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冠脉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郭良 李晓春
单位:郭良(福建潜州市国立华侨大学医院内科,福建 潜州 362011);李晓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心内科,浙江 310009)
关键词:
宁夏医学杂志000744 本文选择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按ST段抬高形态特征分为“墓碑形”组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7岁±78岁(57.5±10.1)。通常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岁~85岁(56.5±9.80)。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按WHO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患者入院行常规12导联或16导联心电图(加做V7、V8、V3R、V4R导联),均住在CCU病房,持续24小时~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
1.2.1 “墓碑形”ST段心电图特征:“墓碑形”ST段表现为有一快速上升时期,其改变常见于心梗部位ST段抬高的相关导联,凸起的ST段顶峰高于其前面的R波,R波持续时间极短(通常≤0.04s),不易分出ST段与其后T波的升支相融合。因此,很难单独辨认出ST段及T波的界限。
1.2.2 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统计:出现频发室早(>5次/分)、多源性室早、成对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均列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1.2.3 冠脉病变的统计:所有患者均在住院2周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了解病变血管的狭窄部位、分支情况、狭窄程度及判断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指征(除1例为急诊行PTCA术外)。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墓碑形”组与通常组出现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组存在冠脉病变及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较 病变
墓碑形组
通常组
χ2
P
例数
%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1
73.33
12
33.33
8.36
<0.01
室性心律失常
8
53.33
7
19.44
, 百拇医药
5.85
<0.01
3 讨论
ST段呈“墓碑形”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超早期严重心肌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Wimalaratna认为是梗死面积较大,尤其是广泛前壁、复合前壁梗死多为预后不良[1]。同时也提示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在前降支近端病变且狭窄严重时,血浆CPK及CPK-MB浓度较高[2]。在临床上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使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大大增高。
本文结果显示,ST段呈“墓碑形”改变组出现多支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通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由于存在严重的多支冠脉病变(尤其是前降支的病变)易导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是室颤的发生[3,4],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该类患者应常规在CCU病房接受24小时的心电监护和及时的治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进一步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 百拇医药
责编:杨自革
参考文献
[1] Wimalaratna HSK.“Tombstoning”of ST Segment in AMI[J].Lancer,1993,342:496~497
[2] Bimbaum Y,Soloky A,Herz I,et al.Implications of inferior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anterior 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Correlation[J].Am Heart J,1994,127:1467~1473
[3] 李琰,张望云.急性心肌梗塞“墓碑形”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J].天津医药,1997,25:396~398
[4] 杨秀娟,杨雅各.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改变心电图分析[J].岭南心血管杂志,1999,5(2):102~104
(收稿:2000-04-05), 百拇医药
单位:郭良(福建潜州市国立华侨大学医院内科,福建 潜州 362011);李晓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心内科,浙江 310009)
关键词:
宁夏医学杂志000744 本文选择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按ST段抬高形态特征分为“墓碑形”组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7岁±78岁(57.5±10.1)。通常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岁~85岁(56.5±9.80)。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按WHO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患者入院行常规12导联或16导联心电图(加做V7、V8、V3R、V4R导联),均住在CCU病房,持续24小时~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
1.2.1 “墓碑形”ST段心电图特征:“墓碑形”ST段表现为有一快速上升时期,其改变常见于心梗部位ST段抬高的相关导联,凸起的ST段顶峰高于其前面的R波,R波持续时间极短(通常≤0.04s),不易分出ST段与其后T波的升支相融合。因此,很难单独辨认出ST段及T波的界限。
1.2.2 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统计:出现频发室早(>5次/分)、多源性室早、成对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均列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1.2.3 冠脉病变的统计:所有患者均在住院2周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了解病变血管的狭窄部位、分支情况、狭窄程度及判断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指征(除1例为急诊行PTCA术外)。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墓碑形”组与通常组出现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组存在冠脉病变及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较 病变
墓碑形组
通常组
χ2
P
例数
%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1
73.33
12
33.33
8.36
<0.01
室性心律失常
8
53.33
7
19.44
, 百拇医药
5.85
<0.01
3 讨论
ST段呈“墓碑形”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超早期严重心肌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Wimalaratna认为是梗死面积较大,尤其是广泛前壁、复合前壁梗死多为预后不良[1]。同时也提示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在前降支近端病变且狭窄严重时,血浆CPK及CPK-MB浓度较高[2]。在临床上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使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大大增高。
本文结果显示,ST段呈“墓碑形”改变组出现多支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通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由于存在严重的多支冠脉病变(尤其是前降支的病变)易导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是室颤的发生[3,4],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该类患者应常规在CCU病房接受24小时的心电监护和及时的治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进一步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 百拇医药
责编:杨自革
参考文献
[1] Wimalaratna HSK.“Tombstoning”of ST Segment in AMI[J].Lancer,1993,342:496~497
[2] Bimbaum Y,Soloky A,Herz I,et al.Implications of inferior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anterior 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Correlation[J].Am Heart J,1994,127:1467~1473
[3] 李琰,张望云.急性心肌梗塞“墓碑形”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J].天津医药,1997,25:396~398
[4] 杨秀娟,杨雅各.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改变心电图分析[J].岭南心血管杂志,1999,5(2):102~104
(收稿:2000-04-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