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心搏骤停患者濒死呼吸发生率调查
作者:牛天平 陈天铎 李培杰
单位: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中心,730030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1024 为了了解院前心搏骤停(CA)患者濒死呼吸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我中心1993~1998年院前急救366例CA患者濒死呼吸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1993~1998年兰州地区接受“120”院前急救服务的非创伤性CA患者366例,男225例,女141例,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60.5±17.8岁。CA的判定标准按Utstein模式定义[1],且均经急救医师到达现场即刻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证实为心电静止或电—机械分离或室颤。濒死呼吸的判定标准为CA发生后患者出现异常呼吸,如不规则呼吸,缓慢、费力呼吸,微弱呼吸,鼾声呼吸,呻吟样呼吸等[2]。目击者发现患者昏厥至呼叫“120”间期在30~180秒,“120”调度员接到呼叫至急救医师到达患者身边间期在3~8分钟,心电监护证实CA并同时开始基本心肺复苏(BCPR)及进一步心肺复苏(ACPR),CPR有效者监护转送院内急诊抢救室或EICU。入选病例按性别、年龄、病因、有无室颤分别分组统计濒死呼吸发生率。按年龄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按病因分组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中毒、其它共6组。对有无濒死呼吸者分别计算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各率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求P值比较差异性,P<0.05有显著差异,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濒死呼吸总发生率 入选的366例CA中,有濒死呼吸者196例,占53.6%;无濒死呼吸者170例,占46.4%。
2.2 性别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1所示,不同性别间濒死呼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表1 性别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性 别
濒死呼吸
合 计
有
无
男
122
103
, 百拇医药
225
女
74
67
141
196
170
366
χ2=0.047<χ20.05(1),P>0.05
2.3 年龄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2所示,不同年龄组之间总体濒死呼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表2 年龄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年龄组(岁)
, 百拇医药
濒死呼吸
合 计
有
无
40~49
32(30.0)
24(26.0)
56
50~59
41(40.2)
34(34.8)
75
, 百拇医药
60~69
45(44.0)
37(38.0)
82
70~79
47(48.2)
43(41.8)
90
80~89
31(33.8)
32(29.2)
63
, 百拇医药
196
170
366
总χ2=0.93<χ20.05(4),P>0.05;χ2均<χ20.05(1),P均>0.05
2.4 病因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3所示,各病因组间总濒死呼吸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性。循环系统组高于其余各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中枢神经系统组低于其余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呼吸系统组高于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表3 病因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病 因
濒死呼吸
合 计
, 百拇医药
有
无
循环系统
103(81.5)
49(70.5)
152
呼吸系统
35(38.1)
36(32.9)
71
中枢神经系统
25(39.1)★
, 百拇医药
48(33.9)
73
消化系统
12(12.3)
11(10.7)
23
中 毒
4(7.5)
10(6.5)
14
其 它
17(17.7)
, 百拇医药
16(15.3)
33
196
170
366
总χ2=27.07>χ20.05(1) P<0.01;χ2依次为12.77、22.94、12.25、15.74、12.29,均>χ20.01(1),P均<0.01;χ2=4.05>χ20.05(1),P<0.05;★χ2依次为22.94、11.25、10.73、14.22、10.77,均>χ20.01(1),P均<0.01
, http://www.100md.com
2.5 室颤与非室颤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4所示,室颤组濒死呼吸发生率高于非室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表4 室颤、非室颤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室 颤
濒死呼吸
合 计
有
无
有
110
66
176
无
86
104
, 百拇医药
190
合计
196
170
366
χ2=10.23>χ20.01(1),P<0.01
2.6 濒死呼吸对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影响:如表5所示,有濒死呼吸者入院率和存活出院率均高于无濒死呼吸者,前者差异有显著性,后者有非常显著差异。表5 濒死呼吸对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影响 濒死
呼吸
入院率
存活出院率
, 百拇医药
合 计
入院
院前死亡
%
存活
院内死亡
%
有
41
155
20.9
23
173
, http://www.100md.com
11.7
196
无
20
150
14.1
6
164
3.5
170
合计
61
305
, http://www.100md.com
29
337
366
χ2=4.85>X20.05(1),P<0.05;χ2=8.40>χ20.01(1),P<0.01
3 讨论
资料显示,CA发生后濒死呼吸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濒死呼吸者较无濒死呼吸者预后好[2]。最佳EMS反应间期、目击者CPR可改善患者存活率[3]。因此,CA患者濒死呼吸发生率的调查及其意义分析对改善CA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Clark等调查了445例院前CA患者濒死呼吸发生情况。结果显示:①40%有濒死呼吸,其中心原性CA者濒死呼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因所致CA(46%比32%)。②室颤者濒死呼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室颤者(56%比34%)。③濒死呼吸具有时间依赖性,CA被目击者濒死呼吸发生率55%,未被目击者仅16%。④濒死呼吸与预后相关,有濒死呼吸者27%存活出院,无濒死呼吸者9%存活出院[2]。本调查结果显示院前CA患者濒死呼吸发生率为53.6%,略高于Clark等报道结果。室颤者较非室颤者濒死呼吸发生率明显增高,与Clark报道相近,提示CA患者中以心原性居多。有濒死呼吸者经CPR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均高于无濒死呼吸者,与Clark报道一致。无论有无濒死呼吸者,其存活出院率本调查结果显示均显著低于Clark资料结果,分析原因主要为①本地区公众接受CPR培训比例小,目击者实施CPR相应很少。②限于我中心“120”调度员素质及通讯设备水平,尚不能在目击者呼叫“120”时准确判断CA并有效指导其实施CPR。③急救医师到达现场后因呼叫—CPR间期较而影响CPR成功率。总之,重视CA患者的濒死呼吸,结合对公众进行CPR的广泛培训、提倡目击者早期实施CPR及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的应用可能有助于改善CA患者的存活率。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Dick WF.Uniform reporting in resuscitation.Br J Anaesth,1997,79:241-252.
[2]Clark JJ,Larsen MP,Culley LL,et al.Incidence of agonal respiration in sudden cardiac arrest.Ann Emerg Med,1992,21:1464-1467.
[3]Stiell IG,Wells GA,Demaio VJ,et al.Modifia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ardiac arrest survival in a multicenter basic life support/defibrillation system:OPALS study phase I results.Ann Emerg MED,1999,33(1)44-50.
[收稿:1999-08-12], 百拇医药
单位: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中心,730030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1024 为了了解院前心搏骤停(CA)患者濒死呼吸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我中心1993~1998年院前急救366例CA患者濒死呼吸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1993~1998年兰州地区接受“120”院前急救服务的非创伤性CA患者366例,男225例,女141例,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60.5±17.8岁。CA的判定标准按Utstein模式定义[1],且均经急救医师到达现场即刻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证实为心电静止或电—机械分离或室颤。濒死呼吸的判定标准为CA发生后患者出现异常呼吸,如不规则呼吸,缓慢、费力呼吸,微弱呼吸,鼾声呼吸,呻吟样呼吸等[2]。目击者发现患者昏厥至呼叫“120”间期在30~180秒,“120”调度员接到呼叫至急救医师到达患者身边间期在3~8分钟,心电监护证实CA并同时开始基本心肺复苏(BCPR)及进一步心肺复苏(ACPR),CPR有效者监护转送院内急诊抢救室或EICU。入选病例按性别、年龄、病因、有无室颤分别分组统计濒死呼吸发生率。按年龄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按病因分组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中毒、其它共6组。对有无濒死呼吸者分别计算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各率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求P值比较差异性,P<0.05有显著差异,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濒死呼吸总发生率 入选的366例CA中,有濒死呼吸者196例,占53.6%;无濒死呼吸者170例,占46.4%。
2.2 性别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1所示,不同性别间濒死呼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表1 性别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性 别
濒死呼吸
合 计
有
无
男
122
103
, 百拇医药
225
女
74
67
141
196
170
366
χ2=0.047<χ20.05(1),P>0.05
2.3 年龄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2所示,不同年龄组之间总体濒死呼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表2 年龄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年龄组(岁)
, 百拇医药
濒死呼吸
合 计
有
无
40~49
32(30.0)
24(26.0)
56
50~59
41(40.2)
34(34.8)
75
, 百拇医药
60~69
45(44.0)
37(38.0)
82
70~79
47(48.2)
43(41.8)
90
80~89
31(33.8)
32(29.2)
63
, 百拇医药
196
170
366
总χ2=0.93<χ20.05(4),P>0.05;χ2均<χ20.05(1),P均>0.05
2.4 病因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3所示,各病因组间总濒死呼吸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性。循环系统组高于其余各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中枢神经系统组低于其余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呼吸系统组高于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表3 病因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病 因
濒死呼吸
合 计
, 百拇医药
有
无
循环系统
103(81.5)
49(70.5)
152
呼吸系统
35(38.1)
36(32.9)
71
中枢神经系统
25(39.1)★
, 百拇医药
48(33.9)
73
消化系统
12(12.3)
11(10.7)
23
中 毒
4(7.5)
10(6.5)
14
其 它
17(17.7)
, 百拇医药
16(15.3)
33
196
170
366
总χ2=27.07>χ20.05(1) P<0.01;χ2依次为12.77、22.94、12.25、15.74、12.29,均>χ20.01(1),P均<0.01;χ2=4.05>χ20.05(1),P<0.05;★χ2依次为22.94、11.25、10.73、14.22、10.77,均>χ20.01(1),P均<0.01
, http://www.100md.com
2.5 室颤与非室颤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如表4所示,室颤组濒死呼吸发生率高于非室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表4 室颤、非室颤对濒死呼吸发生率影响 室 颤
濒死呼吸
合 计
有
无
有
110
66
176
无
86
104
, 百拇医药
190
合计
196
170
366
χ2=10.23>χ20.01(1),P<0.01
2.6 濒死呼吸对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影响:如表5所示,有濒死呼吸者入院率和存活出院率均高于无濒死呼吸者,前者差异有显著性,后者有非常显著差异。表5 濒死呼吸对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影响 濒死
呼吸
入院率
存活出院率
, 百拇医药
合 计
入院
院前死亡
%
存活
院内死亡
%
有
41
155
20.9
23
173
, http://www.100md.com
11.7
196
无
20
150
14.1
6
164
3.5
170
合计
61
305
, http://www.100md.com
29
337
366
χ2=4.85>X20.05(1),P<0.05;χ2=8.40>χ20.01(1),P<0.01
3 讨论
资料显示,CA发生后濒死呼吸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濒死呼吸者较无濒死呼吸者预后好[2]。最佳EMS反应间期、目击者CPR可改善患者存活率[3]。因此,CA患者濒死呼吸发生率的调查及其意义分析对改善CA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Clark等调查了445例院前CA患者濒死呼吸发生情况。结果显示:①40%有濒死呼吸,其中心原性CA者濒死呼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因所致CA(46%比32%)。②室颤者濒死呼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室颤者(56%比34%)。③濒死呼吸具有时间依赖性,CA被目击者濒死呼吸发生率55%,未被目击者仅16%。④濒死呼吸与预后相关,有濒死呼吸者27%存活出院,无濒死呼吸者9%存活出院[2]。本调查结果显示院前CA患者濒死呼吸发生率为53.6%,略高于Clark等报道结果。室颤者较非室颤者濒死呼吸发生率明显增高,与Clark报道相近,提示CA患者中以心原性居多。有濒死呼吸者经CPR入院率、存活出院率均高于无濒死呼吸者,与Clark报道一致。无论有无濒死呼吸者,其存活出院率本调查结果显示均显著低于Clark资料结果,分析原因主要为①本地区公众接受CPR培训比例小,目击者实施CPR相应很少。②限于我中心“120”调度员素质及通讯设备水平,尚不能在目击者呼叫“120”时准确判断CA并有效指导其实施CPR。③急救医师到达现场后因呼叫—CPR间期较而影响CPR成功率。总之,重视CA患者的濒死呼吸,结合对公众进行CPR的广泛培训、提倡目击者早期实施CPR及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的应用可能有助于改善CA患者的存活率。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Dick WF.Uniform reporting in resuscitation.Br J Anaesth,1997,79:241-252.
[2]Clark JJ,Larsen MP,Culley LL,et al.Incidence of agonal respiration in sudden cardiac arrest.Ann Emerg Med,1992,21:1464-1467.
[3]Stiell IG,Wells GA,Demaio VJ,et al.Modifia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ardiac arrest survival in a multicenter basic life support/defibrillation system:OPALS study phase I results.Ann Emerg MED,1999,33(1)44-50.
[收稿:1999-08-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