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51210
电话心电监测在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陈凌 程云清 林丽霞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脏监护室,广东 广州 510080

    关键词:

    实用护理杂志001008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10-0015-01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卫生部公布1995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高达80余万人,其中约有60%以上的患者在院外发生心脏突发事件而死亡[1]。因此,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是我国冠心病二级预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电话心电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提供了新措施。我院心脏监护室从1997年9月引进电话心电监护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对79例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1997年12月~1999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共79例,男61例,女18例,年龄38~86岁,平均62岁。

    1.2 方法:采用电话心电监测系统,包括中央监护系统、电话、激光打印机、MIC-100型及MIC-200型微型智能心电监护仪(生命卡)。先给患者做1份常规心电图备作对照用,监测对象携带生命卡1台,采集MV5心电信号,随时电话传送到中央系统或直接把生命卡送到中央系统。由护士接收后先作初步分析,再由医生做诊断并做治疗指导,如有情况紧急即通知120赴现场抢救。

    2 结果

    1997年12月~1999年12月,79例心肌梗死后的患者接受生命卡监测,电话传送或直接传送2 120次。

    表1 79例生命卡监测结果 类型
, 百拇医药
    例数

    发生率(%)

    室性心律失常

    18

    22.8

    室上性心律失常

    9

    11.4

    ST段改变

    8

    10.1

    窦性心动过缓

    7
, 百拇医药
    8.9

    传导阻滞

    5

    6.3

    阵发心房纤颤

    4

    5.1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逐渐提高,住院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AMI长期预后显示,再梗死、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构成出院后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延长患者的寿命,而且提高其生活质量,恢复其工作能力。

    3.1 防止再梗死:AMI后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可能。预防再梗死措施的选择,需依据对心肌缺血发生情况的判断。生命卡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患者,当心绞痛发作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生命卡及时记录其ST段变化。本组有9例出现ST段改变,通过电话把信息传送到中央监护系统,护士接收后,医生根据患者心电图及情况通过电话指导用药或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由于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无1例发生再梗死。
, 百拇医药
    3.2 预防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另一项主要内容为预防心源性猝死,临床证明梗死后心源性猝死多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造成。本组有18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显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通过生命卡监测可明确是哪一类的心律失常,指导临床采取相应药物治疗和措施。本组有2例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生命卡信息及时传送,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

    3.3 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心力衰竭也是心肌梗死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和部分缓慢心律失常是其诱发和恶化因素。生命卡可以对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作出明确的诊断,及时处理。本组有12例,其有4例出现心力衰竭,由于及时给予指导和用药,无1例死亡。

    作者简介:陈凌(1964-),女,厦门市人,大专,主管护师。

    参考文献:

    [1] 钱剑安.电话传送心电与计算机会诊网络的临床应用[J].心电学杂志,1996,15(4):251.

    收稿日期:2000-02-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