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肢巨大蔓状血管瘤1例报告
作者:林龙宝 蒙云飘 周兵
单位:柳州地区人民医院骨科 545000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000850 中图分类号 R738.1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0)08-0775-01
患者,男性,77岁,因右大腿进行性肿胀3年余,加重一个月入院,3年前发现右大腿中段后 内侧有一鸡蛋大肿物,无痛,双下肢活动正常。3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近一个月 来肿胀明显加快,几乎不能穿裤子。入院查体:Bp150/11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右 坐骨结节偏外侧约3cm处见一约15cm×15cm的肿块,质软,有波动感,无压痛,右大腿明显 肿胀,中下段内侧见约23cm×23.4×20cm的肿物,质软,有波动感,无压痛。右大腿最大横 经55cm(左大腿35cm),右小腿皮肤粗糙,增厚,呈花生粒样改变,可见大量浅表静脉曲张。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X线表示:右大腿软组织肿胀;B超示:右大腿内后侧混合性包块,多 房,房内为液性回声。肿块穿刺活检:变性坏死组织。入院后经药物降压2周后手术切除肿 块。取右大腿后侧“S”形切口,长约45cm,近端达右臂坐骨结节外侧3cm,远端直达窝, 见肿物 于右大腿后内侧,全长46cm,上小下粗,自右坐骨结节水平直达窝,顶端前内侧紧帖臀大 肌,上1/3行走于肌筋膜及浅筋膜之间,下2/3行走于股二头肌和半腱半膜肌之间隙;下1/3 肿物包裹坐骨神经直至股骨髁间;肿物外侧在窝处外侧返折向上行走于股二头肌长短头之 间,内侧返折向上行走于内收肌、半腱半膜肌之间;肿物中段见2条约0.5cm的蒂和股静动脉 相连,但中央已封闭。肿块包膜完整,囊状,壁厚度约0.5cm。切开肿块内分隔成多个小腔 。内含陈旧性血液及泥沙样沉淀物;大腿后群、内群肌肉均见不同程度的萎缩,手术切除肿 物 完全。整个肿物约46cm×23cm×20c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病理活检:蔓状 血瘤。
讨论 蔓状血管瘤,临床上较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少见得多 ,仅占1 .5%。它是含有小动脉、静脉的混合血管瘤。但和四肢广泛性、多发性动静脉瘤有所不同。 其 常发生于头皮和肢端,而发生于股动、静脉的巨大蔓状血管瘤实属罕见。血管瘤大多出生时 就已存在,在胚胎时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是一种先天性异常,故具有肿瘤和畸形的双重性 。本病例瘤体巨大,囊壁厚,与动、静脉连接的蒂呈条索状,腔内含有泥沙样沉淀物,我们 分析其原因为:股动、静脉位置较深,早期因动、静脉压力高,后侧群肌肉萎缩前收缩力强 大。故经动、静脉流入的血液增加血管瘤腔内的压力使其在肌间隙内延伸,后期则因肌肉受 血管瘤的压迫而萎缩,肿瘤失去外在压力,其内外压力差使肿瘤迅速增大,囊壁增厚系因下 肢行走时肌肉收缩、摩擦,使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而血管瘤蒂闭合,亦可能与此有关。腔内 有泥沙样坏死组织则因血管腔内被分隔成多个小房、血液流动相对差,使血细胞变性坏死沉 积所致。
(收稿:1999-12-29), 百拇医药
单位:柳州地区人民医院骨科 545000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000850 中图分类号 R738.1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0)08-0775-01
患者,男性,77岁,因右大腿进行性肿胀3年余,加重一个月入院,3年前发现右大腿中段后 内侧有一鸡蛋大肿物,无痛,双下肢活动正常。3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近一个月 来肿胀明显加快,几乎不能穿裤子。入院查体:Bp150/11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右 坐骨结节偏外侧约3cm处见一约15cm×15cm的肿块,质软,有波动感,无压痛,右大腿明显 肿胀,中下段内侧见约23cm×23.4×20cm的肿物,质软,有波动感,无压痛。右大腿最大横 经55cm(左大腿35cm),右小腿皮肤粗糙,增厚,呈花生粒样改变,可见大量浅表静脉曲张。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X线表示:右大腿软组织肿胀;B超示:右大腿内后侧混合性包块,多 房,房内为液性回声。肿块穿刺活检:变性坏死组织。入院后经药物降压2周后手术切除肿 块。取右大腿后侧“S”形切口,长约45cm,近端达右臂坐骨结节外侧3cm,远端直达窝, 见肿物 于右大腿后内侧,全长46cm,上小下粗,自右坐骨结节水平直达窝,顶端前内侧紧帖臀大 肌,上1/3行走于肌筋膜及浅筋膜之间,下2/3行走于股二头肌和半腱半膜肌之间隙;下1/3 肿物包裹坐骨神经直至股骨髁间;肿物外侧在窝处外侧返折向上行走于股二头肌长短头之 间,内侧返折向上行走于内收肌、半腱半膜肌之间;肿物中段见2条约0.5cm的蒂和股静动脉 相连,但中央已封闭。肿块包膜完整,囊状,壁厚度约0.5cm。切开肿块内分隔成多个小腔 。内含陈旧性血液及泥沙样沉淀物;大腿后群、内群肌肉均见不同程度的萎缩,手术切除肿 物 完全。整个肿物约46cm×23cm×20c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病理活检:蔓状 血瘤。
讨论 蔓状血管瘤,临床上较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少见得多 ,仅占1 .5%。它是含有小动脉、静脉的混合血管瘤。但和四肢广泛性、多发性动静脉瘤有所不同。 其 常发生于头皮和肢端,而发生于股动、静脉的巨大蔓状血管瘤实属罕见。血管瘤大多出生时 就已存在,在胚胎时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是一种先天性异常,故具有肿瘤和畸形的双重性 。本病例瘤体巨大,囊壁厚,与动、静脉连接的蒂呈条索状,腔内含有泥沙样沉淀物,我们 分析其原因为:股动、静脉位置较深,早期因动、静脉压力高,后侧群肌肉萎缩前收缩力强 大。故经动、静脉流入的血液增加血管瘤腔内的压力使其在肌间隙内延伸,后期则因肌肉受 血管瘤的压迫而萎缩,肿瘤失去外在压力,其内外压力差使肿瘤迅速增大,囊壁增厚系因下 肢行走时肌肉收缩、摩擦,使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而血管瘤蒂闭合,亦可能与此有关。腔内 有泥沙样坏死组织则因血管腔内被分隔成多个小房、血液流动相对差,使血细胞变性坏死沉 积所致。
(收稿:1999-12-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