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胃穿孔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志坚 邱江 钟微 潘韶芳 余家康 夏慧敏
单位:510120 广州市儿童医院
关键词: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穿孔
实用医学杂志001028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0例胃穿孔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手术28例,术后死亡12例,预后与有无合并畸形及并发症有关。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情凶险,预后与有无并发畸形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及及时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胃穿孔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发病急,常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应引起重视。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现将本院自1987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30例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3例,女7例,男∶女=3.3∶1。入院日龄1~21 d,平均6.2 d。起病24 h入院7例,2~4 d 18例,5 d以上5例,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以上15例。有异常生产史者18例,其中包括剖腹产16例,难产2例;出生时有窒息史者13例,早产儿8例。29例经X线检查确认为消化道穿孔,其中26例发现气腹征,3例有造影剂外溢,另1例经尸检证实。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有腹胀(83%),其次为呕吐(43%),其中包括呕吐胆汁样液(33%),咖啡渣样物(10%),此外还有呼吸窘迫(20%),血便(20%),发热(10%),拒奶(10%);有14例出现合并症,包括肺炎(33%),硬肿症(17%),黄疸(13%),抽搐及尖叫(1例);有7例同时合并有其它畸形,包括先天性膈疝,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回肠闭锁,另一例为多发性畸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术式及结果 28例行手术治疗,2例术前诊断明确后,因社会原因放弃治疗。术中所见穿孔部位:前壁9例,后壁6例,小弯3例,大弯7例,广泛坏死2例,多发坏死1例。22例单纯行穿孔修补术,存活13例;4例部分切除+修补术,存活3例;1例行胃造瘘术,1例仅行剖腹探查,均死亡。总病死率49.3%(14/30),经手术治疗病死率42.9%(12/28)。
2.2 病理结果 本组26例行病理检查,发现胃壁肌层缺损18例,其中8例先天性胃肌层发育不良;胃壁坏死穿孔5例;出血性胃炎3例。
2.3 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1。
表1 各种因素与预后关系
例数
死亡(例)
, 百拇医药
病死率(%)
χ2值
P值
胎龄
<37 周
≥37 周
8
22
5
9
62.5
40.9
3.68
, 百拇医药
<0.05
出生体重
<2 500 g
≥2 500 g
15
15
8
6
53.3
40.0
0.54
>0.05
合并症
, http://www.100md.com
有
无
17
13
12
2
70.6
15.4
9.2
<0.01
并发畸形
有
无
7
, http://www.100md.com
23
4
10
57.1
43.5
4.40
<0.05
病程
≤24 h
7
2
28.6
1~4 d
, 百拇医药
18
8
44.4
0.53
>0.05
≥5 d
5
2
40.0
由表1可见,胎龄、有无合并症、有无并发畸形与预后有关,出生体重与病程长短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穿孔是新生儿期并不少见的疾病,预后较差,即使在现代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条件下,其病死率仍然高达40%~70%,目前关于其病因仍有许多种学说[1],归纳起来主要有:(1)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有学者认为它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肌层发育不全或过慢造成的。本组18例病理报告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支持这一理论。(2)选择性胃壁缺血坏死,在缺血状态下,机体产生“潜水反射”,血流重新分布到心、肺等重要器官,当反应过强时,胃壁缺血坏死发生穿孔,本组5例病理检查支持这一观点。(3)出血性胃炎,缺血性因素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上显然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胃具有良好的血运,但其仍然是一个潜在易缺血区。Dicken等[2]描述了胃的许多血管,尤其是直通血管都是终末动脉,因此,当发生选择性内脏缺血时,相关部位有效血液供应的缺乏就会导致缺血性损害进而发生穿孔。本组3例病理检查证明出血性胃炎引起胃穿孔。
, http://www.100md.com
作者认为穿孔诱发因素有:(1)产时窒息,本组患儿有13例出生时有产时窒息史,在应激状态下,内脏血液重新分布,加重胃壁缺血程度。(2)远端梗阻,远端梗阻使胃内压力增高,胃壁肌层缺损处供血不足,发生缺血坏死而穿孔,本组中有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远端梗阻(起病前)。(3)胃管停留,本组有13例患儿起病前因其它原因行胃管停留,胃管停留可能会损伤粘膜或加重局部缺血,因此可能是诱发穿孔因素之一。
X线检查仍是早期诊断消化道穿孔的最有效手段,本组30例均经X线确诊消化道穿孔,其缺点为不能确定穿孔部位。
手术仍是该病治疗的唯一方法,本组有2例未行手术治疗,均死亡。必要的手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有学者认为积极处理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3]。术前准备主要集中在改善循环,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呼吸道管理,准备时间最好不超过4~6 h。我们认为:多数穿孔可以仅行单纯修补或切除无生机边缘行修补术,穿孔大或肌层缺损广泛可行胃壁部分切除+吻合术,如广泛性胃壁坏死穿孔可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胃肠吻合术或同时行胃造瘘术。为了减轻腹腔感染,术中充分冲洗腹腔是不可缺少的,而腹腔引流并不非常必要,本组28例手术患儿仅1例行腹腔引流。
, 百拇医药
本组16例存活,手术组存活率为57.1%。结合本组治疗结果,我们认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穿孔大小,有无伴发畸形,有无合并症及并发症,此外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处理休克和腹膜炎等合并症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Grosfeld JL,Molinari F,Chaet M,et al.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peritoniti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experience with 179 cases over ten years. Surgery,1996,120(4):650~656.
2,St Vil D,LeBouthillier G,Luks FI,et al. Neonatal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s. J Pediatri Surg,1992,27(10):1340~1342.
(修回日期:2000-07-10), http://www.100md.com
单位:510120 广州市儿童医院
关键词: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穿孔
实用医学杂志001028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0例胃穿孔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手术28例,术后死亡12例,预后与有无合并畸形及并发症有关。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情凶险,预后与有无并发畸形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及及时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胃穿孔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发病急,常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应引起重视。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现将本院自1987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30例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3例,女7例,男∶女=3.3∶1。入院日龄1~21 d,平均6.2 d。起病24 h入院7例,2~4 d 18例,5 d以上5例,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以上15例。有异常生产史者18例,其中包括剖腹产16例,难产2例;出生时有窒息史者13例,早产儿8例。29例经X线检查确认为消化道穿孔,其中26例发现气腹征,3例有造影剂外溢,另1例经尸检证实。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有腹胀(83%),其次为呕吐(43%),其中包括呕吐胆汁样液(33%),咖啡渣样物(10%),此外还有呼吸窘迫(20%),血便(20%),发热(10%),拒奶(10%);有14例出现合并症,包括肺炎(33%),硬肿症(17%),黄疸(13%),抽搐及尖叫(1例);有7例同时合并有其它畸形,包括先天性膈疝,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回肠闭锁,另一例为多发性畸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术式及结果 28例行手术治疗,2例术前诊断明确后,因社会原因放弃治疗。术中所见穿孔部位:前壁9例,后壁6例,小弯3例,大弯7例,广泛坏死2例,多发坏死1例。22例单纯行穿孔修补术,存活13例;4例部分切除+修补术,存活3例;1例行胃造瘘术,1例仅行剖腹探查,均死亡。总病死率49.3%(14/30),经手术治疗病死率42.9%(12/28)。
2.2 病理结果 本组26例行病理检查,发现胃壁肌层缺损18例,其中8例先天性胃肌层发育不良;胃壁坏死穿孔5例;出血性胃炎3例。
2.3 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见表1。
表1 各种因素与预后关系
例数
死亡(例)
, 百拇医药
病死率(%)
χ2值
P值
胎龄
<37 周
≥37 周
8
22
5
9
62.5
40.9
3.68
, 百拇医药
<0.05
出生体重
<2 500 g
≥2 500 g
15
15
8
6
53.3
40.0
0.54
>0.05
合并症
, http://www.100md.com
有
无
17
13
12
2
70.6
15.4
9.2
<0.01
并发畸形
有
无
7
, http://www.100md.com
23
4
10
57.1
43.5
4.40
<0.05
病程
≤24 h
7
2
28.6
1~4 d
, 百拇医药
18
8
44.4
0.53
>0.05
≥5 d
5
2
40.0
由表1可见,胎龄、有无合并症、有无并发畸形与预后有关,出生体重与病程长短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穿孔是新生儿期并不少见的疾病,预后较差,即使在现代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条件下,其病死率仍然高达40%~70%,目前关于其病因仍有许多种学说[1],归纳起来主要有:(1)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有学者认为它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肌层发育不全或过慢造成的。本组18例病理报告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支持这一理论。(2)选择性胃壁缺血坏死,在缺血状态下,机体产生“潜水反射”,血流重新分布到心、肺等重要器官,当反应过强时,胃壁缺血坏死发生穿孔,本组5例病理检查支持这一观点。(3)出血性胃炎,缺血性因素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上显然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胃具有良好的血运,但其仍然是一个潜在易缺血区。Dicken等[2]描述了胃的许多血管,尤其是直通血管都是终末动脉,因此,当发生选择性内脏缺血时,相关部位有效血液供应的缺乏就会导致缺血性损害进而发生穿孔。本组3例病理检查证明出血性胃炎引起胃穿孔。
, http://www.100md.com
作者认为穿孔诱发因素有:(1)产时窒息,本组患儿有13例出生时有产时窒息史,在应激状态下,内脏血液重新分布,加重胃壁缺血程度。(2)远端梗阻,远端梗阻使胃内压力增高,胃壁肌层缺损处供血不足,发生缺血坏死而穿孔,本组中有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远端梗阻(起病前)。(3)胃管停留,本组有13例患儿起病前因其它原因行胃管停留,胃管停留可能会损伤粘膜或加重局部缺血,因此可能是诱发穿孔因素之一。
X线检查仍是早期诊断消化道穿孔的最有效手段,本组30例均经X线确诊消化道穿孔,其缺点为不能确定穿孔部位。
手术仍是该病治疗的唯一方法,本组有2例未行手术治疗,均死亡。必要的手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有学者认为积极处理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3]。术前准备主要集中在改善循环,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呼吸道管理,准备时间最好不超过4~6 h。我们认为:多数穿孔可以仅行单纯修补或切除无生机边缘行修补术,穿孔大或肌层缺损广泛可行胃壁部分切除+吻合术,如广泛性胃壁坏死穿孔可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胃肠吻合术或同时行胃造瘘术。为了减轻腹腔感染,术中充分冲洗腹腔是不可缺少的,而腹腔引流并不非常必要,本组28例手术患儿仅1例行腹腔引流。
, 百拇医药
本组16例存活,手术组存活率为57.1%。结合本组治疗结果,我们认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穿孔大小,有无伴发畸形,有无合并症及并发症,此外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处理休克和腹膜炎等合并症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Grosfeld JL,Molinari F,Chaet M,et al.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peritoniti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experience with 179 cases over ten years. Surgery,1996,120(4):650~656.
2,St Vil D,LeBouthillier G,Luks FI,et al. Neonatal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s. J Pediatri Surg,1992,27(10):1340~1342.
(修回日期:2000-07-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