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37453
小儿腹膜后巨大畸胎瘤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8期
     作者:张平 叶建球 丁炳桐 陈耐奋

    单位: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外科 5165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0876 患儿,女,1.5岁。发现腹部肿物15个月,进行性增大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0年1月2日入院。患儿于出生后1个月在脐周可触及拳头大小圆形肿物,进食及大小便正常,近1个月来,肿物进行性增大,腹部膨隆,活动时气喘,食量减少,日渐消瘦,每隔3~4 d解黄色软便1次,小便数频。体查:体温36.5℃,脉搏136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1/5 kPa,体重15 kg。消瘦,半坐卧位。胸廓缩短,肺下界上移。腹部呈巨大球状隆起,腹壁静脉充盈,皮肤绷紧如鼓,腹围76 cm,肿物占满全腹,上达剑突及肋缘,下至盆腔,两侧高出腹外侧壁,表面光滑,不能推动,左中上腹质地较硬,余呈囊性感,无移动性浊音,右上腹可闻及微弱肠鸣音。双足背轻度凹陷性水肿。肛检阴性。血常规:WBC 12.0×109/L,Hb 85 g/L;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56.4 g/L,白蛋白27.8 g/L,AFP及HCG阴性;大便潜血试验阴性。B超及CT示:腹腔内巨大囊性包块,其内呈水样密度,中间可见分隔,占据整个腹腔,腹内脏器不能分辨,被推挤到右上后腹,在左中上腹之囊内外影间可见低密度及条状或无定形状高密度影。腹部平片示:左上腹见不规则钙化影。入院诊断为腹膜后巨大畸胎瘤。2000年1月7日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以左侧腹直肌切口入腹。取出实质性瘤体1.5 kg及瘤囊内残留液500 ml。术毕剖开肿瘤实质部分见内有不规则骨头、圆柱状脂肪瘤组织、两端闭合肠管样组织、豆渣样皮脂腺组织。病理报告:腹膜后良性畸胎瘤,反复取材切片,未见恶性成分。术后经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恢复满意。痊愈出院。

    讨论 畸胎瘤又称胎芽细胞源性肿瘤,为小儿腹膜后三大肿瘤之一,大多数为良性,6%~10%为恶性。手术切除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本例经手术治疗成功,有如下几点体会:①术前少量多次输新鲜血,纠正贫血,增加凝血因子;静脉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维生素B族、C、K,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以提高手术耐受能力。②术中在上肢建立2条通畅的静脉通道,在瘤体穿刺放液时及瘤体完全取出时,分次快速各输入新鲜血100 ml,并注意瘤体穿刺放液速度,避免瘤体减压及取出时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产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肺水肿。③选择左侧腹直肌切口,有利于瘤体的暴露及手术操作。本例术中解剖关系清楚,出血少,肿瘤切除完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