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煎服中药饮片
http://www.100md.com
长海药学服务 2001年第3期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上海 200433 胡晋红 王忠壮
关键词:
摘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正确煎服中药可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患者常因欠缺中医药知识而不能正确煎服中药,延误病情,甚至产生不利影响,故普及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有意义。
1正确煎煮中药
饮片所含苷类、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蒽醌、挥发油等,往往为有效成分。煎药由浸润、渗透、解吸、溶解及扩散、置换等作用综合而成,溶媒从药材表面逐渐渗透到组织内部,慢慢将细胞内的活性成分溶解、分散,形成高渗药液,渗透压使水分不断进入,浓药液不断向外扩散,变成浸出药液。对煎药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溶媒、饮片大小、煎药温度、煎药时间、煎药次数、浓度差等,理论上饮片越小,煎药温度越高,煎药次数越多,浓度差越大(即煎煮溶媒更换越勤),煎煮效果越好。实际上饮片太小,就变成煮散了,药液易成糊状,而煎药温度过高,热稳定性差的成分易分解,挥发性成分易逸出。煎药过程中适当搅拌,有助于防止粘锅,提高浓度差,加速有效成分煎出。
, 百拇医药
1.1煎药器具选择 容器对药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要求煎药器具传热速度适中且为惰性的。时珍谓:“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铜、铁、铝、锡制成的容器,化学性质不稳定,待煎药所含鞣质、黄酮、香豆精、蒽醌等多酚类物质极易与煎药器具释放的金属离子结合或受其催化发生氧化,使药液颜色加深,或产生异味。朱砂等则可与铜、铁、铝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铝与有机酸反应,产生的有机铝随药液进入人体,在肝、肾、脑组织中蓄积后危害健康,如诱发或加重老年痴呆症。故实际工作中多选用陶制品(如砂锅)作煎药器具,有时也用不锈钢锅(传热速度太快,生地等饮片易粘锅,煎药时要勤搅动)。
1.2溶媒种类和用量 祖国医学中常用水来煎煮中药,也有以酒浸渍药材者,对于一些特殊药材,如含有游离生物碱者,可以适添加一点醋或酒。时珍曰:“今之小小汤剂,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多则加,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就浓度差而言,溶媒量越大,越有利于药效成分的煎出,但溶媒量多,所得药液量就大,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增加患者服用量,故多据传统经验,加水浸泡后,煎药时以水能没过药面至高出药面3~5cm为度。
, 百拇医药
1.3煎药时间 根据待煎药材的气味和质地而定,通常武火(大火)煮沸始计时,再以文火煎20~30分钟,用纱布滤出头煎药液,药渣另加水煎煮1次(二煎时间可略短些),过滤。煎煮时药效成分在饮片及药液中的浓度达到平衡后,便不再向药液中扩散,时间因素就不起作用了,因而并非煎药时间越长越好。煎药也要注意遵医嘱,一贴药有的要先煎,有些则要后下。先煎系指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如石膏、牡蛎、龙骨、玳瑁、生鳖甲、寒水石、枫斗等,从水沸起较其他药先煎15~30分钟,水牛角则要先煎3小时,剧毒药,如生南星、生半夏及生川、草乌等,提倡先煎2小时以上,至去白芯,且口尝无麻舌感为度 ;后下系指煎药完成前3~5分钟将规定的药味放入,一般针对含挥发性或热稳定性差的成分者,如薄荷、砂仁、降香、白豆蔻、阳春砂、鱼腥草、肉桂、沉香等,凡有效成分不耐热者,应尽量缩短煎煮时间,如大黄、番泻叶、黑白丑的泻下成分,钩藤的降压成分,鹧鸪菜的驱蛔虫成分,苦杏仁的止咳平喘成分等,久煎会被破坏;包煎系指煎药时使用纱布宽包,常针对一些细小、有绒毛的饮片,如车前子、葶苈子、海金沙、蒲黄、巴豆霜、苦杏仁霜、百草霜、旋覆花、枇巴叶等。
, http://www.100md.com
1.4煎药次数 明李念莪称:“药渣再煎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者,尚有功力”,清张锡纯曰:“富贵之家服药,多不用次煎,不知次煎原不可废”。理论上讲煎煮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实际有时仅煎1次,即只用头煎液,一般方剂煎2次,末次的药渣,用甩汤机处理或纱布包裹后压榨取汁,有利于提高药效成分煎出量。煎煮次数越多,药味越淡,药液总量也就越多,耗费人力、物力,也增加患者服药容量方面的担忧。实际上无论煎多少次,药渣中始终含有药效成分,只不过含量越来越低而已,如同曲线y=e-kx,横轴x代表煎药次数,纵轴y代表药渣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随着x的增加,曲线越来越接近横轴,但仅是一条渐近线而已。
1.5药液煎出量 成人每贴中药煎出药液量一般以200ml为度,具体方剂应遵医嘱为妥。为婴幼儿煎药,量宜少而精,一般讲患者3岁以下药须煎至40毫升,分4次服,3~7岁可煎至50毫升,分3次服下,7~12岁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
, http://www.100md.com
1.6 煎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中药饮片煎煮前不必清洗 有些患者习惯先将饮片洗一遍再煎,以达卫生之目的,谬也。其一,方剂中有些药味以粉末物态存在,如龙骨、牡蛎等,煎前水洗将造成粉末部分或整个流失而影响疗效;其二,水洗可致水溶性有效成分(包括饮片自身成分及炮制用辅料成分,如醋元胡、炙甘草、酒大黄、胆南星等所用的蜜、醋、酒、胆汁等)流失而降低药效。饮片中的粉尘多为药粉,而煎药过程足以杀死病原微生物,患者大可不必于煎药前冲洗饮片,以免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
(2)饮片煎煮前必须浸润过 药材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细胞和组织萎缩,制成的饮片如未经预浸而直接煎煮,表面湿润后受热急剧膨胀,堵塞孔道,水分不能进入饮片内部,不利于药效成分的煎出。预浸可慢慢湿润药材,使其充分膨胀,让药效成分先解吸、溶解,易于煎出并提高煎出率,如预浸的茵陈蒿汤,煎出量较直接煎者高7.24%。一般将饮片用冷或温水先浸泡30~60分钟后再煎煮。有实验表明浸泡饮片的适宜水温为40~50℃,时间以30分钟为宜。
, 百拇医药
(3)不可用沸水浸泡饮片 沸水浸泡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因为中药多为植物药,沸水会使其所含蛋白质骤然受热凝固,使饮片表面的淀粉突然受热糊化,形成紧密隔水膜,阻碍水分的进入,药效成分即使溶解后也难以向外扩散;次之,饮片中其他高分子物质遇沸水易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渗出;再者,芳香性药材,如薄荷、紫苏、砂仁、豆蔻等所含挥发性物质遇热水易逸出,故不能用沸水浸泡,应后下才是。同样,不预浸而直接煎煮,蛋白质凝固及淀粉糊化也妨碍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
以上所讲为患者或亲属自己动手煎药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今韩国开发出煎药机,国内一些企业也有生产,不少药房有配备,如上海长海医院药学部配备有4台SK-1600型星光韩药抽出机,患者所配方剂可委托其加工,每贴药经120℃热压煎煮1次,半小时即可得到150ml较清的药液,经厚塑料袋包装,卫生也便于携带、服用;至于工业生产中提取中药,以前用提取罐加水没过药面20~30cm,沸腾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现代较为先进的动态温浸工艺,将饮片制成约5mm的颗粒,预浸后经90~95℃搅拌温浸1~2小时(仅1次),药渣及药液一并泵入离心甩汤机,分离药渣与药液,再经高速离心、醇沉或喷雾干燥等处理,造粒后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剂型的中成药。
, http://www.100md.com
2正确服用中药
一般将二煎药汁与头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下,如果仅取头煎,则多一次服下,若药汁量大,可适当浓缩后服用。服药也有一些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切记要遵从医嘱。
2.1服药温度 服用中药也要体现中医“寒病热治,热病寒治”的治疗法则,即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应冷服,实热症、躁狂不安者用药亦宜冷服;凡平和补益者应温服;而解表类汤药应热服,以达发汗之目的,同样,祛寒、通脉者也应热服。至于中成药,其包装上都有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比如颗粒剂多用开水冲服。
2.2服药时间选择 多于饭前或饭后服用中药,具体时机颇有讲究,如餐前服,指于餐前30~60分钟服用,治疗肝肾虚症、肠胃病及心腹以下疾病的汤药应在胃排空的状态下服用,可使药液尽快经胃入肠,利于药效物质的吸收;餐后服,指于饭后15~30分钟服用,治疗心肺隔膜、胃脘以上部位病症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如发汗药应于饭后服用,以防出汗过多致虚脱(服用发汗解表药要避风保温,使全身微微发汗,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此外,毒性较大的药物亦应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发生毒副作用;餐间服,指在两餐之间服用,多指治疗脾胃疾患的药物,以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空腹服,凡滋补类汤、膏,宜早晚空腹时服用,利于充分吸收,泻药及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疾病者,也宜空腹服用,使药物保持较高浓度,快速发挥药效;睡前服,凡具有补心脾、镇静安神等功效的汤药,宜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治疗五更泻的者,宜晚间服用;隔夜服,如驱虫药睡前服用一剂,翌晨空腹再服一剂,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 http://www.100md.com
2.3如何冲服中药 贵重或芳香性的中药(久煮影响药力),如山参、虫草、沉香等,常冲服,即先将药粉置杯中,再将煎好的汤药趁热冲入,温浸片刻后再服用;大黄、番泻叶等清热泻下药,可用开水另泡,服中药时兑入汤剂服下,而元明粉及一些汁类中药,如竹沥、藕汁、姜汁、甘蔗汁、益母草汁、萝卜汁等,可兑入煎好的汤剂中一同服下;朱砂、珍珠、琥珀等药末撒在舌头上,用温水冲下;三七粉、羚角粉等,置小勺中用温水搅成糊状,以温水冲服,可避免粘喉;阿胶、龟胶、鹿胶等先破碎,再加开水或黄酒烊化,水冲服。
2.4注意事项
(1)服中药必须遵医嘱 应遵医嘱服用中药汤液。此外,有些患者服汤药会呕吐,可在药液中加或预先服用少许姜汁,预防呕吐。
(2)不宜大量服用中药粉末 其一,药材多含菌、虫及虫卵,如大肠杆菌、活螨等,常规制粉而未灭菌,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使药粉不但不治病反而会致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其二,人体消化道内的体液难以将粉末中的药效成分理想地溶解出来并加以吸收;其三,服用中药粉末,可黏附在咽喉部,并刺激患者胃肠,致咳嗽、胃痛、胃胀、泻下等,大量服用,副作用尤甚,故应避免大量服用中药粉末(尤其是较粗者),但对一些量少的贵细药,如山参、三七、羚羊角粉等,为避免损失可粉碎至较高细度入药。此外,建议患者将中药粉末经家用微波炉处理1~2分钟,以杀灭菌及虫卵。
, http://www.100md.com
(3)服药食忌 服药期间不宜食用高脂肪、腥臊陈臭之物,不宜多食大葱、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服发汗药禁生冷,调理脾胃药忌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食鱼腥。此外,服药期间要讲究精神卫生,避免情绪波动,大起大落。
(4)孕妇及小儿服用中药 中药缓和,副作用相对少些,治疗一些慢性病、难治病有独到之处,孕妇及小儿患病常求助中医药。由于胎儿及婴幼儿未发育完全,对药物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水电失衡,危害到稚嫩的各种组织、器官,再者,婴幼儿胃容量小,喂药也较困难,故该两类特殊的患者群体使用中药有其特殊注意之处。
①孕期服中药有禁忌 孕期子宫对一些药物(如麝香、红花)敏感,误服可致流产,而有些药物,如雄黄、蟾酥,尽管对子宫没有作用,却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临证时应特别注意能引起胎动不安、滑胎、堕胎的药物。临床上根据对孕妇和胎儿危害程度的高低,将此类中药分为禁用、慎用两类。
禁用药多毒性大或刺激性强,不利于胎儿发育。有毒者,如水银、朱砂,有直接伤胎、腐胎的作用;大辛大热药川乌、草乌,药性热燥,走窜妄行而伤津,不利于胎,且多因毒性有坠胎之弊;破血通经药,如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可使血循环加速,迫血下溢而促胎外出;开窍走窜药麝香、蟾酥、穿山甲、蜈蚣、蛇蜕、皂荚,疏通气机,气行则血行,迫胎外出;逐水药甘遂、大戟、芫花、商陆、黑白丑,多通利小便、泻下通府,有伤阴耗气之弊,致胎失所养与固摄,胎儿下坠;涌吐药瓜蒂、藜芦;攻下药巴豆、芦荟、番泻叶等皆禁用。
慎用药主要是破气破血、活血祛瘀、辛热、滑利、沉降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大黄、芒硝、枳实、蒲黄、五灵脂、王不留行、附子、干姜、肉桂、牛膝、丹皮、茅根、瞿麦、薏苡仁、半夏、南星、常山、代赭石、磁石等,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慎用才是。
②小儿服中药注意事项 给药时机应选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进行,以利药物吸收,饱食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服药温度要适中,过热易烫伤咽喉、食道及胃粘膜,过凉会致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药效;为改善口感,药液中可适当加糖,不宜加糖者,应遵医嘱;给药时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切忌捏着鼻子灌药,以免药液呛入气管及肺中;服药后应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而致呕吐。, 百拇医药
关键词:
摘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正确煎服中药可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患者常因欠缺中医药知识而不能正确煎服中药,延误病情,甚至产生不利影响,故普及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有意义。
1正确煎煮中药
饮片所含苷类、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蒽醌、挥发油等,往往为有效成分。煎药由浸润、渗透、解吸、溶解及扩散、置换等作用综合而成,溶媒从药材表面逐渐渗透到组织内部,慢慢将细胞内的活性成分溶解、分散,形成高渗药液,渗透压使水分不断进入,浓药液不断向外扩散,变成浸出药液。对煎药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溶媒、饮片大小、煎药温度、煎药时间、煎药次数、浓度差等,理论上饮片越小,煎药温度越高,煎药次数越多,浓度差越大(即煎煮溶媒更换越勤),煎煮效果越好。实际上饮片太小,就变成煮散了,药液易成糊状,而煎药温度过高,热稳定性差的成分易分解,挥发性成分易逸出。煎药过程中适当搅拌,有助于防止粘锅,提高浓度差,加速有效成分煎出。
, 百拇医药
1.1煎药器具选择 容器对药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要求煎药器具传热速度适中且为惰性的。时珍谓:“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铜、铁、铝、锡制成的容器,化学性质不稳定,待煎药所含鞣质、黄酮、香豆精、蒽醌等多酚类物质极易与煎药器具释放的金属离子结合或受其催化发生氧化,使药液颜色加深,或产生异味。朱砂等则可与铜、铁、铝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铝与有机酸反应,产生的有机铝随药液进入人体,在肝、肾、脑组织中蓄积后危害健康,如诱发或加重老年痴呆症。故实际工作中多选用陶制品(如砂锅)作煎药器具,有时也用不锈钢锅(传热速度太快,生地等饮片易粘锅,煎药时要勤搅动)。
1.2溶媒种类和用量 祖国医学中常用水来煎煮中药,也有以酒浸渍药材者,对于一些特殊药材,如含有游离生物碱者,可以适添加一点醋或酒。时珍曰:“今之小小汤剂,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多则加,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就浓度差而言,溶媒量越大,越有利于药效成分的煎出,但溶媒量多,所得药液量就大,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增加患者服用量,故多据传统经验,加水浸泡后,煎药时以水能没过药面至高出药面3~5cm为度。
, 百拇医药
1.3煎药时间 根据待煎药材的气味和质地而定,通常武火(大火)煮沸始计时,再以文火煎20~30分钟,用纱布滤出头煎药液,药渣另加水煎煮1次(二煎时间可略短些),过滤。煎煮时药效成分在饮片及药液中的浓度达到平衡后,便不再向药液中扩散,时间因素就不起作用了,因而并非煎药时间越长越好。煎药也要注意遵医嘱,一贴药有的要先煎,有些则要后下。先煎系指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如石膏、牡蛎、龙骨、玳瑁、生鳖甲、寒水石、枫斗等,从水沸起较其他药先煎15~30分钟,水牛角则要先煎3小时,剧毒药,如生南星、生半夏及生川、草乌等,提倡先煎2小时以上,至去白芯,且口尝无麻舌感为度 ;后下系指煎药完成前3~5分钟将规定的药味放入,一般针对含挥发性或热稳定性差的成分者,如薄荷、砂仁、降香、白豆蔻、阳春砂、鱼腥草、肉桂、沉香等,凡有效成分不耐热者,应尽量缩短煎煮时间,如大黄、番泻叶、黑白丑的泻下成分,钩藤的降压成分,鹧鸪菜的驱蛔虫成分,苦杏仁的止咳平喘成分等,久煎会被破坏;包煎系指煎药时使用纱布宽包,常针对一些细小、有绒毛的饮片,如车前子、葶苈子、海金沙、蒲黄、巴豆霜、苦杏仁霜、百草霜、旋覆花、枇巴叶等。
, http://www.100md.com
1.4煎药次数 明李念莪称:“药渣再煎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者,尚有功力”,清张锡纯曰:“富贵之家服药,多不用次煎,不知次煎原不可废”。理论上讲煎煮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实际有时仅煎1次,即只用头煎液,一般方剂煎2次,末次的药渣,用甩汤机处理或纱布包裹后压榨取汁,有利于提高药效成分煎出量。煎煮次数越多,药味越淡,药液总量也就越多,耗费人力、物力,也增加患者服药容量方面的担忧。实际上无论煎多少次,药渣中始终含有药效成分,只不过含量越来越低而已,如同曲线y=e-kx,横轴x代表煎药次数,纵轴y代表药渣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随着x的增加,曲线越来越接近横轴,但仅是一条渐近线而已。
1.5药液煎出量 成人每贴中药煎出药液量一般以200ml为度,具体方剂应遵医嘱为妥。为婴幼儿煎药,量宜少而精,一般讲患者3岁以下药须煎至40毫升,分4次服,3~7岁可煎至50毫升,分3次服下,7~12岁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
, http://www.100md.com
1.6 煎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中药饮片煎煮前不必清洗 有些患者习惯先将饮片洗一遍再煎,以达卫生之目的,谬也。其一,方剂中有些药味以粉末物态存在,如龙骨、牡蛎等,煎前水洗将造成粉末部分或整个流失而影响疗效;其二,水洗可致水溶性有效成分(包括饮片自身成分及炮制用辅料成分,如醋元胡、炙甘草、酒大黄、胆南星等所用的蜜、醋、酒、胆汁等)流失而降低药效。饮片中的粉尘多为药粉,而煎药过程足以杀死病原微生物,患者大可不必于煎药前冲洗饮片,以免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
(2)饮片煎煮前必须浸润过 药材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细胞和组织萎缩,制成的饮片如未经预浸而直接煎煮,表面湿润后受热急剧膨胀,堵塞孔道,水分不能进入饮片内部,不利于药效成分的煎出。预浸可慢慢湿润药材,使其充分膨胀,让药效成分先解吸、溶解,易于煎出并提高煎出率,如预浸的茵陈蒿汤,煎出量较直接煎者高7.24%。一般将饮片用冷或温水先浸泡30~60分钟后再煎煮。有实验表明浸泡饮片的适宜水温为40~50℃,时间以30分钟为宜。
, 百拇医药
(3)不可用沸水浸泡饮片 沸水浸泡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因为中药多为植物药,沸水会使其所含蛋白质骤然受热凝固,使饮片表面的淀粉突然受热糊化,形成紧密隔水膜,阻碍水分的进入,药效成分即使溶解后也难以向外扩散;次之,饮片中其他高分子物质遇沸水易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渗出;再者,芳香性药材,如薄荷、紫苏、砂仁、豆蔻等所含挥发性物质遇热水易逸出,故不能用沸水浸泡,应后下才是。同样,不预浸而直接煎煮,蛋白质凝固及淀粉糊化也妨碍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
以上所讲为患者或亲属自己动手煎药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今韩国开发出煎药机,国内一些企业也有生产,不少药房有配备,如上海长海医院药学部配备有4台SK-1600型星光韩药抽出机,患者所配方剂可委托其加工,每贴药经120℃热压煎煮1次,半小时即可得到150ml较清的药液,经厚塑料袋包装,卫生也便于携带、服用;至于工业生产中提取中药,以前用提取罐加水没过药面20~30cm,沸腾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现代较为先进的动态温浸工艺,将饮片制成约5mm的颗粒,预浸后经90~95℃搅拌温浸1~2小时(仅1次),药渣及药液一并泵入离心甩汤机,分离药渣与药液,再经高速离心、醇沉或喷雾干燥等处理,造粒后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剂型的中成药。
, http://www.100md.com
2正确服用中药
一般将二煎药汁与头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下,如果仅取头煎,则多一次服下,若药汁量大,可适当浓缩后服用。服药也有一些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切记要遵从医嘱。
2.1服药温度 服用中药也要体现中医“寒病热治,热病寒治”的治疗法则,即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应冷服,实热症、躁狂不安者用药亦宜冷服;凡平和补益者应温服;而解表类汤药应热服,以达发汗之目的,同样,祛寒、通脉者也应热服。至于中成药,其包装上都有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比如颗粒剂多用开水冲服。
2.2服药时间选择 多于饭前或饭后服用中药,具体时机颇有讲究,如餐前服,指于餐前30~60分钟服用,治疗肝肾虚症、肠胃病及心腹以下疾病的汤药应在胃排空的状态下服用,可使药液尽快经胃入肠,利于药效物质的吸收;餐后服,指于饭后15~30分钟服用,治疗心肺隔膜、胃脘以上部位病症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如发汗药应于饭后服用,以防出汗过多致虚脱(服用发汗解表药要避风保温,使全身微微发汗,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此外,毒性较大的药物亦应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发生毒副作用;餐间服,指在两餐之间服用,多指治疗脾胃疾患的药物,以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空腹服,凡滋补类汤、膏,宜早晚空腹时服用,利于充分吸收,泻药及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疾病者,也宜空腹服用,使药物保持较高浓度,快速发挥药效;睡前服,凡具有补心脾、镇静安神等功效的汤药,宜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治疗五更泻的者,宜晚间服用;隔夜服,如驱虫药睡前服用一剂,翌晨空腹再服一剂,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 http://www.100md.com
2.3如何冲服中药 贵重或芳香性的中药(久煮影响药力),如山参、虫草、沉香等,常冲服,即先将药粉置杯中,再将煎好的汤药趁热冲入,温浸片刻后再服用;大黄、番泻叶等清热泻下药,可用开水另泡,服中药时兑入汤剂服下,而元明粉及一些汁类中药,如竹沥、藕汁、姜汁、甘蔗汁、益母草汁、萝卜汁等,可兑入煎好的汤剂中一同服下;朱砂、珍珠、琥珀等药末撒在舌头上,用温水冲下;三七粉、羚角粉等,置小勺中用温水搅成糊状,以温水冲服,可避免粘喉;阿胶、龟胶、鹿胶等先破碎,再加开水或黄酒烊化,水冲服。
2.4注意事项
(1)服中药必须遵医嘱 应遵医嘱服用中药汤液。此外,有些患者服汤药会呕吐,可在药液中加或预先服用少许姜汁,预防呕吐。
(2)不宜大量服用中药粉末 其一,药材多含菌、虫及虫卵,如大肠杆菌、活螨等,常规制粉而未灭菌,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使药粉不但不治病反而会致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其二,人体消化道内的体液难以将粉末中的药效成分理想地溶解出来并加以吸收;其三,服用中药粉末,可黏附在咽喉部,并刺激患者胃肠,致咳嗽、胃痛、胃胀、泻下等,大量服用,副作用尤甚,故应避免大量服用中药粉末(尤其是较粗者),但对一些量少的贵细药,如山参、三七、羚羊角粉等,为避免损失可粉碎至较高细度入药。此外,建议患者将中药粉末经家用微波炉处理1~2分钟,以杀灭菌及虫卵。
, http://www.100md.com
(3)服药食忌 服药期间不宜食用高脂肪、腥臊陈臭之物,不宜多食大葱、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服发汗药禁生冷,调理脾胃药忌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食鱼腥。此外,服药期间要讲究精神卫生,避免情绪波动,大起大落。
(4)孕妇及小儿服用中药 中药缓和,副作用相对少些,治疗一些慢性病、难治病有独到之处,孕妇及小儿患病常求助中医药。由于胎儿及婴幼儿未发育完全,对药物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水电失衡,危害到稚嫩的各种组织、器官,再者,婴幼儿胃容量小,喂药也较困难,故该两类特殊的患者群体使用中药有其特殊注意之处。
①孕期服中药有禁忌 孕期子宫对一些药物(如麝香、红花)敏感,误服可致流产,而有些药物,如雄黄、蟾酥,尽管对子宫没有作用,却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临证时应特别注意能引起胎动不安、滑胎、堕胎的药物。临床上根据对孕妇和胎儿危害程度的高低,将此类中药分为禁用、慎用两类。
禁用药多毒性大或刺激性强,不利于胎儿发育。有毒者,如水银、朱砂,有直接伤胎、腐胎的作用;大辛大热药川乌、草乌,药性热燥,走窜妄行而伤津,不利于胎,且多因毒性有坠胎之弊;破血通经药,如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可使血循环加速,迫血下溢而促胎外出;开窍走窜药麝香、蟾酥、穿山甲、蜈蚣、蛇蜕、皂荚,疏通气机,气行则血行,迫胎外出;逐水药甘遂、大戟、芫花、商陆、黑白丑,多通利小便、泻下通府,有伤阴耗气之弊,致胎失所养与固摄,胎儿下坠;涌吐药瓜蒂、藜芦;攻下药巴豆、芦荟、番泻叶等皆禁用。
慎用药主要是破气破血、活血祛瘀、辛热、滑利、沉降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大黄、芒硝、枳实、蒲黄、五灵脂、王不留行、附子、干姜、肉桂、牛膝、丹皮、茅根、瞿麦、薏苡仁、半夏、南星、常山、代赭石、磁石等,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慎用才是。
②小儿服中药注意事项 给药时机应选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进行,以利药物吸收,饱食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服药温度要适中,过热易烫伤咽喉、食道及胃粘膜,过凉会致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药效;为改善口感,药液中可适当加糖,不宜加糖者,应遵医嘱;给药时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切忌捏着鼻子灌药,以免药液呛入气管及肺中;服药后应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而致呕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