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泌尿生殖系多原发癌6例
作者:周任远 何家扬 施国伟
单位: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上海,200240
关键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000922 1990年1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多原发癌27例,其中与泌尿生殖系相关的多原发癌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39~70岁。6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6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 例
序
性
别
第一原发癌及治疗
间隔
时间
(年)
病理诊断
第二原发癌及治疗
初诊
年龄
病理诊断
治疗
随访
情况
治疗
1
男
50
肾透明细胞癌
肾癌根治术
13(1)/(12)
直肠管状腺癌
手术、化疗
3年,带癌生存
2
男
39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肿瘤切除,腔内化疗
14.5
右肺鳞癌
手术、化疗
2年,健康
3
男
50
膀胱移行细胞癌
TURBT、腔内化疗
7(1)/(3)
右肺大细胞癌
化疗、放疗
2.5年,带瘤生存
4
男
63
右足黑色素瘤
手术
8.0
右肾癌、膀胱癌
化疗
死亡
5
男
70
盲肠腺癌
手术
14.0
膀胱移行细胞癌
手术、化疗
4个月,健康
6
男
49
左下肺鳞癌,右额骨转移
化疗、右额骨切除
6.0
左肾移行细胞癌
手术、化疗
死亡
2 讨论
目前多原发癌诊断标准主要参照1932年Warren和Gates修改并放宽的标准:①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的;②每个肿瘤必须有独自的病理形态;③必须排除彼此为转移性。本组6例均符合上述多原发癌之诊断标准。多原发癌又因第二原发癌与第一原发癌间隔时间不同分为同时性(在1年以内)和异时性(1年以上)两类,本组6例均为异时性多原发癌。异时性多原发癌中,第一原发癌发生与第二原发癌发生相隔时间较长。顾方六等报告24例中14例相隔时间>5年,最长1例相隔24年;南勋义等报告中最长相隔25年。本组6例均于6年后才出现第二原发癌。
近年来临床发现多原发癌逐渐增多。其原因可能是:①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提高,加上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生存期延长,发生多原发癌机会增加;②治疗第一原发癌时化疗、放疗的应用,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可能诱发第二原发癌;③患者对第二原发的恶性肿瘤有高度易感性;④临床医师对多原发癌的重视提高。目前多原发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细胞突变和免疫缺陷有关,可能是染色体畸变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诱发机体多处原发癌的产生。本组生存的4例,其P53突变基因产物用PCR方法检测均为阳性,表明其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P53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
多原发癌诊断方法与单发性癌相同。多原发癌的发展不同于晚期转移癌,其预后较晚期转移癌要好。所以鉴别多发癌是多原发癌还是转移性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收稿日期:1999-11-08), 百拇医药
单位: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上海,200240
关键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000922 1990年1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多原发癌27例,其中与泌尿生殖系相关的多原发癌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39~70岁。6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6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 例
序
性
别
第一原发癌及治疗
间隔
时间
(年)
病理诊断
第二原发癌及治疗
初诊
年龄
病理诊断
治疗
随访
情况
治疗
1
男
50
肾透明细胞癌
肾癌根治术
13(1)/(12)
直肠管状腺癌
手术、化疗
3年,带癌生存
2
男
39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肿瘤切除,腔内化疗
14.5
右肺鳞癌
手术、化疗
2年,健康
3
男
50
膀胱移行细胞癌
TURBT、腔内化疗
7(1)/(3)
右肺大细胞癌
化疗、放疗
2.5年,带瘤生存
4
男
63
右足黑色素瘤
手术
8.0
右肾癌、膀胱癌
化疗
死亡
5
男
70
盲肠腺癌
手术
14.0
膀胱移行细胞癌
手术、化疗
4个月,健康
6
男
49
左下肺鳞癌,右额骨转移
化疗、右额骨切除
6.0
左肾移行细胞癌
手术、化疗
死亡
2 讨论
目前多原发癌诊断标准主要参照1932年Warren和Gates修改并放宽的标准:①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的;②每个肿瘤必须有独自的病理形态;③必须排除彼此为转移性。本组6例均符合上述多原发癌之诊断标准。多原发癌又因第二原发癌与第一原发癌间隔时间不同分为同时性(在1年以内)和异时性(1年以上)两类,本组6例均为异时性多原发癌。异时性多原发癌中,第一原发癌发生与第二原发癌发生相隔时间较长。顾方六等报告24例中14例相隔时间>5年,最长1例相隔24年;南勋义等报告中最长相隔25年。本组6例均于6年后才出现第二原发癌。
近年来临床发现多原发癌逐渐增多。其原因可能是:①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提高,加上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生存期延长,发生多原发癌机会增加;②治疗第一原发癌时化疗、放疗的应用,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可能诱发第二原发癌;③患者对第二原发的恶性肿瘤有高度易感性;④临床医师对多原发癌的重视提高。目前多原发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细胞突变和免疫缺陷有关,可能是染色体畸变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诱发机体多处原发癌的产生。本组生存的4例,其P53突变基因产物用PCR方法检测均为阳性,表明其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P53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
多原发癌诊断方法与单发性癌相同。多原发癌的发展不同于晚期转移癌,其预后较晚期转移癌要好。所以鉴别多发癌是多原发癌还是转移性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收稿日期:1999-11-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