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
编号:10251166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92例的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邱永梅

    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肝胆外科,云南 昆明 650032

    关键词:

    实用护理杂志000814 中图分类号:R65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08-0025-01

    我院1981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腹部以脾损伤为主的患者284例,其中92例非手术治疗治愈。现就脾破裂出血非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74例,女18例;年龄3~38岁(90%)。受伤时间最短3 h,最长96 h。属交通事故伤46例,高空坠落伤25例,打架斗殴及其他伤2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依据:(1)明确的外伤史,尤其是左上腹部及左季肋区受伤;(2)腹腔穿刺抽取不凝固的血性液体;(3)生命体征变化;(4)未发生或合并休克;(5)B超或CT检查确诊脾破裂。

    2 临床观察与护理

    2.1 观察意识和表情:首先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能否准确表达病情变化。患者若由兴奋烦躁转为表情冷漠,对刺激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则是休克的表现。

    2.2 严密观察血压及脉压:本组32例患者血压低于82.7/64.7 mmHg(11.0/8.6 kPa),脉压20.3 mmHg(2.7 kPa),另62例血压为82.7~120.3/59.4~82.7 mmHg(11.0~16.0/7.9~11.0 kPa)。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开始15~30 min测1次,血压逐渐稳定后,可延长至每1,2 h测量1次,直到完全稳定。并根据血压情况给予小剂量多次输血,每天200 ml或隔天输200~400 ml。一旦血压偏低,就要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 百拇医药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足够的热量,每天补液量2 000~3 000 ml,禁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另外给予止血合剂:止血敏2.0~4.0 g,止血芳酸0.4~0.6 g,Vit K1 0.2~0.5 g,Vit K3 8~24 mg肌肉注射,或者立止血1U静脉推注。同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应用3~5 d。

    2.4 观察周围血循环状况:特别是观察患者四肢远端的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果足部静脉收缩、萎陷,呈硬索状,说明血容量不足,这时再轻轻拍打并将小腿悬于床边或使用热水袋加温,若仍不能使静脉充盈,则是血容量严重不足及休克早期的重要体征。应迅速补液补充血容量以预防或纠正休克。

    2.5 观察脉搏、呼吸:观察脉搏是否规律、有力,呼吸是否规则、平稳。开始15~30 min测1次,脉搏、呼吸逐渐平稳后,可延长至每0.5、1 h测量1次,完全稳定后改为2~4h测量1次。而休克时脉搏的改变常先于血压,早期呈代偿性增快,脉细而频;晚期脉搏极其微细、缓慢,甚至不能触及。休克早期呼吸呈代偿性加深加快,当出现呼吸浅快、不规则或鼻翼扇动,提示病情呈恶化趋势。
, 百拇医药
    2.6 绝对卧床休息:脾破裂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禁水。病情稳定3~5 d后,仍需卧床,同时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用缓泻剂防止便秘。本组就有4例发生了便秘,均用缓泻剂治愈。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迟发性脾破裂,由于失血慢,机体处于代偿状态,上述指征可无明显异常,因此需强调详细观察腹部体征,复查腹穿,及时B超检查对发现脾包膜下出血有重要意义。

    3 结果

    本组92例病人全部治愈。其中1例伤后40 d仍有隔下脾脏积液,经穿刺引流治愈,疗效满意。

    4 讨论

    脾破裂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行脾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新认识和先进的监测手段使传统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冲击。近几年来,随着B超和CT的普及应用,为脾破裂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动态监测依据。生命体征平稳的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简介:邱永梅(1972~),女,大专,护师。

    收稿日期:2000-03-02,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