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43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永照
单位:王永照(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 安吉 3133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919 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损害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胃内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E)。后者以往曾称为“糜烂性胃炎”、“胃粘膜充血”、“充血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近来又被称为“充血性胃病”(congestive gastropathy,CG)。目前认为CG或PHG系一独特类型,与非门脉高压患者的胃炎情况不同,胃粘膜组织内无明显炎症。笔者自1996年5月至1999年12月通过胃镜诊断此疾病43例,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均因主诉上腹部不适而就诊。门诊27例,住院16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8~74岁,平均45岁。胃镜检查提示有下列胃粘膜病变之一:①细微粉红色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疹;②表面发红,易发生在粘膜皱纹表面;③红色或粉红色水肿粘膜上出现细白网状间隔类似蛇皮状(即蛇皮样改变)。B超检查均具不同程度的肝内回声改变,门静脉内径增宽。43例中,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确诊肝硬化38例。按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9例,B级4例,C级10例,其中乙肝后肝硬化18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3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不明原因3例。病例中伴腹水7例,大便隐血阳性5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抑酸药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天2次。心得安片每次10~20mg,每天3次。肝功能B级以上者给予静脉输液5%GS 100ml+VitK1 30mg,及能量合剂。均每天1次。益肝灵片每次78mg,每天3次。中药基本方:黄芪、白术、茯苓、生牡蛎、蒲公英各30g,泽兰、泽泻、刺猬皮、九香虫各10g,随证加减:气滞加香附、厚朴各10g,砂仁5g;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各10g;隐血阳性加三七3g,大黄炭6g;胃寒加吴萸、干姜各3g。每日1剂,用中药煎剂(BZY-150型)煎成170ml×2袋,每次1袋,1日2次口服。伴腹水者予利尿药对症治疗。所有病例皆治疗21天为1疗程,30天内复查胃镜。
3 结 果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粘膜光滑、未见到红斑、红疹、发红或蛇皮样等改变27例;有效:症状改善,粘膜病变明显减轻11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病情出现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88.4%。
, 百拇医药
4 讨 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在门脉高压的基础上发生,其转归取决于门脉压力及胃粘膜的改善。我们采用抑酸、降低门脉压、中医辨证等综合治疗,阻断了门脉高压性胃炎发病的各个环节,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门脉高压,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固有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营养物质外渗,丢失,粘膜细胞营养障碍;胃粘膜毛细血管床的血流减少,粘膜发生缺血、缺氧,致粘膜细胞变性、坏死、脱落,H+及胃蛋白酶透过粘膜层,导致胃病的发生。②该类病人往往伴有肝功能的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粘膜及粘膜下层易出血;粘膜下动静脉短路供血减少,血流缓慢,易致局部血栓形成,出血与血栓构成胃微循环失调。此外,肝功能障碍,正常存在于门脉血中促胃酸分泌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等)灭活减少,胃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去平衡。加重了胃粘膜的损害。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采用心得安减少心搏和阻断腹腔内脏血管β受体,使α受体兴奋,血管收缩,门脉血流减少而降低压力。抑酸能降低胃内酸度,减少H+反弥散,提高胃液PH,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中医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以健脾利水、化瘀软坚贯穿始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方选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化湿,泽泻、泽兰利水消肿,九香虫、刺猬皮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白术、茯苓、泽泻有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提高肝脏的免疫功能,蒲公英能清解肠道内毒素。活血化瘀药刺猬皮、九香虫及软坚药牡蛎能抗纤维化,改善微循环,降低门脉压力,全方通补结合,有益于胃粘膜的恢复,肝功能的改善。
收稿日期:2000-02-16, 百拇医药
单位:王永照(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 安吉 3133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919 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损害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胃内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E)。后者以往曾称为“糜烂性胃炎”、“胃粘膜充血”、“充血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近来又被称为“充血性胃病”(congestive gastropathy,CG)。目前认为CG或PHG系一独特类型,与非门脉高压患者的胃炎情况不同,胃粘膜组织内无明显炎症。笔者自1996年5月至1999年12月通过胃镜诊断此疾病43例,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均因主诉上腹部不适而就诊。门诊27例,住院16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8~74岁,平均45岁。胃镜检查提示有下列胃粘膜病变之一:①细微粉红色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疹;②表面发红,易发生在粘膜皱纹表面;③红色或粉红色水肿粘膜上出现细白网状间隔类似蛇皮状(即蛇皮样改变)。B超检查均具不同程度的肝内回声改变,门静脉内径增宽。43例中,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确诊肝硬化38例。按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9例,B级4例,C级10例,其中乙肝后肝硬化18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3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不明原因3例。病例中伴腹水7例,大便隐血阳性5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抑酸药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天2次。心得安片每次10~20mg,每天3次。肝功能B级以上者给予静脉输液5%GS 100ml+VitK1 30mg,及能量合剂。均每天1次。益肝灵片每次78mg,每天3次。中药基本方:黄芪、白术、茯苓、生牡蛎、蒲公英各30g,泽兰、泽泻、刺猬皮、九香虫各10g,随证加减:气滞加香附、厚朴各10g,砂仁5g;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各10g;隐血阳性加三七3g,大黄炭6g;胃寒加吴萸、干姜各3g。每日1剂,用中药煎剂(BZY-150型)煎成170ml×2袋,每次1袋,1日2次口服。伴腹水者予利尿药对症治疗。所有病例皆治疗21天为1疗程,30天内复查胃镜。
3 结 果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粘膜光滑、未见到红斑、红疹、发红或蛇皮样等改变27例;有效:症状改善,粘膜病变明显减轻11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病情出现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88.4%。
, 百拇医药
4 讨 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在门脉高压的基础上发生,其转归取决于门脉压力及胃粘膜的改善。我们采用抑酸、降低门脉压、中医辨证等综合治疗,阻断了门脉高压性胃炎发病的各个环节,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门脉高压,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固有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营养物质外渗,丢失,粘膜细胞营养障碍;胃粘膜毛细血管床的血流减少,粘膜发生缺血、缺氧,致粘膜细胞变性、坏死、脱落,H+及胃蛋白酶透过粘膜层,导致胃病的发生。②该类病人往往伴有肝功能的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粘膜及粘膜下层易出血;粘膜下动静脉短路供血减少,血流缓慢,易致局部血栓形成,出血与血栓构成胃微循环失调。此外,肝功能障碍,正常存在于门脉血中促胃酸分泌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等)灭活减少,胃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去平衡。加重了胃粘膜的损害。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采用心得安减少心搏和阻断腹腔内脏血管β受体,使α受体兴奋,血管收缩,门脉血流减少而降低压力。抑酸能降低胃内酸度,减少H+反弥散,提高胃液PH,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中医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以健脾利水、化瘀软坚贯穿始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方选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化湿,泽泻、泽兰利水消肿,九香虫、刺猬皮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白术、茯苓、泽泻有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提高肝脏的免疫功能,蒲公英能清解肠道内毒素。活血化瘀药刺猬皮、九香虫及软坚药牡蛎能抗纤维化,改善微循环,降低门脉压力,全方通补结合,有益于胃粘膜的恢复,肝功能的改善。
收稿日期:2000-02-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