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37552
脑室引流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11期
     作者:吴健红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510120

    关键词:颅脑;引流;护理

    广东医学00114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术前备皮及向患者做好详细解释工作,术后24 h内每个0.5~1 h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整套引流装置为无菌装置,预防引流感染;引流装置最高点距离脑室15~20 cm,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24 h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31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术后全程认真护理以及细心观察病情是保证脑室引流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脑室引流是将脑脊液、颅内出血引流到体外,调节及控制颅内压的一种方法。术前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观察能及时了解病情趋势,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1997~1999年共进行了31例脑室引流,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1~86岁;引流时间为3~7 d,均未见术后感染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 要求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操作,手术室每天用紫外线空气消毒。选择适当型号的侧脑室引流管,备好脑室穿刺包,无菌受液瓶装置,必要时备好抢救物品。根据不同穿刺部位做好备皮工作,清洁局部皮肤,摆好体位,协助医生用龙胆紫标记好穿刺点,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穿刺成功后,连接引流管与受液瓶装置,连接处覆盖无菌纱布固定,引流装置最高点应距离脑室15~20 cm,整套引流装置应为无菌装置,避免污染。

    2.2 术后观察及护理

    2.2.1 严密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 引流后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1],注意有否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瞳孔的变化往往早于生命体征的变化[2],意识障碍加重说明颅内压增高明显,头痛为颅内压增高最早期最常见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常在体位改变时出现典型的喷射状呕吐[3]。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定时测量血氧饱和度、体温、脉搏、呼吸,观察瞳孔变化,并0.5~1 h记录一次,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 百拇医药
    2.2.2 引流装置的护理 预防引流感染是护理的关键。随时观察引流创口皮肤有否发红、肿胀,引流瓶应每天更换,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处每天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引流瓶挂在床下,引流装置最高点距离脑室(相当于仰卧位时两外耳孔连线)15~20 cm,处于该水平,即可充分引流,又可维持正常颅内压,每天更换引流瓶时留脊液化验常规一次。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受压、弯曲、脱落、堵塞,可通过观察引流管内水柱有否搏动来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本组有两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堵塞,1例经用手向外挤压引流管后恢复通畅,另1例需用肝素盐水(含肝素50 u/ml)5 ml缓慢注入再抽吸后恢复通畅。搬动患者时应夹紧引流管暂停引流;更换患者体位时应随时调节引流最高点的高度,严禁随便降低引流压力,预防脑脊液流出过快,引起低颅压综合征,如脑室内注入药物应夹管2~3 h,再重新开放引流。

    2.2.3 引流液的观察 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呼吸性移动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如引流液为暗红或鲜红色为脑室出血,如引流液混浊有絮状物应考虑脑室内感染,应送引流液细菌培养。
, http://www.100md.com
    2.2.4 加强基础护理,杜绝并发症 绝对卧床休息,可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交替更换;清醒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交待注意事项;躁动患者应适当约束,限制头部活动;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护理;体温超过37.5℃者采取冰敷,尽量采取胃肠道“补液”。

    2.3 拔管的护理 拔管前先夹引流管24 h,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拔管时应夹紧引流管,防止管内液体倒流入颅内引起逆行性感染,拔管后应观察创口敷料情况。

    综上所述,脑室引流术前、术后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关宪生,编译.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5

    2,陈代丽,卢敏,彭缓缓.开颅术后患者的监护.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25

    3,王丽华,崔苏雯.危重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204

    (收稿日期:2000-04-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