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心房电极时心内电图形态与起搏参数的关系
作者:陈锐华 江时森 刘保军 徐军 宫剑滨 张启高 李俭春 周春宁
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1036 分析36例植入心房按需起搏型(AAI)起搏器患者心房电极植入时心内电图的形态,旨在观察其与起搏阈值及各项起搏参数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36例中男29例,女7例,年龄46~77(平均56.2±12.4)岁。均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置AAI型心脏起搏器。
二、方法:按常规植入心房电极(起搏器配套件),34根为J型无螺旋的激素电极,2根为螺旋电极。应用Telectronics公司生产的RS-3型起搏分析仪测定起搏参数,36例输出参数相同:起搏频率70次/分,脉宽0.5ms。心内电图A-V段为A波终点至V波起点,A-V段抬高幅度为基线水平至A-V段抬高的最高点,以mv表示。
结果
一、主要起搏参数:36例AAI起搏患者的平均起搏阈值0.79±0.31V,心房肌阻抗517±58Ω,A波振幅2.06±0.40mV,A-V段上抬幅度0.33±0.14mV。
二、A波振幅:A-V段幅度与起搏参数的相关分析:A波振幅与心肌阻抗(r=-0.1874,P>0.05)、A波振幅与起搏阈值(r=0.1084,P>0.05)、A-V段幅度与心肌阻抗(r=-0.2117,P>0.05)均无明显相关性,而A-V段幅度与起搏阈值(r=-0.5486,P<0.05)呈明显负相关。
三、A-V段幅度与起搏阈值的关系:A-V段上抬幅度≥0.3mV定为A-V段高抬组(24例),≤0.25mV为A-V段低抬组(9例),介于0.25~0.3mV之间的3例不列入统计,两组间心肌阻抗和A波振幅差异均无显著性,而起搏阈值在A-V段高抬组仅为0.68±0.17V,明显低于A-V段低抬组的1.2±0.24V(P<0.01)。
讨论
与心室电极相比,心房电极的安置有一定的难度,它依靠电极顶端的锚状或翼状结构挂于右心耳内的梳状肌上,而不像心室起搏电极可较牢固地嵌入右心室发达的肌小梁内,因此心房起搏电极与心房壁的接触程度显然低于心室起搏,电极容易发生脱位和微脱位。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电极定位时心内电图形态对保证良好的感知灵敏度和较低的起搏阈值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结果显示A-V段幅度与起搏阈值呈负相关。近年来,我们在安置过程中把A-V段上抬幅度≥0.3mV作为电极定位的重要技术指标,标志起搏电极与心耳壁接触的紧密程度,对保证较低的起搏阈值水平,避免电极脱位和微脱位均有重要意义。如A-V段抬高幅度过小(<0.2mV),不但起搏阈值高,术后也易发生脱位或微脱位。A-V段上抬幅度大小能否预测日后电极脱位,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作者拟继续随访,积累资料,以观察其两者的相关性。
文献要求AAI起搏时,心腔内A波振幅应大于2~2.5mV。本组36例中有8例未能达此标准,但都安置成功。目前,许多起搏器的感知灵敏度已达0.5mV左右。因此,对于A波振幅稍低,经反复更换电极位置仍不能达到要求振幅的,可适当提高起搏器的灵敏度。
从理论讲,A-V段上抬幅度越大,提示电极与心房壁接触的程度越高,心肌阻抗也越低,本文结果虽有此趋势,但无差异显著性(P>0.05)。可能由于阻抗值或A-V段幅度的变量数值较小,不足以致相关变量的明显改变,对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http://www.100md.com
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1036 分析36例植入心房按需起搏型(AAI)起搏器患者心房电极植入时心内电图的形态,旨在观察其与起搏阈值及各项起搏参数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36例中男29例,女7例,年龄46~77(平均56.2±12.4)岁。均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置AAI型心脏起搏器。
二、方法:按常规植入心房电极(起搏器配套件),34根为J型无螺旋的激素电极,2根为螺旋电极。应用Telectronics公司生产的RS-3型起搏分析仪测定起搏参数,36例输出参数相同:起搏频率70次/分,脉宽0.5ms。心内电图A-V段为A波终点至V波起点,A-V段抬高幅度为基线水平至A-V段抬高的最高点,以mv表示。
结果
一、主要起搏参数:36例AAI起搏患者的平均起搏阈值0.79±0.31V,心房肌阻抗517±58Ω,A波振幅2.06±0.40mV,A-V段上抬幅度0.33±0.14mV。
二、A波振幅:A-V段幅度与起搏参数的相关分析:A波振幅与心肌阻抗(r=-0.1874,P>0.05)、A波振幅与起搏阈值(r=0.1084,P>0.05)、A-V段幅度与心肌阻抗(r=-0.2117,P>0.05)均无明显相关性,而A-V段幅度与起搏阈值(r=-0.5486,P<0.05)呈明显负相关。
三、A-V段幅度与起搏阈值的关系:A-V段上抬幅度≥0.3mV定为A-V段高抬组(24例),≤0.25mV为A-V段低抬组(9例),介于0.25~0.3mV之间的3例不列入统计,两组间心肌阻抗和A波振幅差异均无显著性,而起搏阈值在A-V段高抬组仅为0.68±0.17V,明显低于A-V段低抬组的1.2±0.24V(P<0.01)。
讨论
与心室电极相比,心房电极的安置有一定的难度,它依靠电极顶端的锚状或翼状结构挂于右心耳内的梳状肌上,而不像心室起搏电极可较牢固地嵌入右心室发达的肌小梁内,因此心房起搏电极与心房壁的接触程度显然低于心室起搏,电极容易发生脱位和微脱位。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电极定位时心内电图形态对保证良好的感知灵敏度和较低的起搏阈值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结果显示A-V段幅度与起搏阈值呈负相关。近年来,我们在安置过程中把A-V段上抬幅度≥0.3mV作为电极定位的重要技术指标,标志起搏电极与心耳壁接触的紧密程度,对保证较低的起搏阈值水平,避免电极脱位和微脱位均有重要意义。如A-V段抬高幅度过小(<0.2mV),不但起搏阈值高,术后也易发生脱位或微脱位。A-V段上抬幅度大小能否预测日后电极脱位,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作者拟继续随访,积累资料,以观察其两者的相关性。
文献要求AAI起搏时,心腔内A波振幅应大于2~2.5mV。本组36例中有8例未能达此标准,但都安置成功。目前,许多起搏器的感知灵敏度已达0.5mV左右。因此,对于A波振幅稍低,经反复更换电极位置仍不能达到要求振幅的,可适当提高起搏器的灵敏度。
从理论讲,A-V段上抬幅度越大,提示电极与心房壁接触的程度越高,心肌阻抗也越低,本文结果虽有此趋势,但无差异显著性(P>0.05)。可能由于阻抗值或A-V段幅度的变量数值较小,不足以致相关变量的明显改变,对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