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师杂志》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38418
肠系膜上动脉压迹的X线表现(附5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师杂志》 2000年第11期
     作者:尹健 李瑞兰

    单位:尹 健(湖南省工行疗养院 湖南 长沙 410200);李瑞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 100853)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动脉;肠系膜

    中国医师杂志001116 [中图分类号] R814;R654.3;R6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 372(2000)11-0674-01

    肠系膜上动脉压迹一般情况下X线诊断并不困难,由于平时对它的认识 不足,容易漏诊。本文收集了52例,着重分析有关X线表现的特征,并对X线分度及临床意义 作一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7~75岁。多为瘦长体形 ,常有间歇性反复上腹痛、腹胀,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而呕吐多在餐后2~3h出现, 其内容物为隔餐食物及胆汁,俯卧位、膝胸位、右侧卧位可以缓解是其临床特点。
, http://www.100md.com
    1.2 检查方法 52例行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体位采用站立时的 前后位,倒床90°时的仰卧位和俯卧位。

    2 X线表现及分度

    2.1 轻度 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处可看到笔杆样压迹,即与肠管垂直的透 亮区粘膜皱襞略变平,肠管无环形狭窄或移位,近端肠管无明显扩张,有一定量钡剂进入空 肠。本组21例,占40.4%。

    2.2 中度 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处可见笔杆样压迹,即与肠管垂直的透亮 区粘膜皱襞完全展平,肠管无环形狭窄或移位,近段肠管略有扩大,并积留有多量钡剂,只 有部分钡剂进入空肠。本组28例,占53.8%。

    2.3 重度 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处钡剂通过时呈截断改变,肠管无环形狭 窄或移位,近端肠管明显扩大并积留有大量钡剂,空肠内无钡剂进入。本组3例,占5.8% 。
, 百拇医药
    以上三度笔杆样压迹的位置站立时在脊柱第二腰椎至第四、五腰椎平面正中或偏左,以第四 腰 椎平面为多;仰卧位时压迹位置约上移一个椎体高度;俯卧位时钡剂可顺利通过受阻部位, 十二指肠的扩大及逆蠕动消失。

    3 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正常时在第一腰椎平面从主动脉分出,向前下进入肠 系 膜根部,十二指肠水平部是固定的肠管,位于腹膜后面邻接腹主动脉和脊柱(常为第三腰椎) , 肠管的前部是小肠系膜根部。肠系膜根部包含有肠系膜动脉、静脉和神经[1,2]。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异位、瘦长体形,或内脏下垂等各种原因可对十二指肠水平部产生压 迫,引起十二指肠壅积。临床上许多病人往往以间歇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恶心(呕 吐,呕吐多在餐后2~3h)多年来就诊,一般临床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治比较困难。 笔者通过对52例这类症状的病人行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分析,结果观察到有不同程 度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的慢性十二指肠壅积。肠系膜上动脉压迹的几种X线表现尚未见 文献报道。作者把它分为三度:即轻度、中度、重度。在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时 ,还应注意与正常人的逆蠕动,肠管内外病变的区别,它们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完全不同, 阻塞一般不会由于采取俯卧位而消失,病人可能还有其它症状体征可资鉴别。X线表现的分 度 与病情的轻重基本一致。轻度、中度者一般采取内科疗法,重度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发作频 繁时 可考虑手术治疗。本病不易引起重视,如果处理不当,将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组病例表现的 肠系膜上动脉压迹的X线征象,其检查方法简便易行,如能充分认识,会对本病诊治提供可 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庚年,李松年主编.腹部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1993;93~94

    2.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5 14~517

    [收稿日期:1998-09-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