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盐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楚艳 辛娜 孙丽霞
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 山东日照 276800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624 口服锌盐是肝豆状核变性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98 0~1993年,我们对96例长期接受大剂量锌盐治疗的患儿进行5~18年较系统的观 察和检测,对锌盐的疗效、用法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临床分析。
一般资料:本组男63例, 女33例;发病年龄2岁8个月~14岁,仅5例<5岁。18例有家族史(同胞兄妹中有 本病患者)。本组9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②角膜可见 K-F环;③血清铜氧化酶或铜蓝蛋白减低;④尿铜排泄量超过100μg/24h。本组 中,72例(75.0%)有肝损害(慢性肝病或肝硬化65例,亚急性肝病7例),32 例 (33.3%)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25例兼有肝病和神经系统症状。12例有溶血。8 例出现肾脏损害表现,其中6例有骨病。8例女性患者有月经紊乱,6例皮肤色素加深,6 例有精神症状。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给予硫酸锌口服,6岁以下者100~150mg,~9岁1 50~200mg,~12岁200~300mg,12岁以上300~400mg,每天 3 次。症状严重的52例开始治疗时还给予青霉胺6~10mg/(kg *d),与锌剂间隔 1小时以上口服;待症状改善后停用,仅用锌维持治疗。7例(4例有明显的精神症状,3 例为亚急性肝病)开始治疗时除使用上述药物外,还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3~5mg/(k g*d)肌注或静注,连用6~10周。治疗期间进行监测,疗程结束后随访9~18年 ,平均为9年10个月。
结果:本组96例中,88例(91.7%)治疗1 ~3个月后 症状开始改善,6~12个月明显缓解。其中,69例治愈或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 失,或仅遗留轻微的不影响功能和生活的体征,如某肢体轻微畸形、肝或脾略有肿大等,实 验室检查正常);19例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能坚持上学或工作,实验室检查 基本正常,其中5例进行脾切除)。55例(57.3%)K-F环消失,消失时间为治疗 开始后4~11年。青霉胺服用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有6例(6.3%)死 亡,2例死于严重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1例因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全身衰竭死亡; 1例死于胆道感染、败血症;另2例自行停药1~3年后死亡。本组有2例症状无变化,分 别为12、13岁男性患者,均为严重神经系统损害。随访5~6年,病情无明显改变,但 也未见加重。
, http://www.100md.com
讨论:本组96例随访结果表明,锌对肝豆状核变性有肯定疗效,97.1 %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其中3/4以上治愈或基本治愈。本组死亡6例,其中2例自行中 止治疗,1例死于严重感染,不能认为锌无效;2例病情无变化者均经足量青霉胺、大剂量 硫酸锌治疗,其中1例还短期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分别随访5~6年,病情无明显改善, 但也未见加重。这种“药物不敏感”病例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推测可能与基因突变类 型有关。
我们体会,轻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单用锌剂即可获得良好效果,重症者可于医疗 开始时联合应用其他驱铜药物。将低剂量青霉胺与大剂量硫酸锌联用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可 避免青霉胺的毒副作用。关于锌制剂的选择,多数认为以硫酸锌为主,也可用醋酸锌或葡萄 糖酸锌。我们认为,葡萄糖酸锌价格较高,携带及服用不方便,药源亦不充分,故本组大多 病例应用硫酸锌。硫酸锌一般为200~400mg,每天3次。本组96例长期口服大剂 量锌剂,除少数(12.5%)有消化道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且不影响继续 治疗。
2000-06-25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 山东日照 276800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624 口服锌盐是肝豆状核变性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98 0~1993年,我们对96例长期接受大剂量锌盐治疗的患儿进行5~18年较系统的观 察和检测,对锌盐的疗效、用法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临床分析。
一般资料:本组男63例, 女33例;发病年龄2岁8个月~14岁,仅5例<5岁。18例有家族史(同胞兄妹中有 本病患者)。本组9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②角膜可见 K-F环;③血清铜氧化酶或铜蓝蛋白减低;④尿铜排泄量超过100μg/24h。本组 中,72例(75.0%)有肝损害(慢性肝病或肝硬化65例,亚急性肝病7例),32 例 (33.3%)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25例兼有肝病和神经系统症状。12例有溶血。8 例出现肾脏损害表现,其中6例有骨病。8例女性患者有月经紊乱,6例皮肤色素加深,6 例有精神症状。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给予硫酸锌口服,6岁以下者100~150mg,~9岁1 50~200mg,~12岁200~300mg,12岁以上300~400mg,每天 3 次。症状严重的52例开始治疗时还给予青霉胺6~10mg/(kg *d),与锌剂间隔 1小时以上口服;待症状改善后停用,仅用锌维持治疗。7例(4例有明显的精神症状,3 例为亚急性肝病)开始治疗时除使用上述药物外,还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3~5mg/(k g*d)肌注或静注,连用6~10周。治疗期间进行监测,疗程结束后随访9~18年 ,平均为9年10个月。
结果:本组96例中,88例(91.7%)治疗1 ~3个月后 症状开始改善,6~12个月明显缓解。其中,69例治愈或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 失,或仅遗留轻微的不影响功能和生活的体征,如某肢体轻微畸形、肝或脾略有肿大等,实 验室检查正常);19例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能坚持上学或工作,实验室检查 基本正常,其中5例进行脾切除)。55例(57.3%)K-F环消失,消失时间为治疗 开始后4~11年。青霉胺服用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有6例(6.3%)死 亡,2例死于严重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1例因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全身衰竭死亡; 1例死于胆道感染、败血症;另2例自行停药1~3年后死亡。本组有2例症状无变化,分 别为12、13岁男性患者,均为严重神经系统损害。随访5~6年,病情无明显改变,但 也未见加重。
, http://www.100md.com
讨论:本组96例随访结果表明,锌对肝豆状核变性有肯定疗效,97.1 %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其中3/4以上治愈或基本治愈。本组死亡6例,其中2例自行中 止治疗,1例死于严重感染,不能认为锌无效;2例病情无变化者均经足量青霉胺、大剂量 硫酸锌治疗,其中1例还短期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分别随访5~6年,病情无明显改善, 但也未见加重。这种“药物不敏感”病例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推测可能与基因突变类 型有关。
我们体会,轻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单用锌剂即可获得良好效果,重症者可于医疗 开始时联合应用其他驱铜药物。将低剂量青霉胺与大剂量硫酸锌联用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可 避免青霉胺的毒副作用。关于锌制剂的选择,多数认为以硫酸锌为主,也可用醋酸锌或葡萄 糖酸锌。我们认为,葡萄糖酸锌价格较高,携带及服用不方便,药源亦不充分,故本组大多 病例应用硫酸锌。硫酸锌一般为200~400mg,每天3次。本组96例长期口服大剂 量锌剂,除少数(12.5%)有消化道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且不影响继续 治疗。
2000-06-25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