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7期
编号:10218640
慢性胃炎59例临床与胃镜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7期
     作者:高启玲 赵吉香

    单位:平邑县人民医院 273300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788 1992年7月至2000年2月,我院胃镜室共行胃镜检查1159例,诊断慢性胃炎59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13例,年龄16~72岁。长期吸烟者41例,酗酒者10例,服解热止痛药者3例。患者均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灼感、上腹疼痛、嗳气、恶心、返酸等。胃镜检查:①典型的病变形态,脐状隆起、高1~3mm,直径3~6mm,中间凹陷处粘膜糜烂,色泽焰红,或有浅薄血痂覆盖,凹陷外的隆起表面光滑,色泽与周边粘膜相同。少数为短链条状隆起,顶端糜烂,多覆薄血痂。病变数目40余个,病变位于胃窦部30例,体部12例,窦体部17例,大弯侧最多见,前后壁次之,小弯侧最少,本组合并十二指肠溃疡12例,十二指肠炎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7例,胃溃疡5例。萎缩性胃炎、食管炎各2例,胃息肉1例。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胃粘膜浅层水肿,可见小出血点或表浅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本组7例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小凹上皮细胞增生,核深染,腺管密集等异型增生的改变。

    治疗方法及近期观察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服用雷尼替丁0.15g,每日2次口服,灭滴灵0.2g,每日3次口服,4周后复查,45例中临床症状消失31例,明显减轻者11例,基本无变化者3例,胃镜示:隆起糜烂均消失者26例,糜烂消失者13例,隆起糜烂仍存在者6例,后二者病例中隆起数目较前减少,糜烂程度亦减轻。

    讨论:一般认为,若该病长期存在,有可能发展胃溃疡,胃息肉甚至胃癌,亦常常并发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因此早期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本组合并胃溃疡5例,胃息肉1例。病变病理检查有7例异常增生,说明相互间有一定关系,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病的发生与多种损害因素有关,如吸烟、饮酒、药物、胆汁反流等均可破坏胃粘膜屏障,致腺管及腺上皮增生,粘膜隆起,底部上皮细胞坏死,X线表现为隆起中央凹陷,糜烂或出血 。目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除胃酸外,近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慢性胃炎重要病因,本资料显示本组有近半数患者合并消化溃疡及十二指肠球炎。基于此,我们在积极去除各种有害因素的前提下使用雷尼替丁及灭滴灵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近期疗效。在45例复诊者中,症状消失及明显减轻者42例,总有效率达93.9%。但胃镜下病变消失者仅占57.8%,因此,我们认为,延长服药时间,以利于病情进一步恢复,并预防复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