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1999年第0期
编号:10229250
补肾法临证举要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
     作者:鲁昌辉 熊才良

    单位:鄂州市第一医院(436000)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zk771 热淋案

    患者李某,女,30岁。因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微痛,伴腰腹盩胀,膝软无力等月余。运用中药清利湿热,理气通淋及西药对症处理而效果不佳,遂就诊于余。刻诊:精神较差,面无华色,苔薄黄,舌质淡红,尖边有齿印,脉象弦细数而弱。尿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蛋白(-)。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5年,每年均有发作。综合脉证:乃属肾虚湿热逗留。治以清利湿热与补肾缩泉之法。方药:大黄6g(后下),瞿麦、扁蓄、玄参、车前子、益智仁、泽泄、乌药各10g,灯芯草5g,牛膝12g,山药、桑螵蛸各15g。3剂,水煎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3剂而诸症若失。尿常规检查正常,以金匮肾气丸调理善后,二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按:热淋一证,世人惯以膀胱湿热蕴结、气化不利论其病因病机,多投八正散(汤)之辈,颇能达到湿热分消、气机畅利之目的,但亦有不尽然者。笔者多年临床体会,对于体虚正气不足而湿热余邪驻留不去,其病反复缠绵不愈者,疗效甚微。这是因为湿热之邪羁久必耗气伤阴,若一味苦寒渗泄分利,不但使病邪不除,且反徒伤正气,犯虚虚实实之戒。《诸病源候论》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此可谓明训,故本案治疗一方面以八正散(汤)清利湿热祛其邪,另一方面予补肾缩泉之法扶其正,整体取性,各尽其能,标本兼顾,方能出奇制胜。

    2 尿血案

    患儿刘某,男,6岁。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经中西药结合治疗半月,浮肿消退,精神食纳渐次恢复正常。唯尿常规检查提示镜下红细胞(+—++),隐血试验(++—+++)。遂易医又续用中药清热解毒,宣肺利水,凉血止血诸法治疗两个月,效果仍然不佳,延余诊治。查:精神较差,形体瘦弱,苔薄黄而干燥,舌质红、脉滑细数。参合脉证,辨为肾阴不足并湿热内蕴。拟方如下:石苇、女贞子、侧柏叶、旱莲草、生地各10g,白茅根20g,马鞭草、大小蓟、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各15g。水煎服。仅服药5剂,尿常规检查即恢复正常,继以健脾补肾法调理而收全功。追访经年未发。
, http://www.100md.com
    按:小儿乃“纯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其罹患水肿之际,前医偏执一端,屡用宣肺利导、解毒凉血诸剂,一味祛邪攻伐,导致湿热之邪未尽而津液耗伤。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故虽浮肿消退而镜下血尿难除。笔者在前法之上增用滋补肾阴之剂,壮水制火,使药证相符,故病愈指日。

    3 产后畏风案

    患者张某,女,33岁,因产后3周不慎受凉,遂出现巅顶及颈项畏风,遇风则感觉冷风直灌脑户,虽在家中亦须戴帽或关闭门户。伴头晕、纳差、神疲乏力等。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曾服西药谷维素、安定片及中药麻黄汤、玉屏风等等均收效甚微。查: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予以补肾填督,养血祛风法。方药:黄芪30g,当归、白芍、鹿角胶(烊化)、防风、巴戟天、枸杞子、藁本各10g,白芷6g、熟地12g。水煎服。首服3剂,诸症明显好转。续服3剂,其苦若失。继以膳食调理。随访二年,身体健康无恙。

    按:本患者素体不足,又适逢产后气血骤然损耗,督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犯肌体,而出现上述诸脉证。故治疗以益气养血而固本,祛风实表以治标。然精血同源相生,特选血肉有情之鹿角胶合熟地、巴戟天、枸杞子等补肾填督;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藁本、白芷、防风驱散风邪。用药切合病机,从而达到了除邪扶正,邪去正安、身体康复之目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