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结直肠肛门外科》 > 2002年第2期
编号:10205281
溃疡性结肠炎肠镜检查致穿孔1例教训分析
http://www.100md.com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2年第2期
     重庆市北碚区社区康复医院普外科 400700 钟守昌

    关键词:肛肠病

    摘要: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2年第8卷第2期

    患者男,46岁,工人,因腹痛3年伴血便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每日排黏液血便8~10次。查体:T37℃,P94 次/min,R23 次/min,BP125/75mmHg,痛苦面容,精神较差,腹平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入院次日行结肠镜检查,术中发现肠道清洁欠佳,仍有较多粪水,视野欠清晰。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呈片状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可见散在之点片状糜烂,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覆盖,大小约0.3cm×0.3cm至0.5cm×0.5cm之间,并可新鲜出血点,余处结肠未见异常。镜下印象:溃疡性结肠炎。活检病理报告也符合溃疡性结肠炎。2h后患者感腹痛加重,腹胀伴发热。查体:T37.8℃,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以左下腹为著,肠鸣音弱。腹部X片见隔下月牙形游离气体。诊断:急性腹膜炎,肠穿孔?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手术切开腹膜后吸出咖啡色液体约250ml,发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对系膜缘见长约1.5cm的裂口,局部有血凝块,裂口周围壁有挫伤。行肠修补术,腹腔引流。术后抗感染、支持等治疗,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根据病史,结肠镜描述及病理检查,临床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持续型;活动期;重度;直肠+乙状结肠。溃疡性地肠炎是一原因未明的炎性肠病[1],以溃疡、糜烂为主,病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且最为严重,少数局限于某段结肠,也可以上升累及降结肠及整段结肠,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层,少数病例在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甚至也可见到炎症改变。因此,结肠镜检查易于造成穿孔。通过对此例肠穿孔病例分析、得出以下几点教训:①正确选择适应证,是减少肠穿孔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有价值的方法[2],但炎症性肠病处于急性活动期,也应缓作结肠镜检。②术前清洁肠道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诊断与治疗。应充分清洁肠道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在清楚的视野内进行。如检查时仍有较多粪水,应反复冲水吸引,一般能清除粪水,达到清晰观察的效果。③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大肠的解剖特点,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操作,手法轻柔,是避免穿孔的关键环节。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之弯曲部是结肠镜检致穿孔的好发部位,当镜至此处,不能直入,应使镜头沿襻的大弯侧滑过直肠最上横襞即达乙状结肠,如遇有阻力,应停止前进,退出少许,辨明肠腔后再继续进镜。一定要严格遵循腔进镜原则,切忌盲目滑行,以防溃疡肠管在张力过大时破裂穿孔;进镜时最好使镜头位于肠腔中部,避免镜头撞击肠壁,使肠管痉挛,增加患者痛苦,避免并发症发生。④操作者活检时动作粗暴,对肠黏膜撕拉过重或取材过深,反复钳夹病变处或钳取部位肠壁较薄均易导致穿孔。活检时宜在溃疡边缘取材,应避开坏死组织。⑤肠镜检查时充气过量使肠管扩张过度,而诱发肠穿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溃疡性肠病活动期的患者行检查时,更应特别注意。注气不可过多,过多即抽。检查结束前,尽量将气体吸出,以降低肠腔压力。⑥镜检后仔细观察病人,以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早期发现穿孔,减少死亡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穿应即行外科手术,忌存侥幸心理。本例患者早期确诊并及时手术而痊愈出院,未留后遗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