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8期
编号:10229154
B超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脏浸润1例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8期
     作者:王淑彦 苏美春

    单位:烟台市桃村中心医院 265301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876 患者女,11岁,因腹背部疼痛、发热伴头晕入院。查体:T38.2℃,P150次/min,R26次/min,Bp15/10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球结膜下出血。查血WBC44.9×109/L,L0.86,M0.13,Hb91g/L,PLT106×109/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涂片中增生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病理性淋巴细胞占0.98以上。表现为: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较规则;胞浆呈灰蓝色,量较少;核染色质较细致,核仁1~3个,清晰;其他各系明显受抑。拟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B超检查: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左肾为13.6cm×8.6cm×8.2cm,右肾为12.0cm×7.8cm×8.7cm;轮廓模糊,肾皮质增厚、回声增强,肾锥体增大、回声异常减低,集合系统模糊减小;右肾被膜下探及带状无回声区,最宽处约为0.8cm。B超诊断:双肾实质弥漫性损害并右肾周积液。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肾脏浸润。

    讨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浸润。尸检证实:白血病肾脏浸润的发生率可达60%~70%。患者双肾体积及皮质回声水平可随病情发展而变化,即病情重而反复时肾脏肿大、皮质回声增强,病情缓解、稳定时肾脏体积及皮质回声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动态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是间接评价白血病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