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筋膜挛缩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型对比研究
文达辉 梁寒洁 柯楚群 司徒良 林毅忠
摘 要 目的 应用超声影像诊断臀肌筋膜挛缩症,并与临床分型对比观察。方法 用超声影像对46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的臀部肌肉进行检查。结果 46例患者臀部肌肉均见有挛缩组织呈斑块样回声。结论 应用超声影像检查诊断臀肌挛缩症,为临床术前诊断本症提供辅助检查依据。
关键词:超声检查 臀肌挛缩 临床分型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绝大多数是经过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而引起。我院自1997年起使用高频超声检查诊断本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检查依据,并结合临床分型,作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46例,均为双侧发病,全部经临床及超声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由6岁至15岁。患者多数因外八字步态,不能并膝下蹲和坐位不能并膝及不能作“搭腿”而来求诊。所有病例以往均有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史。主要临床体征:外八字步态,臀部凹陷不丰满,臀部可扪及条索块状物,并膝下蹲时呈“划圈征”,严重患者呈“蛙腿征”。另选20例正常小儿作对照。我们使用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10MHz,检查部位集中在臀部肌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正常臀肌的声像图 本组20例正常小儿,年龄7~12岁。正常臀肌饱满,长轴切面见肌纤维为低回声或中度回声。筋膜、肌外膜、肌束膜及其间的薄层脂肪和结缔组织显示为较强的线条状回声光带,肌肉纤维排列规则,自然有序。横轴切面,每条肌束呈圆形、或双凸透镜形,肌纤维呈中度回声,中间见网状及点状强回声[1](见图1)。
图1 正常臀肌声像图
图2 箭头所指为臀肌中挛缩疤痕组织呈斑块样回声
2.2 臀肌筋膜挛缩症臀肌声像特点 臀肌有不同程度萎缩,臀肌内见肌纤维排列紊乱,肌肉内见散在大小不等,回声较强的斑块,筋膜增厚,回声增强。
, 百拇医药
2.3 临床分型与超声影像改变对比 临床分型:正常人髋关节可在内收20°位作屈伸活动,但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过程中内收被限制,根据被限制的角度作出临床分型。轻型:内收被限于0~20°;中型被限于外展位1~20°;重型:被限于外展位,大于20°。我们对46例92侧作出临床分型,其中轻型10例,占10.80%;中型56侧,占60.8%,重型26侧,占28.4%。46例患者术前B超检查观察臀部肌肉挛缩组织的情况,测量斑块的大小(宽度和厚度)(见图2),与临床分型作对比,发现临床分型的轻重,与挛缩组织臀肌中斑块的大小呈正相关统计学分析,亦见挛缩组织厚度,在轻型组与重型组,中型组与重型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轻型组与中型组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挛缩组织宽度比较:轻、中、重三型三组彼此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临床分型与B超测量疤痕挛缩组织宽度的关系(x±s)
分型
, 百拇医药
侧数
宽度(cm)
厚度(cm)
轻型
10
1.60±0.3
0.51±0.03
中型
56
2.49±0.04
0.62±0.03
重型
26
, 百拇医药
3.64±0.07
0.95±0.07
2.4 手术所见与超声检查提示挛缩组织的大小,尤其是厚度与术后切出之疤痕组织厚度对照基本吻合。
3 讨论
一般认为,臀肌筋膜挛缩症是医源性疾病。反复多次的臀部肌肉注射是本症的主要病因,绝大部分与易感因素[2]、先天性因素无关。以往臀肌筋膜挛缩症主要是靠症状和体征诊断。我院自1997年起首先采用超声影像检查,对患者臀部肌肉进行探查观察,了解臀肌内有否斑块样回声,从而提示挛缩组织的范围、大小,并结合临床分型对比观察。超声检查结果证实临床各型间比较,挛缩斑块的宽度及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因此,我们认为超声检查可以诊断臀肌筋膜挛缩症,并为临床手术治疗该症提供可靠的辅助检查依据及量化指标。
作者简介:文达辉(1960—),男,主治医师。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文达辉(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柯楚群(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司徒良(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林毅忠(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梁寒洁(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江门 529051)
参考文献
[1] 张武主编.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58-459.
[2] 周素华,彭明惺,刘利君,等.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与易感因素的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2,1:30., 百拇医药
摘 要 目的 应用超声影像诊断臀肌筋膜挛缩症,并与临床分型对比观察。方法 用超声影像对46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的臀部肌肉进行检查。结果 46例患者臀部肌肉均见有挛缩组织呈斑块样回声。结论 应用超声影像检查诊断臀肌挛缩症,为临床术前诊断本症提供辅助检查依据。
关键词:超声检查 臀肌挛缩 临床分型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绝大多数是经过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而引起。我院自1997年起使用高频超声检查诊断本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检查依据,并结合临床分型,作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46例,均为双侧发病,全部经临床及超声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由6岁至15岁。患者多数因外八字步态,不能并膝下蹲和坐位不能并膝及不能作“搭腿”而来求诊。所有病例以往均有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史。主要临床体征:外八字步态,臀部凹陷不丰满,臀部可扪及条索块状物,并膝下蹲时呈“划圈征”,严重患者呈“蛙腿征”。另选20例正常小儿作对照。我们使用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10MHz,检查部位集中在臀部肌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正常臀肌的声像图 本组20例正常小儿,年龄7~12岁。正常臀肌饱满,长轴切面见肌纤维为低回声或中度回声。筋膜、肌外膜、肌束膜及其间的薄层脂肪和结缔组织显示为较强的线条状回声光带,肌肉纤维排列规则,自然有序。横轴切面,每条肌束呈圆形、或双凸透镜形,肌纤维呈中度回声,中间见网状及点状强回声[1](见图1)。
图1 正常臀肌声像图
图2 箭头所指为臀肌中挛缩疤痕组织呈斑块样回声
2.2 臀肌筋膜挛缩症臀肌声像特点 臀肌有不同程度萎缩,臀肌内见肌纤维排列紊乱,肌肉内见散在大小不等,回声较强的斑块,筋膜增厚,回声增强。
, 百拇医药
2.3 临床分型与超声影像改变对比 临床分型:正常人髋关节可在内收20°位作屈伸活动,但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过程中内收被限制,根据被限制的角度作出临床分型。轻型:内收被限于0~20°;中型被限于外展位1~20°;重型:被限于外展位,大于20°。我们对46例92侧作出临床分型,其中轻型10例,占10.80%;中型56侧,占60.8%,重型26侧,占28.4%。46例患者术前B超检查观察臀部肌肉挛缩组织的情况,测量斑块的大小(宽度和厚度)(见图2),与临床分型作对比,发现临床分型的轻重,与挛缩组织臀肌中斑块的大小呈正相关统计学分析,亦见挛缩组织厚度,在轻型组与重型组,中型组与重型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轻型组与中型组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挛缩组织宽度比较:轻、中、重三型三组彼此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临床分型与B超测量疤痕挛缩组织宽度的关系(x±s)
分型
, 百拇医药
侧数
宽度(cm)
厚度(cm)
轻型
10
1.60±0.3
0.51±0.03
中型
56
2.49±0.04
0.62±0.03
重型
26
, 百拇医药
3.64±0.07
0.95±0.07
2.4 手术所见与超声检查提示挛缩组织的大小,尤其是厚度与术后切出之疤痕组织厚度对照基本吻合。
3 讨论
一般认为,臀肌筋膜挛缩症是医源性疾病。反复多次的臀部肌肉注射是本症的主要病因,绝大部分与易感因素[2]、先天性因素无关。以往臀肌筋膜挛缩症主要是靠症状和体征诊断。我院自1997年起首先采用超声影像检查,对患者臀部肌肉进行探查观察,了解臀肌内有否斑块样回声,从而提示挛缩组织的范围、大小,并结合临床分型对比观察。超声检查结果证实临床各型间比较,挛缩斑块的宽度及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因此,我们认为超声检查可以诊断臀肌筋膜挛缩症,并为临床手术治疗该症提供可靠的辅助检查依据及量化指标。
作者简介:文达辉(1960—),男,主治医师。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文达辉(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柯楚群(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司徒良(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林毅忠(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江门 529051)
梁寒洁(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江门 529051)
参考文献
[1] 张武主编.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58-459.
[2] 周素华,彭明惺,刘利君,等.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与易感因素的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2,1: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