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神经精神病变一例
作者:秦雪梅 刘传方 彭军 徐从高
单位:250012 济南,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
中华血液学杂志001023 我们在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时,患者突发脑病,现将发病及抢救经过摘录如下。
患者,男,44岁。因乏力、面色苍黄1月余,于1999年3月23日住院。入院体温37.5℃,血压150/8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及胸背部有散在出血点。外周血WBC 2.3×109/L, BPC 20×109/L,Hb 75g/L, Ret 0.0001; 骨髓增生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全片未见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既往有乙型肝炎史4年,无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无高血压病史,无癫疒 间发作史。入院后给予康力龙2mg,复方皂矾丸7粒,叶酸10 mg,均为1日3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1999年5月5日上午开始用ATG-Fresenius S治疗。患者体重96 kg,计划每日用量500 mg,连用5 d。用药前给予异丙嗪25 mg肌注,地塞米松(Dex)5 mg静推,用生理盐水300 ml+ATG 10 mg静脉点滴作过敏试验,观察2 h无过敏反应。遂于上午11:10开始给予生理盐水300 ml+ATG 500 mg+Dex 5 mg静脉滴注,滴速8滴/min;下午12:30,患者体温37.5 ℃,自述肢体麻木,又给予异丙嗪25 mg肌注;2:15,体温38.5 ℃;2:25,体温39.5 ℃,血压150/80 mm Hg;2:30, 患者突然烦躁、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性躁动,无大小便失禁,即给予Dex 5mg静推,地西泮10mg、苯巴比妥0.1g肌注,无效。再次给予地西泮10mg、洛赛克40mg静推,并给予物理降温,同时给予200g/L甘露醇250ml静滴,1次/6h,10g/L水合氯醛30ml肛门灌注,50g/L葡萄糖500ml+地西泮40mg静滴,并持续导尿。患者可暂时入睡。此时神经科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无散大,对光反应(+),眼球浮动,眼底镜无法窥入,四肢自主运动存在、肌力好,双侧腱反射等叩低弱,无局限性定位体征,无病理反射存在。根据患者烦躁情况调整地西泮、水合氯醛和苯巴比妥的用量。发病24h内安定用量300mg,苯巴比妥0.2g,水合氯醛60mg,氟哌啶10mg,芬太尼0.1g,用药后患者能短时间入睡,一般0.5~1.0h后再次发作,发作时症状较前无明显减轻。 以后每天监测液体入量,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发现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尿内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粗颗粒管型和蛋白。外周血WBC 2.0×109/L左右,BPC(50~60)×109/L。患者无局限性定位体征,无病理体征引出,四肢肌力好,以意识不清、四肢强直性躁动为主。神经科会诊认为此症状为ATG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神经精神病变,脑病的可能性最大,治疗以镇静剂和激素为主,同时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液体量,纠正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经积极抢救,4d后患者意识开始恢复,症状逐渐消失,肝、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收稿日期:1999-11-26), http://www.100md.com
单位:250012 济南,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
中华血液学杂志001023 我们在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时,患者突发脑病,现将发病及抢救经过摘录如下。
患者,男,44岁。因乏力、面色苍黄1月余,于1999年3月23日住院。入院体温37.5℃,血压150/8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及胸背部有散在出血点。外周血WBC 2.3×109/L, BPC 20×109/L,Hb 75g/L, Ret 0.0001; 骨髓增生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全片未见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既往有乙型肝炎史4年,无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无高血压病史,无癫疒 间发作史。入院后给予康力龙2mg,复方皂矾丸7粒,叶酸10 mg,均为1日3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1999年5月5日上午开始用ATG-Fresenius S治疗。患者体重96 kg,计划每日用量500 mg,连用5 d。用药前给予异丙嗪25 mg肌注,地塞米松(Dex)5 mg静推,用生理盐水300 ml+ATG 10 mg静脉点滴作过敏试验,观察2 h无过敏反应。遂于上午11:10开始给予生理盐水300 ml+ATG 500 mg+Dex 5 mg静脉滴注,滴速8滴/min;下午12:30,患者体温37.5 ℃,自述肢体麻木,又给予异丙嗪25 mg肌注;2:15,体温38.5 ℃;2:25,体温39.5 ℃,血压150/80 mm Hg;2:30, 患者突然烦躁、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性躁动,无大小便失禁,即给予Dex 5mg静推,地西泮10mg、苯巴比妥0.1g肌注,无效。再次给予地西泮10mg、洛赛克40mg静推,并给予物理降温,同时给予200g/L甘露醇250ml静滴,1次/6h,10g/L水合氯醛30ml肛门灌注,50g/L葡萄糖500ml+地西泮40mg静滴,并持续导尿。患者可暂时入睡。此时神经科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无散大,对光反应(+),眼球浮动,眼底镜无法窥入,四肢自主运动存在、肌力好,双侧腱反射等叩低弱,无局限性定位体征,无病理反射存在。根据患者烦躁情况调整地西泮、水合氯醛和苯巴比妥的用量。发病24h内安定用量300mg,苯巴比妥0.2g,水合氯醛60mg,氟哌啶10mg,芬太尼0.1g,用药后患者能短时间入睡,一般0.5~1.0h后再次发作,发作时症状较前无明显减轻。 以后每天监测液体入量,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发现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尿内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粗颗粒管型和蛋白。外周血WBC 2.0×109/L左右,BPC(50~60)×109/L。患者无局限性定位体征,无病理体征引出,四肢肌力好,以意识不清、四肢强直性躁动为主。神经科会诊认为此症状为ATG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神经精神病变,脑病的可能性最大,治疗以镇静剂和激素为主,同时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液体量,纠正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经积极抢救,4d后患者意识开始恢复,症状逐渐消失,肝、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收稿日期:1999-11-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