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上的比较
作者:赵媛 周云菊 史茂伟
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济南 250031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2424 1998年9月~2000年7月,我们收治3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并就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抗凝作用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65~78岁。初发型10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均符合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普通肝素对照组,各15例。
方法:治疗组选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宁4000U/0.3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周。对照组用普通肝素50m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周。其它抗心绞痛用药如冠脉扩张剂、心肌营养剂等两组相同。抗心律失常药根据情况具体选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8天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改善程度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并随访3~6个月。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见表1。不良反应:治疗组注射部位皮下瘀斑1例,牙龈出血发生;对照组皮下瘀斑7例,牙龈出血1例。
讨论:低分子肝素为肝素的一种皮下注射新剂型抗凝药,其与普通肝素相比,优点如下:生物利用度高(几乎为100%),半衰期长(为肝素的2~4倍),无须监测便可安全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能抑制凝血活素形成,且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活素,抑制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抗凝作用强而引起出血的危险小。本组观察表明,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抗凝治疗以低分子肝素起效快、作用强、出血副反应少,与普通肝素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s)
治疗前
治疗后第3天
治疗后第8天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心绞痛未控制
心梗或死亡
4.52+0.65
11.83+0.92
3.82+0.75
13.05+1.21
7(例)
0(例)
4.32+0.80
12.7+1.52
10(例)
0(例)
3.58+0.92
13.45+1.01
2(例)
0(例)
4.12+064
13.86+1.91
5(例)
1(例)
注:两组比较,P<0.05 随访观察表明,在停用肝素的即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反跳的危险性最大,并且在发病后的12周内患者始终处在进一步发生缺血的危险之中。研究表明,出院时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在3个月和1年后的心梗发生率和因不稳定心绞痛而再入院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持续的高凝状态是这些临床发现的生化依据。因此,从理论上说,延长目前所常用的抗凝治疗时间具有优势。低分子肝素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低剂量发挥更大的生物效力,半衰期长,有更好的预测剂量效应,而不必实验室监测,使之较普通肝素更适合长期治疗。
(收稿日期:2000-11-03), http://www.100md.com
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济南 250031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2424 1998年9月~2000年7月,我们收治3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并就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抗凝作用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65~78岁。初发型10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均符合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普通肝素对照组,各15例。
方法:治疗组选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宁4000U/0.3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周。对照组用普通肝素50m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周。其它抗心绞痛用药如冠脉扩张剂、心肌营养剂等两组相同。抗心律失常药根据情况具体选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8天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改善程度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并随访3~6个月。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见表1。不良反应:治疗组注射部位皮下瘀斑1例,牙龈出血发生;对照组皮下瘀斑7例,牙龈出血1例。
讨论:低分子肝素为肝素的一种皮下注射新剂型抗凝药,其与普通肝素相比,优点如下:生物利用度高(几乎为100%),半衰期长(为肝素的2~4倍),无须监测便可安全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能抑制凝血活素形成,且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活素,抑制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抗凝作用强而引起出血的危险小。本组观察表明,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抗凝治疗以低分子肝素起效快、作用强、出血副反应少,与普通肝素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s)
治疗前
治疗后第3天
治疗后第8天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心绞痛未控制
心梗或死亡
4.52+0.65
11.83+0.92
3.82+0.75
13.05+1.21
7(例)
0(例)
4.32+0.80
12.7+1.52
10(例)
0(例)
3.58+0.92
13.45+1.01
2(例)
0(例)
4.12+064
13.86+1.91
5(例)
1(例)
注:两组比较,P<0.05 随访观察表明,在停用肝素的即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反跳的危险性最大,并且在发病后的12周内患者始终处在进一步发生缺血的危险之中。研究表明,出院时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在3个月和1年后的心梗发生率和因不稳定心绞痛而再入院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持续的高凝状态是这些临床发现的生化依据。因此,从理论上说,延长目前所常用的抗凝治疗时间具有优势。低分子肝素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低剂量发挥更大的生物效力,半衰期长,有更好的预测剂量效应,而不必实验室监测,使之较普通肝素更适合长期治疗。
(收稿日期:2000-11-0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