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05522
大鼠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的制备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大鼠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的制备

    张秋林 赵定麟 邱广义 赵杰 李明 王秋根 张春才 侯铁胜

    关键词:脊髓损伤;腹侧压迫;模型,动物

    截瘫患者并发症多、护理困难、医疗费用大,对社会、家庭造成了严重负担。为此,医 学界作了大量研究和不懈努力,试图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脊柱脊髓伤的病理、生理、生化和生 物力学等的变化,以便能提出更好的治疗措施。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为 此,特设计了本模型。

    1 材料和方法

    1.1 模型设计原理 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大鼠T13脊髓腹侧压迫模型,如图 1所示,该装置我们称之为腹侧压迫器,由3部分构成:(1)固定架,可调节高度和方向;(2)杠杆 ,用一光滑木条即可,一端固定致伤钩, 另一端安装一挂砝码的钩和装砝码的小盘 ,在杠杆的支点钻一孔穿过一直径1 mm克氏针使 杠杆平衡,克氏针固定在架子上;(3)致伤钩,用不锈钢片制成,呈L形,表面光滑,厚约 0.5 mm,长约4.0 mm,宽约2.5 mm。在杠杆的一端挂上不同的质量就可在另一端产生不 同的垂直向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通过杠杆力与力臂的关系很容易计算出来。T39601.gif (3272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 1 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示意图

    1.2 手术方法 SD大鼠,体质量270~280 g,雌雄不限, 用2%戊巴比妥 钠(40 mg/kg)腹腔内注

    射麻醉。俯卧位,以T13椎骨为中心切开皮肤,暴露左侧T 12~L1椎板及T13下关节突,用持针器咬去T13椎弓根、横突,保留椎板。 置钩后观察大鼠无反应即可挂上一定的质量,压迫一定的时间,就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

    1.3 实验分组 经过预实验我们选用34.5 g作为压迫作用力,分别压迫1,4和8 min以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6组:(1)对照组;(2)假手术组, 即暴露脊髓置钩不压迫;(3)损伤组,再分压迫1 , 4 , 8 min组;(4)固定脊柱组,固 定后压迫4 min,大鼠腹部悬空便于观察呼吸对模型的影响。以上每组动物均为6只。(5) 病理组,4只大鼠压迫8 min用于病理学切片观察损伤的部位和特点。
, 百拇医药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评分:术后两周按以下标准进行。 0分:双后肢肌 力为零,感觉丧失;1分:有感觉存在,对针刺有保护反应,但无自主运动; 2分:双后肢 有轻微自主运动,但无功能,不能负重;3分:双后肢有明显自主运动,但是不能负重;4分 :能负重行走数步,但是不稳定,不能持久;5分:能缓慢行走,不灵活,存在一定的缺陷 ;6分:正常行走。(2)倾斜平面临界角:按Rivlin[3]设计的方法,每天由未知实验 细节者测3次,取其平均值。连续观察两周。(3)组织学观察:压迫8 min组伤后30 min ,1 h,4 h,24 h和14 d时用10%甲醛液心内灌注,10%甲醛液固定,石腊包埋切片,苏木精-伊 红染色,光镜下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X±s 表示,实验组各组间差异性用方差分析F检验。

    2 结 果

    2.1 脊髓损伤的表现和实验指标检测 (1)损伤组在手术中部分动物压迫脊髓后5 ~10 s出现双后肢强直,持续约10 s左右;(2)各损伤组术后14 d后神经功能评分见图 2;14 d内临界角的值见表1。从表1可看出,各组在伤后1~2 d临界角降至最低,后随着时 间增加而逐渐恢复,压迫1 min组恢复最快,4 d基本接近正常,7 d完全恢复;而压迫4 min 组则恢复较慢,而且不能完全恢复,14 d后仍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缺陷,肌力只有3 ~4级;压迫8 min组损伤最重,部分呈完全截瘫,14 d后恢复很少,肌力只 有1~2级,但大多数有感觉存在,对针刺有保护反应;(3)损伤后14 d 3个损伤组之间神经功 能评分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压迫4 min组与固定组比较,未见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呼吸对模型没有明显影响。t39701.gif (3203 bytes)
, 百拇医药
    图 2 大鼠脊髓损伤14 d后神经功能评分

    表 1 大鼠脊髓腹侧损伤后倾斜平面临界角

    [n=6,X±s,a/(°)]

    组 别

    伤后测量时间 (t/d)

    1

    2

    3

    4

    5

    6

    7
, 百拇医药
    14

    对照组

    74.5±1.6

    74.2±2.0

    74.7±1.8

    74.4±1.6

    74.8±1.5

    74.8±1.6

    74.6±1.9

    74.5±1.7

    假手术组

    74.0±2.6
, 百拇医药
    73.2±2.2

    74.1±1.8

    74.4±1.6

    74.3±1.5

    74.5±1.6

    74.5±1.4

    74.6±1.4

    损伤组

    1 min

    55.6±2.7

    57.6±2.4

    62.5±3.1
, 百拇医药
    65.8±2.8

    68.3±2.5

    71.2±2.0

    73.2±1.6

    74.3±1.4

    4 min

    34.8±2.4**

    35.9±2.0**

    37.6±1.8**

    41.2±3.1**

    45.6±2.6**
, 百拇医药
    48.8±3.2**

    52.6±3.4**

    61.2±1.7**

    8 min

    32.6±1.5**

    32.1±1.6**△

    32.5±1.4**△△

    33.4±1.5**△△

    33.4±1.5**△△

, http://www.100md.com     34.2±1.8**△△

    36.1±1.8**△△

    42.3±1.4**△△

    固定组

    35.0±2.2

    36.1±2.6

    37.4±3.6

    41.7±2.4

    44.9±2.6

    48.5±2.4

    53.1±2.2
, 百拇医药
    61.3±1.6

    **P<0.01,与1 min组比较; P<0.05;△△P <0.01,与4 min组比较

    2.2 组织学检查 发现脊 髓的病理改变随时间增加而明显加重,伤后30 min可见脊髓出血位于中央管周围和灰白质交 界处,脊髓腹侧可见血管扭曲;1 h出血成片状,灰质中神经元皱缩,尼氏小体浓聚,胞浆内 可见空泡形成;4 h出血更加严重,白质中神经纤维明显肿胀;24 h损伤最严重,神经元几乎 全部消失,胶质细胞坏死,白质崩解,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稀少。

    3 讨 论

    本研究对前人的工作[1~4]扬长避短,重新设计了这套非常简便易行的装置。实验 结果显示, 压迫1,4,8 min各组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随着压迫时间的 延长,损伤程度也越重,根据其功能评分,分别把压迫1,4,8 min定为轻、中、重度损伤 。病理切片观察,损伤主要在腹侧;术后功能检查,损伤主要以运动为主,所以该模型是比 较符合临床实际的。其优点在于可重复性好、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可定量、简便易行、便于 携带,用大鼠既经济又易取。其唯一缺点是手术操作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容易损伤脊髓,但 是熟练之后便可避免。本研究用该模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证明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模型,值 得推广。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Allen AR.Surgery of experimental lesion of spinal cord equivalent to crush injury of fracture dislocation of spinal column.A preliminary report[J].JAMA,1991,57(10):878-880.

    [2]Tarlov IM,Klinger H.Spinal cord compres sion studies.I.Expremental techniques to produce acute and gradual compression[J].A.M.A.Arch.Neurol.& Psychiat,1953,70(7):813-819.

    [3]Rivlin AS,Tator CH.Objectiv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njury in the rat[J].J Neurosurg,1977,47(7):577-581.

    [4]Nystrom B,Berglund JE,Bergquist E.Methodological analysis of an experime nt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model in the rat[J].Acta Neurol Scand,1988,78(6):460-46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