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退3例
作者:娄晓辉 杨瑞疆
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脑外科,325200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1054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退在临床上甚为少见,在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我院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岁,高处坠落致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检查:中度昏迷,GCS5分,右侧瞳孔5 mm,左侧3 mm,光反射消失,右颞顶头皮肿胀明显。头颅CT可见右颞顶硬膜下血肿约40 ml,右颞顶骨线形骨折,中线移位约0.8 cm。伤后1.5小时术前准备完善时,观察病人:浅昏迷,GCS 7分,双侧瞳孔对称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立即再次行头颅CT检查,可见硬膜下血肿量已减少,约20 ml,中线移位约0.3 cm。逐予以保守治疗。伤后10小时患儿神志转清,伤后48小时再次头颅CT复查示硬膜下血肿消失,中线无移位。但此时头皮肿胀更加明显,且扪及波动感,予抽吸出约30 ml淡红色血液后,胶布叠瓦状加压固定。2周后患儿出院,随访半年后神经系统无后遗症状。
例2,男,1岁,高处坠落致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体检:浅昏迷,GCS 7分,左颞顶部头皮肿胀,双侧瞳孔对称3 mm,光反射迟钝。头颅CT示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约30 ml,左颞叶挫裂伤,左颞顶骨折线约0.3 cm宽,中线移位约0.5 cm,左颞顶头皮血肿明显。伤后8小时头颅CT复查示血肿已消失,中线无移位。伤后第二日予头皮血肿抽吸可见大量淡红色血性液,其中伴有挫裂伤之脑组织样物,且抽吸后,头皮肿胀很快复现。逐予抽吸后,立即胶布加压固定。3周后患儿出院,随访1年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例3,男,46岁,酒后跌倒致间歇性全身抽搐2小时入院,入院头颅CT示右颞硬膜下血肿约50 ml,在血肿外侧颅骨内板下方存一低密度区,中线移位约0.7 cm。因家属拒绝手术,予以保治疗。伤后10小时间歇性抽搐停止,伤后20小时意识转清,头颅CT示硬膜下血肿仅约20 ml大小,伤后第3天头颅CT示硬膜下血肿消失,1周后步行出院未随访。
2 讨论
硬膜下血肿的迅速消退与蛛网膜的撕裂有关,使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完全沟通,搏动的脑脊液得以通过裂口与新鲜的血液或血凝块混合,使血肿稀释,被“冲洗”出硬膜下腔。而CT片上颅骨内板与血肿之间存在的低密度带则是预后良好的标志。我们在例3患者CT片上观察到了此现象。例1、2患儿均存颅骨骨折,骨膜下血肿,均抽吸出淡的血性液,且在例2患儿更抽吸出挫裂伤脑组织。因在小儿颅骨与硬膜粘连较紧密,当存在颅骨骨折时,尤其是骨折线较宽时,可以一并撕裂硬脑膜,这就使一部分血性液体压力差从颅内流到骨膜下,起到了一个减压作用,同时也加大了血肿的吸收面积。我们认为以上所述可能之机制为硬膜下血肿迅速消退原因之一,但这类患儿应进行随访注意生长骨折的发生。
[收稿:1999-08-29], 百拇医药
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脑外科,325200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1054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退在临床上甚为少见,在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我院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岁,高处坠落致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检查:中度昏迷,GCS5分,右侧瞳孔5 mm,左侧3 mm,光反射消失,右颞顶头皮肿胀明显。头颅CT可见右颞顶硬膜下血肿约40 ml,右颞顶骨线形骨折,中线移位约0.8 cm。伤后1.5小时术前准备完善时,观察病人:浅昏迷,GCS 7分,双侧瞳孔对称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立即再次行头颅CT检查,可见硬膜下血肿量已减少,约20 ml,中线移位约0.3 cm。逐予以保守治疗。伤后10小时患儿神志转清,伤后48小时再次头颅CT复查示硬膜下血肿消失,中线无移位。但此时头皮肿胀更加明显,且扪及波动感,予抽吸出约30 ml淡红色血液后,胶布叠瓦状加压固定。2周后患儿出院,随访半年后神经系统无后遗症状。
例2,男,1岁,高处坠落致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体检:浅昏迷,GCS 7分,左颞顶部头皮肿胀,双侧瞳孔对称3 mm,光反射迟钝。头颅CT示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约30 ml,左颞叶挫裂伤,左颞顶骨折线约0.3 cm宽,中线移位约0.5 cm,左颞顶头皮血肿明显。伤后8小时头颅CT复查示血肿已消失,中线无移位。伤后第二日予头皮血肿抽吸可见大量淡红色血性液,其中伴有挫裂伤之脑组织样物,且抽吸后,头皮肿胀很快复现。逐予抽吸后,立即胶布加压固定。3周后患儿出院,随访1年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例3,男,46岁,酒后跌倒致间歇性全身抽搐2小时入院,入院头颅CT示右颞硬膜下血肿约50 ml,在血肿外侧颅骨内板下方存一低密度区,中线移位约0.7 cm。因家属拒绝手术,予以保治疗。伤后10小时间歇性抽搐停止,伤后20小时意识转清,头颅CT示硬膜下血肿仅约20 ml大小,伤后第3天头颅CT示硬膜下血肿消失,1周后步行出院未随访。
2 讨论
硬膜下血肿的迅速消退与蛛网膜的撕裂有关,使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完全沟通,搏动的脑脊液得以通过裂口与新鲜的血液或血凝块混合,使血肿稀释,被“冲洗”出硬膜下腔。而CT片上颅骨内板与血肿之间存在的低密度带则是预后良好的标志。我们在例3患者CT片上观察到了此现象。例1、2患儿均存颅骨骨折,骨膜下血肿,均抽吸出淡的血性液,且在例2患儿更抽吸出挫裂伤脑组织。因在小儿颅骨与硬膜粘连较紧密,当存在颅骨骨折时,尤其是骨折线较宽时,可以一并撕裂硬脑膜,这就使一部分血性液体压力差从颅内流到骨膜下,起到了一个减压作用,同时也加大了血肿的吸收面积。我们认为以上所述可能之机制为硬膜下血肿迅速消退原因之一,但这类患儿应进行随访注意生长骨折的发生。
[收稿:1999-08-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