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筋膜挛缩症184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晓东
单位: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5280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1155
我科自1990年2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184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结合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4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其中男106例,女78例,年龄4~33岁,平均8.5岁。双侧臀肌筋膜挛缩172例,单侧12例。伴骨盆倾斜84例(占45.6%)。有反复臀肌注射史180例(占97.8%)。患者来源于农村170例(占92.4%),来源于城市14例(占7.6%)。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走路时呈“外八字”步态,坐位交腿试验阳性(即不能翘二郎腿),不能并膝下蹲,必须分开双腿向外作“划圈”动作方能下蹲。体查患侧臀部外上方可见皮肤凹陷成沟状,皮下可扪及条索带。双下肢绝对长度相等,相对长度不等。伴骨盆倾斜者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地平面有不同程度的成角。
1.3 手术方法 取沿大转子弧形切口或大转子上横切口,依次探查髂胫束、臀大肌至髂胫束移行部、外旋肌群、臀中肌、臀小肌,其中重点探查假性长肢侧(站立时足跟着地侧)的臀中肌、臀小肌,发现有苍白色条索样纤维带,予以彻底横形切断。
2 结果
本组184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结合功能锻炼,随访89例3个月至8 a,平均2.6 a。有81例步态异常、骨盆倾斜完全矫正,3例骨盆倾斜部分矫正,2例骨盆倾斜需再次手术,术中发现臀小肌挛缩未松解,完全松解后全部矫正,3例术后出现步态不稳,经功能锻炼后0.5 a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病因病机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反复肌肉注射是引起臀肌筋膜挛缩的主要原因[1],特别是用苯甲醇稀释青霉素注入肌肉中的反应最大,其反应为变性坏死致纤维化[2]。部分学者还认为与免疫、儿童易感因素、遗传等有关。从本组病例中可见患者多为有反复臀肌注射史的儿童,且多数来源于农村,且有45.6%患者可并发骨盆倾斜。故其发生机制除可能与儿童期反复肌肉注射有关外,生活卫生条件差、地面不平坦的农村儿童行走时使局部肌肉反复过度受到牵拉损伤,也应是促使本病症发生的机制之一。另有报道可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所以本病一旦确诊,即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减少继发其他骨关节病变。
3.2 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术前检查时对于臀肌筋膜挛缩症并骨盆倾斜患者,由于其立正站立时一侧足跟着地,另一侧离地,一般人认为足跟离地一侧臀肌挛缩较重,使患侧下肢受牵拉上移,而实践证明足跟着地一侧臀肌挛缩才较重,原因是挛缩较重一侧臀肌牵拉骨盆向下倾斜,而使对侧下肢上翘。所以足跟着地的一侧才是臀肌挛缩最严重的一侧,术中应注意充分探查松解。②本组5例无松解臀小肌而导致骨盆倾斜不能矫正或矫正不足,2例骨盆倾斜患者需再次手术松解臀小肌才能矫正。从解剖学看臀小肌起于臀前线以下及髋臼凹上的髂骨面,止于大转子上面和外侧面,位于臀中肌深面,其伸缩范围小于臀中肌,一旦挛缩对骨盆倾斜影响大,而且臀小肌位置较深,探查时容易忽略或松解不彻底。所以在术中应格外注意对臀小肌的探查与松解。③本组3例发现臀中、小肌松解过度,术后出现步态不稳。故术中既应彻底切除挛缩组织,又不能过多切除正常组织,具体做法应以在术中作并腿屈髋试验及屈髋交腿试验恰为阴性为度。如臀中、小肌挛缩超过1/2,应在松解术同时考虑做臀肌腱性延长术。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保持骨盆稳定及骨盆倾斜的矫正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占军,何飞娇. 臀肌注射与臀肌挛缩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29(2):115
2,沈品泉,任 启. 臀肌挛缩诊断进展. 中华矫形外科杂志,1999,6(3):229
(收稿日期:2000-07-17),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5280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1155
我科自1990年2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184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结合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4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其中男106例,女78例,年龄4~33岁,平均8.5岁。双侧臀肌筋膜挛缩172例,单侧12例。伴骨盆倾斜84例(占45.6%)。有反复臀肌注射史180例(占97.8%)。患者来源于农村170例(占92.4%),来源于城市14例(占7.6%)。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走路时呈“外八字”步态,坐位交腿试验阳性(即不能翘二郎腿),不能并膝下蹲,必须分开双腿向外作“划圈”动作方能下蹲。体查患侧臀部外上方可见皮肤凹陷成沟状,皮下可扪及条索带。双下肢绝对长度相等,相对长度不等。伴骨盆倾斜者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地平面有不同程度的成角。
1.3 手术方法 取沿大转子弧形切口或大转子上横切口,依次探查髂胫束、臀大肌至髂胫束移行部、外旋肌群、臀中肌、臀小肌,其中重点探查假性长肢侧(站立时足跟着地侧)的臀中肌、臀小肌,发现有苍白色条索样纤维带,予以彻底横形切断。
2 结果
本组184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结合功能锻炼,随访89例3个月至8 a,平均2.6 a。有81例步态异常、骨盆倾斜完全矫正,3例骨盆倾斜部分矫正,2例骨盆倾斜需再次手术,术中发现臀小肌挛缩未松解,完全松解后全部矫正,3例术后出现步态不稳,经功能锻炼后0.5 a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病因病机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反复肌肉注射是引起臀肌筋膜挛缩的主要原因[1],特别是用苯甲醇稀释青霉素注入肌肉中的反应最大,其反应为变性坏死致纤维化[2]。部分学者还认为与免疫、儿童易感因素、遗传等有关。从本组病例中可见患者多为有反复臀肌注射史的儿童,且多数来源于农村,且有45.6%患者可并发骨盆倾斜。故其发生机制除可能与儿童期反复肌肉注射有关外,生活卫生条件差、地面不平坦的农村儿童行走时使局部肌肉反复过度受到牵拉损伤,也应是促使本病症发生的机制之一。另有报道可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所以本病一旦确诊,即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减少继发其他骨关节病变。
3.2 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术前检查时对于臀肌筋膜挛缩症并骨盆倾斜患者,由于其立正站立时一侧足跟着地,另一侧离地,一般人认为足跟离地一侧臀肌挛缩较重,使患侧下肢受牵拉上移,而实践证明足跟着地一侧臀肌挛缩才较重,原因是挛缩较重一侧臀肌牵拉骨盆向下倾斜,而使对侧下肢上翘。所以足跟着地的一侧才是臀肌挛缩最严重的一侧,术中应注意充分探查松解。②本组5例无松解臀小肌而导致骨盆倾斜不能矫正或矫正不足,2例骨盆倾斜患者需再次手术松解臀小肌才能矫正。从解剖学看臀小肌起于臀前线以下及髋臼凹上的髂骨面,止于大转子上面和外侧面,位于臀中肌深面,其伸缩范围小于臀中肌,一旦挛缩对骨盆倾斜影响大,而且臀小肌位置较深,探查时容易忽略或松解不彻底。所以在术中应格外注意对臀小肌的探查与松解。③本组3例发现臀中、小肌松解过度,术后出现步态不稳。故术中既应彻底切除挛缩组织,又不能过多切除正常组织,具体做法应以在术中作并腿屈髋试验及屈髋交腿试验恰为阴性为度。如臀中、小肌挛缩超过1/2,应在松解术同时考虑做臀肌腱性延长术。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保持骨盆稳定及骨盆倾斜的矫正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占军,何飞娇. 臀肌注射与臀肌挛缩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29(2):115
2,沈品泉,任 启. 臀肌挛缩诊断进展. 中华矫形外科杂志,1999,6(3):229
(收稿日期:2000-07-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