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28026
中医药治疗肺癌疼痛99例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王文学

    单位:王文学(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 浦江 3222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1012

    我们将肺癌(ⅢB、Ⅳ期)99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控制疼痛,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9例患者中男69例,女30例,按VRS法分为Ⅰ级疼痛15例,Ⅱ级64例,Ⅲ级20例。其中骨转移31例(头颅骨6例,肋骨17例,椎体5例,胸骨2例,肋骨椎体同时转移1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49例,男31例,女18例,Ⅰ级疼痛7例, Ⅱ级疼痛31例,Ⅲ级疼痛11例。西药组50例,男38例,女12例,Ⅰ级疼痛8例,Ⅱ级疼痛33例,Ⅲ级疼痛9例。两组病例在临床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2 治疗方法

    中药组以中医治疗为主。气阴两亏型用沙参麦门冬汤:南北沙参各30g,天麦冬各30g,石斛15g,天花粉20g,百合10g,茯苓20g,七叶一枝花20g,清半夏10g,猫爪草30g。痰热蕴肺型用清肺抗癌汤:鱼腥草、半枝莲、仙鹤草各30g,黄芩20g,浙贝15g,全瓜蒌30g,三叶青15g,制南星10g。瘀毒互结型用桃红四物汤:当归15g,赤芍、夏枯草、桃仁、红花各10g,金银花20g,龙葵15g,猫人参30g,蛇舌草30g,山豆根6~10g,甘草10g,大枣10枚。如有骨转移者选择加用僵蚕、全虫、蜈蚣、没药、柴胡等理气通络搜风药物,存在阻塞性肺炎、发热、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明显者,适当合理选用抗生素及喘定等平喘药。西医组根据WHO三阶梯治疗原则分别用消炎痛栓剂,颅痛定或可待因,美施康定或二氢埃托菲片,定时、定量、有规律地用药,并结合化痰平喘抗炎等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VRS法疼痛分级法,显效:疼痛减轻二级或二级以上。有效:疼痛减轻一级。无效:疼痛无缓解。

    3.2 结 果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中药组

    49

    18

    20

    11

    73.46

    西药组

    50

    15

    22

    13

    74

    4 讨 论

    肺癌疼痛多属中医“胸痛”、“胸胁痛”范畴,多由于邪毒犯肺,肺不布津,痰热蕴肺,气滞血瘀,伤津耗气,气阴两亏等引起。辨证错综复杂,多为虚实共存,因此要使疼痛缓解必须辨证严谨,四诊合参。因肺为贮痰之器,癌为脏毒,因此痰、毒二邪自始至终要把握。同时中药治疗也要遵循定时、有规律用药原则,中药止痛往往持续时间短,故要每8小时1次或每6小时1次服用。笔者经验以每6小时1次为佳。对骨转移病人以久病入络为原则,重用搜风通络止痛药物,对放疗后继续出现的疼痛病人,因放疗为热邪,故应适当选用清热解毒药物。无效的24例病人多为骨转移者,经用中医辨证治疗再加用西药镇痛及口服骨膦等破骨细胞抑制剂,使疼痛基本控制,大大提高了疼痛的缓解率。我们体会应用中医中药控制疼痛既可减少麻醉药品的毒副作用,根据辨证扶正祛邪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改善恶病质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收稿日期:2000-05-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