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与监测
作者:李莉娟 邓琼芳 吴志群
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ICU,云南 昆明 650021
关键词:
实用护理杂志001206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12-00 10-01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最显著的是顽固性低氧血症。有时即使提高吸入氧浓度或用先进的 通气技术也不一定能改善低氧血症。我院自1998年ICU成立以来,共收治ARDS病人21例,其 中有6例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后低氧血症不能改善,立即采取了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由 于 实施了有计划、全面细致的身心整体护理及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等进 行监测,使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措施顺利完成,现报告如下。
1 严密监护
, http://www.100md.com
1.1 生命体征的监测:俯卧位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由仰卧位转变为俯卧位时,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或血氧饱 和度下降,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不需要变换回仰卧位。因此,在俯卧位通气 时,应进行持 续24 h的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必要时可在翻身前提高吸入氧浓度。
1.2 血气监测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在机械通气后30 min,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各种参数适当调节,主要是看潮 气量、频率、氧浓度是否符合病人目前状态[1],以防低氧未改善、通气不足或通 气过度。
2 护理
2.1 气管导管位置固定:由于采取了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从仰卧位更换为俯卧位的过程中,病人翻动幅度较大 , 气管导管位置固定困难,因此,机械通气应每天测量气管导管距门齿的距离,在翻身前,注 意气管导管位置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过度牵拉。如有松动胶布及时更换,并保持气囊充 气。
, 百拇医药
2.2 保持气道通畅:俯卧位促进了肺部分泌物的引流及排除,促使痰液分泌增加[3]。因此要加强吸痰 ,在吸痰前,给予100%纯氧吸入2~5 min,防止氧饱和度下降,吸痰时由深向外扭转提出,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不超过15~20 s ,负压保持在100~150 mmHg,期间保持无菌操作,并观察痰液颜色、性状及量,记录于特 护单上。
2.3 加强气道湿化: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每1,2 h由气管导管内滴入湿化液(NS 20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 12 000万U)3~5 ml/次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吸出。在滴入时,应在病人吸气时 ,沿导管管壁滴入,使病人吸入器官深处,以提高其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
2.4 皮肤护理:对于俯卧位的次数及每次俯卧位的持续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我们采取每4 h更换体位1次,每 日6次,每次俯卧位持续4 h,同时还要考虑到病人的耐受程度,酌情而定。由于俯卧位的特 殊体位,使颜面部处于低下位置,为减轻颜面部水肿,我们采取可把头部垫高15~30°; 为使病人减少特殊体位带来的不适,在用软枕垫高头部的同时,使病人双手向上,放于软枕 上,并在其髋部及膝、踝关节处以软垫,并1,2 h更换软垫位置,并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 无屑无皱,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腕关节,保持功能位,防止肌 肉萎缩。
, http://www.100md.com
2.5 心理护理:ARDS病人因呼吸窘迫而产生窘迫感,引起恐惧、烦躁、不合作等情绪,加上俯卧位带来的不 适 ,很难合作。因此,需进行耐心讲解,使病人了解治疗的必要性,从而取得配合。如极度烦 躁不配合者,可给予镇静剂静推或静脉持续泵入,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
作者简介:李莉娟(1979-),女,昆明市人,护士。
参考文献:
[1] 朱铁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俯卧位通气[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 998,18(2):61-62.
[2] 杨小敏.麻醉术后ICU病人机械通气的监测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 12(4):160-161.
收稿日期:2000-07-18, 百拇医药
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ICU,云南 昆明 650021
关键词:
实用护理杂志001206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12-00 10-01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最显著的是顽固性低氧血症。有时即使提高吸入氧浓度或用先进的 通气技术也不一定能改善低氧血症。我院自1998年ICU成立以来,共收治ARDS病人21例,其 中有6例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后低氧血症不能改善,立即采取了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由 于 实施了有计划、全面细致的身心整体护理及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等进 行监测,使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措施顺利完成,现报告如下。
1 严密监护
, http://www.100md.com
1.1 生命体征的监测:俯卧位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由仰卧位转变为俯卧位时,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或血氧饱 和度下降,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不需要变换回仰卧位。因此,在俯卧位通气 时,应进行持 续24 h的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必要时可在翻身前提高吸入氧浓度。
1.2 血气监测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在机械通气后30 min,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各种参数适当调节,主要是看潮 气量、频率、氧浓度是否符合病人目前状态[1],以防低氧未改善、通气不足或通 气过度。
2 护理
2.1 气管导管位置固定:由于采取了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从仰卧位更换为俯卧位的过程中,病人翻动幅度较大 , 气管导管位置固定困难,因此,机械通气应每天测量气管导管距门齿的距离,在翻身前,注 意气管导管位置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过度牵拉。如有松动胶布及时更换,并保持气囊充 气。
, 百拇医药
2.2 保持气道通畅:俯卧位促进了肺部分泌物的引流及排除,促使痰液分泌增加[3]。因此要加强吸痰 ,在吸痰前,给予100%纯氧吸入2~5 min,防止氧饱和度下降,吸痰时由深向外扭转提出,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不超过15~20 s ,负压保持在100~150 mmHg,期间保持无菌操作,并观察痰液颜色、性状及量,记录于特 护单上。
2.3 加强气道湿化: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每1,2 h由气管导管内滴入湿化液(NS 20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 12 000万U)3~5 ml/次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吸出。在滴入时,应在病人吸气时 ,沿导管管壁滴入,使病人吸入器官深处,以提高其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
2.4 皮肤护理:对于俯卧位的次数及每次俯卧位的持续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我们采取每4 h更换体位1次,每 日6次,每次俯卧位持续4 h,同时还要考虑到病人的耐受程度,酌情而定。由于俯卧位的特 殊体位,使颜面部处于低下位置,为减轻颜面部水肿,我们采取可把头部垫高15~30°; 为使病人减少特殊体位带来的不适,在用软枕垫高头部的同时,使病人双手向上,放于软枕 上,并在其髋部及膝、踝关节处以软垫,并1,2 h更换软垫位置,并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 无屑无皱,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腕关节,保持功能位,防止肌 肉萎缩。
, http://www.100md.com
2.5 心理护理:ARDS病人因呼吸窘迫而产生窘迫感,引起恐惧、烦躁、不合作等情绪,加上俯卧位带来的不 适 ,很难合作。因此,需进行耐心讲解,使病人了解治疗的必要性,从而取得配合。如极度烦 躁不配合者,可给予镇静剂静推或静脉持续泵入,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
作者简介:李莉娟(1979-),女,昆明市人,护士。
参考文献:
[1] 朱铁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俯卧位通气[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 998,18(2):61-62.
[2] 杨小敏.麻醉术后ICU病人机械通气的监测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 12(4):160-161.
收稿日期:2000-07-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