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循环时间的计算机测量方法研究
http://www.100md.com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27 张恒义;虞亚军;郑筱祥
视网膜荧光图象|平均循环时间|图象处理
参见附件(68kb)。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27 张恒义;虞亚军;郑筱祥
关键词:视网膜荧光图象;平均循环时间;图象处理
摘要:荧光物质从肘静脉至视网膜血管的平均传输时间(MTT)及动静脉平均循环时间(MCT)等视网膜循环时间(RCT)作为代表视网膜循环状态的参数,可用于对视网膜动、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的RCT测量新方法:首先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摄像机与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相联接,将造影过程转化为荧光眼底数字图象序列,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序列图象进行位置匹配,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分析眼底荧光稀释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进一步数据处理后,计算出RCT。利用本系统测量的结果为正常人从肘至视网膜动脉的MMT为15.2s±1.2s,至静脉的MMT为17.2s±1.5s,MCT为2.1s±0.3s。该方法可消除眼动等引起的位置偏差对测量的影响,测量操作简便易行。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27 张恒义;虞亚军;郑筱祥
关键词:视网膜荧光图象;平均循环时间;图象处理
摘要:荧光物质从肘静脉至视网膜血管的平均传输时间(MTT)及动静脉平均循环时间(MCT)等视网膜循环时间(RCT)作为代表视网膜循环状态的参数,可用于对视网膜动、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的RCT测量新方法:首先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摄像机与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相联接,将造影过程转化为荧光眼底数字图象序列,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序列图象进行位置匹配,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分析眼底荧光稀释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进一步数据处理后,计算出RCT。利用本系统测量的结果为正常人从肘至视网膜动脉的MMT为15.2s±1.2s,至静脉的MMT为17.2s±1.5s,MCT为2.1s±0.3s。该方法可消除眼动等引起的位置偏差对测量的影响,测量操作简便易行。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CAJ附件(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