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男性乳腺癌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魏瑞 袁君
单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放疗科 长沙 410008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生存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1052 分类号 R737.9
自1968年11月~1997年11月共收集男性乳腺癌14例,与同期收治女性乳腺癌之比为1∶159,均有病理证实,随诊满3年12例,5年11例,10年7例,失访1例,现将资料作以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在37~74岁之间,中位年龄58岁,60岁以下7例,60岁以上7例。病程最短为15d,最长3年,中位时间15个月。本组全部病例首发症状为乳房内膜及肿块,其中4例乳头溢液(病理检查1例为乳头粘液腺癌,3例为单纯癌)。病灶位于左侧8例,右侧6例。单纯癌7例,腺癌3例,导管癌2例,粘液腺癌1例,汗腺癌1例。按TNMUICC分期法,Ⅰ期1例,Ⅱa期5例,Ⅱb期4例,Ⅲa期2例,Ⅲb期2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9例行根治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放疗+化疗;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放疗;4例未予术后放疗或化疗。放射治疗采用60钴与深度X线或电子线。照射范围:照射淋巴引流区,内乳区与锁骨上区,同侧腋窝,同侧胸壁。放疗剂量30~50GY/3~6周内完成。化疗多用噻替哌,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1~6周期。
2 结果
14例中13例获得随访,7例健在,6例死亡,失访1例作死亡计。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8.33%,37.5%。健在的7例中Ⅰ期1例(1/1),Ⅱ期5例(5/9),Ⅲ期1例(1/4)。存活最长的1例已23年,至今健在。死亡的6例中,1例死于其它疾病;1例转移至对侧乳腺内乳淋巴链,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脑、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骨、肺转移,1例死因不明。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男性乳腺被认为是退化的器官,其发病年龄较晚,一般迟于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10年左右,西方国家为64岁,本组发病中位年龄为58岁。男性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有人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内分泌的异常,男性乳房发育症,Klinefelter氏综合征,放射线损伤,药物及营养不良,肝住血吸虫导致肝硬化等。本组中1例有乳房发育症病史。多数学者认为有遗传倾向,女性乳腺癌患者男性一级亲属发病率偏高,本组有1例其胞姐患有乳腺癌病史。任何原因引起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均会增加。
乳房出现肿块为最常见的症状。男性乳腺癌有乳头排液者较女性乳腺癌多。以上两个症状同时存在考虑恶性可能性大。男性乳腺癌须与男性乳房发育症相鉴别。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本组14例均有病理活检。
男性乳腺癌ER阳性率为64%~76%[1,2],明显高于女性患者。ER受体阳性者三苯氧胺(TAM)治疗效果较好,本组14例中有4例服用三苯氧胺,其中3例至今存活,似与三本氧胺的内分泌治疗有关。
, http://www.100md.com
谷铣之[3]认为乳腺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强调全身治疗对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本组4例行单纯切除术者,3例未活过3年。因此,男性乳腺癌确诊尽早予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目前对于手术方式尚有争论,杨名添[4]认为还是以根治术为好,对于Ⅰ期或Ⅱ期无腋窝淋巴结肿大者可作改良根治术。男性乳腺癌位于乳晕下者较多,而乳晕下的乳腺癌,不仅腋下,而且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也比较高。故术后放疗、化疗亦是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组术后治疗各组间生存情况无显著差别。但手术配合放疗及化疗的10年生存率较另外两组高,可见综合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较合理。由于本组例数少,尚待进一步探讨。本组14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8.33%,37.5%,与文献[2,3]报道的男性乳腺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53%~65%一致。病期愈晚,远处转移发生率愈高,因此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文献报道男性乳腺癌作睾丸切除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作卵巢切除效果好。在没有转移的病例中,TAM的疗效与睾丸切除术疗效等同,TAM正取代睾丸切除术[5]。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Bruce DM,Heys SD,Payne S,et al.Male breast cancer,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immunocy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Europ J Surg Oncol,1996;22:42~46
2,Joshi MG,Lee AKC,Loda M,et al.Male breast carcinoma:an evalua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 poorer outcome.cancer,1996;77:490~498
3,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89
4,杨名添,黄直凡,王 欣.男性乳癌的治疗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3;31:290~292
5,Sandler B,Carman C,Perry RR,et al.Cancer of male breast.Am Surg,1994;60:816
(1999-12-25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放疗科 长沙 410008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生存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1052 分类号 R737.9
自1968年11月~1997年11月共收集男性乳腺癌14例,与同期收治女性乳腺癌之比为1∶159,均有病理证实,随诊满3年12例,5年11例,10年7例,失访1例,现将资料作以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在37~74岁之间,中位年龄58岁,60岁以下7例,60岁以上7例。病程最短为15d,最长3年,中位时间15个月。本组全部病例首发症状为乳房内膜及肿块,其中4例乳头溢液(病理检查1例为乳头粘液腺癌,3例为单纯癌)。病灶位于左侧8例,右侧6例。单纯癌7例,腺癌3例,导管癌2例,粘液腺癌1例,汗腺癌1例。按TNMUICC分期法,Ⅰ期1例,Ⅱa期5例,Ⅱb期4例,Ⅲa期2例,Ⅲb期2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9例行根治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放疗+化疗;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放疗;4例未予术后放疗或化疗。放射治疗采用60钴与深度X线或电子线。照射范围:照射淋巴引流区,内乳区与锁骨上区,同侧腋窝,同侧胸壁。放疗剂量30~50GY/3~6周内完成。化疗多用噻替哌,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1~6周期。
2 结果
14例中13例获得随访,7例健在,6例死亡,失访1例作死亡计。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8.33%,37.5%。健在的7例中Ⅰ期1例(1/1),Ⅱ期5例(5/9),Ⅲ期1例(1/4)。存活最长的1例已23年,至今健在。死亡的6例中,1例死于其它疾病;1例转移至对侧乳腺内乳淋巴链,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脑、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骨、肺转移,1例死因不明。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男性乳腺被认为是退化的器官,其发病年龄较晚,一般迟于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10年左右,西方国家为64岁,本组发病中位年龄为58岁。男性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有人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内分泌的异常,男性乳房发育症,Klinefelter氏综合征,放射线损伤,药物及营养不良,肝住血吸虫导致肝硬化等。本组中1例有乳房发育症病史。多数学者认为有遗传倾向,女性乳腺癌患者男性一级亲属发病率偏高,本组有1例其胞姐患有乳腺癌病史。任何原因引起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均会增加。
乳房出现肿块为最常见的症状。男性乳腺癌有乳头排液者较女性乳腺癌多。以上两个症状同时存在考虑恶性可能性大。男性乳腺癌须与男性乳房发育症相鉴别。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本组14例均有病理活检。
男性乳腺癌ER阳性率为64%~76%[1,2],明显高于女性患者。ER受体阳性者三苯氧胺(TAM)治疗效果较好,本组14例中有4例服用三苯氧胺,其中3例至今存活,似与三本氧胺的内分泌治疗有关。
, http://www.100md.com
谷铣之[3]认为乳腺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强调全身治疗对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本组4例行单纯切除术者,3例未活过3年。因此,男性乳腺癌确诊尽早予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目前对于手术方式尚有争论,杨名添[4]认为还是以根治术为好,对于Ⅰ期或Ⅱ期无腋窝淋巴结肿大者可作改良根治术。男性乳腺癌位于乳晕下者较多,而乳晕下的乳腺癌,不仅腋下,而且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也比较高。故术后放疗、化疗亦是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组术后治疗各组间生存情况无显著差别。但手术配合放疗及化疗的10年生存率较另外两组高,可见综合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较合理。由于本组例数少,尚待进一步探讨。本组14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8.33%,37.5%,与文献[2,3]报道的男性乳腺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53%~65%一致。病期愈晚,远处转移发生率愈高,因此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文献报道男性乳腺癌作睾丸切除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作卵巢切除效果好。在没有转移的病例中,TAM的疗效与睾丸切除术疗效等同,TAM正取代睾丸切除术[5]。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Bruce DM,Heys SD,Payne S,et al.Male breast cancer,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immunocy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Europ J Surg Oncol,1996;22:42~46
2,Joshi MG,Lee AKC,Loda M,et al.Male breast carcinoma:an evalua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 poorer outcome.cancer,1996;77:490~498
3,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89
4,杨名添,黄直凡,王 欣.男性乳癌的治疗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3;31:290~292
5,Sandler B,Carman C,Perry RR,et al.Cancer of male breast.Am Surg,1994;60:816
(1999-12-25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