4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因急性期治疗中常使用尿激酶、蝮蛇抗栓酶、肝素等药物进行溶栓抗凝降纤等,故注意观察 有 无刀口渗血、消化道出血及皮肤瘀斑情况,并定时查大便、尿潜血及凝血酶原时间,为准确 用药提供依据。

    1.5 肺栓塞的观察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中,有3例并发肺栓塞,2例经抗凝、溶 栓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抢救无效死亡。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及咯血等组织缺氧症状。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高流量 氧气吸入(每分钟5L);同时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配合医 生抢救治疗。

    1.6 慢性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慢性期病人适当下床活动,活动时穿弹力袜或捆绑弹性绷带,以促进静脉回流。肢体肿胀者 ,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熏洗,以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减轻肿胀。熏洗时温度要适宜 ,避免烫伤病人。
, 百拇医药
    2 预防措施

    2.1 预防静脉血流滞缓 下肢骨折术后由于麻醉作用及镇静、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使肌肉丧失收缩能力,“肌泵”功 能严重障碍,加之术后下肢长时间的制动体位,导致血流滞缓,使血液瘀滞,易发生DVT。 故临床护理时:①骨折后定时协助病人翻身,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抬高患肢,按摩腓肠肌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②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术后当日麻醉作用消除后,在不影 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督促病人对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如加强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 头肌的收缩练习,发挥小腿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瘀滞。③由于手术创伤、 炎症等造成肢体肿胀和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水肿极易与DVT混淆。故护理查房时,当病人患 肢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紧韧压痛明显者,应考虑DVT,及时通 知医生,切勿将血栓形成引起的疼痛,误认为一般刀口疼痛,以免延误处理时机。

    2.2 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 骨折患者由于外伤及手术机械性损伤,使静脉受损继而激活凝血系统,并吸附大量纤维蛋白 原和血小板,而发生DVT。此外术中术后静脉穿刺时局部血管损伤也是其发病原因之一。护 理 时:①提高静脉穿刺技能。②进行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 进行反复穿刺,特别是大隐静脉的穿刺部位。③持续滴注不超过48小时,如局部发现炎性反 应,应立即用中药消炎液外涂,同时重建静脉通道,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
, http://www.100md.com
    2.3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外伤、应激、麻醉等均能使全身血液进入高凝状态,特别是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由于创伤反 应,制动体位等因素,加重了高凝形成。护理时:①饮食宜健脾胃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 菜水果,少食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物,忌辛辣之品。②戒烟,烟中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 的收缩作用,增加了血液粘稠度,因此向病人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性。③对术后进行静脉注 射发现回流差或采血后血液快速凝固等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加剧的倾向,应建议进 行必要的化验检查。④术后3天,对年龄40岁以上、手术时间超过30分钟、有DVT史、有继发 诱因和凝血异常者,预防性口服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中药,静脉点滴低剂量肝素、低分子 右旋糖酐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但应注意加入肝素时点滴速度不宜过快。

    (1999-12-07收稿 2000-03-03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