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50698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预后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2000年第10期
     作者:宋奎勤 张景荣 孙冲 刘传贵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医院神经外科,256400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1034 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 是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的重点,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1],由于CT的普及,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但病死率仍高达26%~50%[2]。鉴于此,作者总结了我院自1995年1月~1998年6月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119例,从中探讨CT表现与病人预后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91例,女28例。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52.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1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
, 百拇医药
    1.2 损伤类型 本组中闭合性损伤108例,开放伤11例。单纯硬膜外血肿18例(15.1%),其中1例为双侧额颞顶对称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单纯硬膜下血肿8例(6.7%);硬膜外血肿伴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11例(9%);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43例(36.1%),其中双侧病灶者15例(12.4%);单纯脑挫裂伤22例(18.4%),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7.5%),脑内血肿6例(5%),脑室内血肿2例(1.6%)。

    1.3 主要临床表现 (1)所有病人入院时均处于中昏迷或深昏迷状态,GCS 3~5分72例(60.5%),6~8分47例(39.5%)。(2)瞳孔变化:单侧瞳孔散大41例,双侧瞳孔散大32例,脑疝者73例(61.3%)(3)肢体运动异常:原发性脑干伤或继发性脑干伤,或肢体运动无反应,肌张力增高及刺痛伸直者皆属,本组84例(70.6%)。(4)合并伤情况:颔面骨折5例,四肢骨折8例,骨盆骨折1例,肝脾破裂、肠破裂、膀胱破裂各1例,休克5例。

    1.4 CT扫描上中线结构、脑室及脑池的改变 所有病例均有伤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扫描,其中6小时内扫描者95例(79.8%),72小时复查CT扫描62例(52.1%)。(1)中线移位:作者将中线从前至后人为分成4等份,1、2分移位者12例,2、3分移位者24例,3、4分移位者5例,全部均见移位者49例,无明显移位者19例,移位≥2 cm者15例,1~2 cm者38例,<1 cm者47例。(2)脑室改变:一侧脑室受压变形缩小15例;一侧脑室受压明显、仅体部上部层面可见、三脑室消失48例;双侧脑室缩小、脑组织肿胀、脑沟消失12例。(3)脑池改变:本组病人特别观察了基底池的改变(包括鞍上池、四叠体池、环池)[3],无改变者14例;基底池模糊不清、部分消失。四叠体池变形者66例;基底池全部闭塞者39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与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治疗91例(76.5%),死亡17例,占18.7%,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并骨瓣复位13例,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55例,单纯大骨瓣减压术17例,颞肌下减压15例(包括单侧减压、双侧减压及一侧去骨瓣,对侧减压)脑室外引流2例。保守治疗28例,其中脑干伤9例,死亡6例(66.6%)。广泛脑挫裂伤,或伴有大量硬膜下血肿,病人年龄大,合并伤重,脑疝晚期者保守治疗19例均于3天内死亡。本组按出院时GOS评定结果:死亡42例(35.5%);植物生存9例(7.6%);重残14例(12.8%);中残7例(4.7%);轻残16例(13.4%);良好31例(26%)。

    3 讨论

    3.1 颅脑损伤病理类型与预后 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预后不同,本组原发性脑干伤9例,保守治疗死亡6例(66.6%),植物生存1例(11.1%),良好2例(22.2%);广泛脑挫裂伤或伴有大量硬膜下血肿共44例,死亡32例(72.7%),植物生存6例(13.6%),中残6例(13.6%);硬膜外血肿18例,意识均恢复。后者与前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
, 百拇医药
    3.2 中线结构移位与预后 本组病例中线结构2、3分移位者2例,死亡6例(25%),1~4分均见移位者4例,死亡13例(26.5%)。1、2分移位者12例,3、4分移位者5例均无死亡。前两组与后两组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中线移位程度≥1.5厘米者26例,死亡17例(65.4%),<1.5厘米者74例,死亡16例(21.6%),无明显移位者19例,死亡9例(47.4%),包括脑干伤死亡6例,弥漫性脑肿胀死亡3例,前2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表现危重,而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多由于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脑肿胀所致。中线从侧脑室三角脉络丛钙化平面为界,分上下两部分,下部移位程度大,易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病情重于上部移位。

    3.3 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形态与预后 本组一侧脑室受压变形缩小15例,死亡1例(6.6%);一侧脑室受压明显,仅体部上部层面可见,三脑室消失36例,死亡14例(38.9%);双侧脑室缩小,脑组织肿胀12例,死亡5例(41.7%)。第一组与后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3.4 基底池改变与预后 本组病人CT检查示基底池全部闭塞者39例,死亡33例(84.6%),植物生存6例,无1例意识恢复;基底池模糊不清部分消失,四叠体池变形66例,死亡9例(13.6%),植物生存3例;基底池无明显改变者14例,无1例死亡。前两组间在统计学上存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只要认真分析CT,结合临床表现,制定恰当的治疗措施,是尽最大程度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陶家骅.预测严重脑外伤转归的诸因素.国外医学神经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6,13:293.

    [2]Jennett B,Teasdale G.Prognosis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In:Jennett B,Teasdale G.Management of head injuries.Philadephia:Davis Co,1981.3170-320.

    [3]Colquhoun IR,Burrows EH.The prognositic significance of the third ventricle and basal cistems in severe closed head injury.Clin Radiol,1989,40:13.

    [收稿:1999-08-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