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沙坦逆转高血压血管壁厚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艳秋 许曼玲
单位: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 210009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001252 洛沙坦(Losartan)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可有效降低血压,但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病变的减缓或逆转未见报道。我们观察35例,并以氢氯噻嗪作为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仰卧位舒张压95~114 mm Hg(12.7~15.2 kPa),彩色多普勒证实颈动脉主干内膜至中层厚度≥0.8 mm的患者69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7.23±5.72)岁。入选病例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过敏史,也没有接受任何可以影响血压的药物治疗史。
, http://www.100md.com
1.2 分组 69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n=35)服用洛沙坦50 mg,每天1次;对照组(n=34)服氢氯噻嗪25 mg,每天2次。若服用洛沙坦后4周,血压谷值DBP仍≥90 mmHg或患者虽血压谷值DBP<90 mmHg(12.0 kPa),但与基线值比较,降幅不大于或等于5 mmHg(0.7 kPa)的患者,则将洛沙坦的剂量加至100 mg,每天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年。两组患者病情程度及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临床试验方法,进入研究之前所有患者都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心电图、尿分析,血液学和生化实验室检查,以排除任何具有临床意义的内科疾病。仰卧位休息10分钟之后,使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每次间隔2分钟,测量血压3次。主要测量结果为3次仰卧位血压读数的均值,记录测量结果及临床上以及实验室的不良事件或患者自愿提供的推测的副作用。
1.4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检查 受检者仰卧位,颈后枕薄枕,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使用美国惠普8500型彩色多普勒检测仪,探头频率10.0 MHz,整个研究的超声检查均由一位不了解临床情况的医师负责进行,检查部位包括两侧颈总动脉起始部至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后壁,第一波界面(血液→内膜),第二界面(中层→外层),测量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之间的距离即为颈动脉内膜至中层厚度(IMT),并记录其血流参数,取其平均值[1]进行统计学处理。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 两组经1年治疗后,分别对治疗前后SBP、DBP变化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比较(mm Hg,±s)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SBP
DBP
SBP
BDP
, 百拇医药
观察组
35
179.25±4.50
109.50±3.00
125.25±1.50**
78.75±2.25*
对照组
34
177.75±4.50
111.00±3.75
136.50±2.25**△
, 百拇医药
88.50±5.25*△
注:治疗前后各自比较:**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2.2 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观察组经洛沙坦治疗1年后,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见表2。从表2可见颈总动脉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经氢氯噻嗪治疗后PI、RI差异无显著意义,颈动脉IMT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前后IMT、PI、R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治疗后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流参数比较(±s) 分组
例数
, 百拇医药
治疗前
治疗后
IMI(mm)
PI
RI
IMT(mm)
PI
RI
观察组
35
0.955±0.162
1.121±0.314
0.866±0.069
, 百拇医药
0.64±0.123
1.934±0.353
0.609±0.042
对照组
34
0.954±0.180
1.115±0.320
0.87±0.071
0.956±0.175
1.202±0.268
0.867±0.039
2.3 副作用 观察组经洛沙坦治疗后1例出现头晕,1例干咳,无严重毒副作用;对照组有2例出现低血钾,1例痛风复发。3 讨论
, 百拇医药
有资料表明,动脉IMT增加,标志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率B型超声显像法检测颈动脉IMT已被公认为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2]。Aronow等[3]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实质缺血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4]。因此,降低血管壁的厚度,可以同时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已经证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肾素主要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释入静脉血中的肾素将肝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肺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管紧张素Ⅱ有AT1、AT2二种受体。血管紧张素ⅡAT1可以直接收缩小动脉平滑肌,使外周阻力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增加,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使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钠再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从而引起血压升高。AT1还可引起心脏及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并产生超氧阴离子,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6]。洛沙坦为特异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可强力阻断AT1受体,完全控制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的不利作用,因此可降低血压,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轻动脉内膜的损伤。所以洛沙坦可逆转增厚的动脉壁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PI及RI可反应血管顺应性及弹性,从而也改善了动脉壁的顺应性及弹性等作用。与本文的结果一致。表明,洛沙坦是安全的降血压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Probstfield JL,Byington RP,Egan DA,et al.Methodogical
issues facing studies of atherosclerotic study.Circulation,1993,87(SupplⅡ):74
2,叶 平,尚延忠,王 节,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实用老年医学,1998,12(1):22-24
3,Aronow WS,Schoenfeld MR,Paul P.Risk factors for ex-
tracranial internal or common carotid arterial disease in person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Am J Cardiol,1989,63(4):881
, 百拇医药
4,Goodfriend TL,Elliott ME,Catt KJ.Drug therapy:angiotension receptors and their antagonisis.N Engl J Med,1996,334(25):1649
5,Spurk P,Angelkort B,Selter P.Incidence of arteriosclerotic
lesions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in chron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tction.Angilogy,1989,40(1):39-42
6,Juliana CN,Chan,Julian AJH, Clive S 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Med Progress,1998,3(2):13-21
2000-05-18, http://www.100md.com
单位: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 210009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001252 洛沙坦(Losartan)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可有效降低血压,但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病变的减缓或逆转未见报道。我们观察35例,并以氢氯噻嗪作为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仰卧位舒张压95~114 mm Hg(12.7~15.2 kPa),彩色多普勒证实颈动脉主干内膜至中层厚度≥0.8 mm的患者69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7.23±5.72)岁。入选病例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过敏史,也没有接受任何可以影响血压的药物治疗史。
, http://www.100md.com
1.2 分组 69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n=35)服用洛沙坦50 mg,每天1次;对照组(n=34)服氢氯噻嗪25 mg,每天2次。若服用洛沙坦后4周,血压谷值DBP仍≥90 mmHg或患者虽血压谷值DBP<90 mmHg(12.0 kPa),但与基线值比较,降幅不大于或等于5 mmHg(0.7 kPa)的患者,则将洛沙坦的剂量加至100 mg,每天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年。两组患者病情程度及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临床试验方法,进入研究之前所有患者都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心电图、尿分析,血液学和生化实验室检查,以排除任何具有临床意义的内科疾病。仰卧位休息10分钟之后,使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每次间隔2分钟,测量血压3次。主要测量结果为3次仰卧位血压读数的均值,记录测量结果及临床上以及实验室的不良事件或患者自愿提供的推测的副作用。
1.4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检查 受检者仰卧位,颈后枕薄枕,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使用美国惠普8500型彩色多普勒检测仪,探头频率10.0 MHz,整个研究的超声检查均由一位不了解临床情况的医师负责进行,检查部位包括两侧颈总动脉起始部至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后壁,第一波界面(血液→内膜),第二界面(中层→外层),测量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之间的距离即为颈动脉内膜至中层厚度(IMT),并记录其血流参数,取其平均值[1]进行统计学处理。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 两组经1年治疗后,分别对治疗前后SBP、DBP变化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比较(mm Hg,±s)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SBP
DBP
SBP
BDP
, 百拇医药
观察组
35
179.25±4.50
109.50±3.00
125.25±1.50**
78.75±2.25*
对照组
34
177.75±4.50
111.00±3.75
136.50±2.25**△
, 百拇医药
88.50±5.25*△
注:治疗前后各自比较:**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2.2 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观察组经洛沙坦治疗1年后,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见表2。从表2可见颈总动脉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经氢氯噻嗪治疗后PI、RI差异无显著意义,颈动脉IMT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前后IMT、PI、R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治疗后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流参数比较(±s) 分组
例数
, 百拇医药
治疗前
治疗后
IMI(mm)
PI
RI
IMT(mm)
PI
RI
观察组
35
0.955±0.162
1.121±0.314
0.866±0.069
, 百拇医药
0.64±0.123
1.934±0.353
0.609±0.042
对照组
34
0.954±0.180
1.115±0.320
0.87±0.071
0.956±0.175
1.202±0.268
0.867±0.039
2.3 副作用 观察组经洛沙坦治疗后1例出现头晕,1例干咳,无严重毒副作用;对照组有2例出现低血钾,1例痛风复发。3 讨论
, 百拇医药
有资料表明,动脉IMT增加,标志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率B型超声显像法检测颈动脉IMT已被公认为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2]。Aronow等[3]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实质缺血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4]。因此,降低血管壁的厚度,可以同时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已经证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肾素主要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释入静脉血中的肾素将肝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肺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管紧张素Ⅱ有AT1、AT2二种受体。血管紧张素ⅡAT1可以直接收缩小动脉平滑肌,使外周阻力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增加,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使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钠再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从而引起血压升高。AT1还可引起心脏及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并产生超氧阴离子,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6]。洛沙坦为特异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可强力阻断AT1受体,完全控制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的不利作用,因此可降低血压,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轻动脉内膜的损伤。所以洛沙坦可逆转增厚的动脉壁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PI及RI可反应血管顺应性及弹性,从而也改善了动脉壁的顺应性及弹性等作用。与本文的结果一致。表明,洛沙坦是安全的降血压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Probstfield JL,Byington RP,Egan DA,et al.Methodogical
issues facing studies of atherosclerotic study.Circulation,1993,87(SupplⅡ):74
2,叶 平,尚延忠,王 节,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实用老年医学,1998,12(1):22-24
3,Aronow WS,Schoenfeld MR,Paul P.Risk factors for ex-
tracranial internal or common carotid arterial disease in person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Am J Cardiol,1989,63(4):881
, 百拇医药
4,Goodfriend TL,Elliott ME,Catt KJ.Drug therapy:angiotension receptors and their antagonisis.N Engl J Med,1996,334(25):1649
5,Spurk P,Angelkort B,Selter P.Incidence of arteriosclerotic
lesions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in chron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tction.Angilogy,1989,40(1):39-42
6,Juliana CN,Chan,Julian AJH, Clive S 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Med Progress,1998,3(2):13-21
2000-05-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