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14763
无创性心电学组合检查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告价值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8期
     作者:朱强 栾怡平 叶珊珊 黄惠团

    单位:朱强(海军杭州疗养院特检科,杭州 310002);栾怡平(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003);叶珊珊(海军杭州疗养院特检科,杭州 310002);黄惠团(海军杭州疗养院特检科,杭州 310002)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学检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000829

    [中国分类号] R 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8-879X(2000)08-0770-02

    作者对179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无创性心电学组检查及平均21个月的随访。以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无创性心电学组检查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告价值。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179例中男性101例,女性78例,年龄51~78岁,为1988~1994年因患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梗塞部位:下壁59例,前壁81例,侧壁10例,间壁3例,下壁合并前壁18例,下壁合并间壁8例。

    1.2 方法 (1)患者入院后,即予心电监护,观察记录心律失常情况, 并进行各无创性心电学检查:用药前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24 h内进行VLP测定。 积极进行极化液治疗,纠正心律失常,溶栓治疗,酌情选用营养心肌药物等。2周内进行全息Holter检测。其后患者于3,6,9,12,24及36个月随访,内容为有无出现心律失常事件(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猝死),并对随访情况作记录。(2)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 :①Q-T离散度检测方法,采用同步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 导联心电图,Q-T间期选择QRS波起点和T波终点,各导联选3个连测。Q-Td为不同导联最大Q-T 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值。 ②VLP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采用EPX-1200机,25~250 Hz带滤波,噪声<0.4 μV。VLP阳性标准: 滤波后QRSr≥120 ms,D40≥40 ms,V40≤25 μV ,3项中至少有2项符合即为阳性。③心率变异性功能检测方法,采用加拿大Cardiac 公司生产的24 h全息Holter分析仪,对连续3个以上的窦性搏动进行分析。 由计算机对所输入资料自动进行HRV分析,得出间期标准差(SDNN)。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作χ2检验。

    2 结 果

    我们将VLP阳性且Q-Td≥100 ms和SDNN<100 ms作为无创性心电学组合检查阳性,3者中有1项不符合即作为组合检查阴性。组合检查阳性组16例和阴性组163例中发生心律失常事件者分别为10例和8例,两组χ2检验提示有显著差异。组合检查的预告价值为: 敏感性55.5%,特异性96.3%,阳性正确率62.5%,阴性正确率95.1%。

    3 讨 论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梗死区域内岛状的存活心肌与坏死心肌、后来纤维化的区域混杂交织,传导途径延长而引起传导延迟,被分隔的存活心肌细胞不同步激动,而产生了出现在QRS波终末部和ST段上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即心室晚电位。它是折返激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引发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 百拇医药
    这些存活心肌,其除极激动既延迟于健康心肌的激动且又不同步, 因此心室肌的复极电位变化也极不均匀,这就导致Q-Td增大。Q-Td是反映心室肌电位变化不均匀分布程度的指标,尤其能反映心室复极的紊乱程度,其延长被认为是猝死的预报因素[1]。有学者提出,Q-Td≥100 m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危险的指标之一。

    心肌的缺血和坏死导致心脏迷走神经末梢损伤,心肌梗死急性期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致使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易致心室颤动。 心率变异性功能降低常提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或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此与心律失常事件密切相关。 故在临床上HRV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一项常用指标[2]

    心室晚电位是引发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VLP阳性对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事件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低于有创性导管电生理检查。而将VLP检测、Q-T 离散度检测和心率变异性分析这3项无创性心电学检测组合后,预告值明显增加。VLP阳性且Q-Td≥100 ms且SDNN<100 ms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高达62.5%。因此,对一个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出现VLP阳性,并且Q-Td延长和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是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信号。 对该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 朱 强(1962-),男(汉族),副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1986届毕业生.

    [参 考 文 献]

    [1] Barr CS, Naas A, Freman M, et al. QT dispersion and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Lancet, 1994,343 (6): 327-329.

    [2] 李明强.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围手术期的应用[J]. 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1996,17(5):298-300.

    [3] 朱 强,栾怡平.心室晚电位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9,18(1):70-71.

    [收稿日期] 2000-01-12

    [修回日期] 2000-05-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