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作者:王彤 蔡吉荣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化肥厂职工医院 济南 250101)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1023 中医学在治疗口疮病症有其独特性,我们应用辨证论治复发性口疮65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1996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复发性口疮65例,男44例,女21例,年龄20~50岁,病程1年9例,2~5年41例,5年以上15例。
2 治疗方法
2.1 脾胃积热型 20例,口疮多发于齿龈部位,口秽燥渴,面赤唇焦,便秘溲赤,舌苔干黄或黄腻,脉实数等。治则:泻火通便,上清下泄。方用凉膈散随证加味: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各600g,山栀子仁、薄荷叶、黄芩各300g,连翘1250g,共研粗末,每服6~12g,加竹叶3g,蜜少许水煎食后温服,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百拇医药
2.2 心肝火旺型 17例,口疮多发生于舌尖部位,口干苦欲冷饮,唇赤面红,目赤多眵,烦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等。治则:清泻心肝,养阴除躁。方用导赤散、龙胆泻肝汤随证加减: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10g,竹叶、龙胆草、黄芩、栀子各6g,当归3g,柴胡6g。
2.3 脾胃气虚型 9例,伴有面色萎黄,腹胀纳差,肠鸣便溏,肢倦乏力,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等。治则: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黄芪30g,炙甘草5g,人参15g,当归10g,桔皮、升麻各3g,柴胡3g,白术20g。
2.4 肝肾阴虚型 12例,伴有腰膝软瘘,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治则:滋肾养肝,润燥清火。方用六味地黄丸随证加味:熟地黄24g,山茱萸、山药各12g,泽泻、茯苓、丹皮各9g。
2.5 脾肾虚衰型 7例,伴有面色黯黄或苍白,水肿,腹泻、怕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治则:补肾健脾,益气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随证加减: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深黄)各500g,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g,白茯苓、人参、炒甘草白术各1000g,共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每剂加入陈皮、半夏各9g。
, 百拇医药
同时,应用西医的碘氧冲洗液冲洗口腔用5 ml洁净空针管抽吸0.25g碘化钾,然后再加入3%双氧水4ml,待药液完全溶解后,即成碘氧冲洗液,每日冲洗口腔1次。要求必须随用随配,碘过敏者慎用。若药液溅出立即用75%酒精擦洗即可。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口疮及其它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口疮及其它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口疮及其它不适症状无明显好转。
3.2 结果 痊愈30例(46.15%);好转33例(50.71%);无效2例(3.08%);总有效率96.92%。用药1周开始见效,2周以上出现明显疗效,4周左右基本愈合,继续巩固治疗至6周左右。
4 讨 论
口疮的发生无论实证或虚证有“火”是其共性。实证应以清热泻火为主,滋阴生津为辅。虚证应以滋阴补气为主,以清虚火为辅。但皆应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实证类型起病快,症状重,以《凉膈散》、《导赤散》开其下行之路,通腑除热存津。虚证者起病较慢,症状较轻,病程较长,在辨证论治中,气虚者不宜用“滋阴降火”法,以免阻遏生机。阴虚者不宜用“清热泻火”法,否则耗竭阴液。中医治疗之理论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医药顾问大全》等,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治疗口疮是其一大优势,掌握辨证论治是其关键。
凉膈散使邪郁之热上清下泄并行,则胸膈自清诸证可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有导热清泻心肝之效;补中益气汤味甘而补中,气温而补阳,使阳生阴长口疮自愈;六味地黄丸补中有泻,寓于补,为通补开合,三阴并治之剂;六君子汤补其虚,行其滞,调其气,两和脾肾最为妥当。
收稿日期:1999-12-22
修回日期:2000-05-18, 百拇医药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化肥厂职工医院 济南 250101)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1023 中医学在治疗口疮病症有其独特性,我们应用辨证论治复发性口疮65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1996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复发性口疮65例,男44例,女21例,年龄20~50岁,病程1年9例,2~5年41例,5年以上15例。
2 治疗方法
2.1 脾胃积热型 20例,口疮多发于齿龈部位,口秽燥渴,面赤唇焦,便秘溲赤,舌苔干黄或黄腻,脉实数等。治则:泻火通便,上清下泄。方用凉膈散随证加味: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各600g,山栀子仁、薄荷叶、黄芩各300g,连翘1250g,共研粗末,每服6~12g,加竹叶3g,蜜少许水煎食后温服,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百拇医药
2.2 心肝火旺型 17例,口疮多发生于舌尖部位,口干苦欲冷饮,唇赤面红,目赤多眵,烦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等。治则:清泻心肝,养阴除躁。方用导赤散、龙胆泻肝汤随证加减: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10g,竹叶、龙胆草、黄芩、栀子各6g,当归3g,柴胡6g。
2.3 脾胃气虚型 9例,伴有面色萎黄,腹胀纳差,肠鸣便溏,肢倦乏力,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等。治则: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黄芪30g,炙甘草5g,人参15g,当归10g,桔皮、升麻各3g,柴胡3g,白术20g。
2.4 肝肾阴虚型 12例,伴有腰膝软瘘,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治则:滋肾养肝,润燥清火。方用六味地黄丸随证加味:熟地黄24g,山茱萸、山药各12g,泽泻、茯苓、丹皮各9g。
2.5 脾肾虚衰型 7例,伴有面色黯黄或苍白,水肿,腹泻、怕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治则:补肾健脾,益气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随证加减: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深黄)各500g,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g,白茯苓、人参、炒甘草白术各1000g,共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每剂加入陈皮、半夏各9g。
, 百拇医药
同时,应用西医的碘氧冲洗液冲洗口腔用5 ml洁净空针管抽吸0.25g碘化钾,然后再加入3%双氧水4ml,待药液完全溶解后,即成碘氧冲洗液,每日冲洗口腔1次。要求必须随用随配,碘过敏者慎用。若药液溅出立即用75%酒精擦洗即可。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口疮及其它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口疮及其它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口疮及其它不适症状无明显好转。
3.2 结果 痊愈30例(46.15%);好转33例(50.71%);无效2例(3.08%);总有效率96.92%。用药1周开始见效,2周以上出现明显疗效,4周左右基本愈合,继续巩固治疗至6周左右。
4 讨 论
口疮的发生无论实证或虚证有“火”是其共性。实证应以清热泻火为主,滋阴生津为辅。虚证应以滋阴补气为主,以清虚火为辅。但皆应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实证类型起病快,症状重,以《凉膈散》、《导赤散》开其下行之路,通腑除热存津。虚证者起病较慢,症状较轻,病程较长,在辨证论治中,气虚者不宜用“滋阴降火”法,以免阻遏生机。阴虚者不宜用“清热泻火”法,否则耗竭阴液。中医治疗之理论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医药顾问大全》等,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治疗口疮是其一大优势,掌握辨证论治是其关键。
凉膈散使邪郁之热上清下泄并行,则胸膈自清诸证可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有导热清泻心肝之效;补中益气汤味甘而补中,气温而补阳,使阳生阴长口疮自愈;六味地黄丸补中有泻,寓于补,为通补开合,三阴并治之剂;六君子汤补其虚,行其滞,调其气,两和脾肾最为妥当。
收稿日期:1999-12-22
修回日期:2000-05-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