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9期
编号:10254685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129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9期
     作者:宫丽丽 路学美

    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252000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933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又称为颈前正中囊肿及瘘管。囊肿是在甲状腺发生过程中甲状舌管未退化或未完全退化而形成的,如囊肿感染后行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则形成不易愈合的瘘管。1976~1996年,我们收治本病患者129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84例,女45例;年龄1~23岁,平均12.5岁。单纯甲状舌管囊肿66例,甲状舌管囊肿伴瘘管63例。囊肿和瘘管均位于胸骨以上、舌骨以下的颈前正中部或稍偏向一侧。囊肿生长缓慢,直径1~3.5cm,呈半圆形隆起,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可随吞咽及伸舌而上下活动。63例瘘管中,7例在外院行囊肿切除手术后复发,46例囊肿自行破溃,10例因误诊为脓肿而行切开引流所致。瘘口有分泌物外溢,8例反复感染者瘘口周围皮肤有瘢痕形成。病理检查示囊肿内多覆有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或移行上皮。囊液为粘液性,感染后为脓性。少数囊壁内见有甲状腺组织。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法与结果:常规切除囊肿或瘘口周围瘢痕组织,切除舌骨中段1~1.5cm及瘘管全程(切除瘘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直径为0.5cm)。 术中助手将舌根部下压,以确保切除瘘管达到盲孔。在分离瘘管至舌骨时,对瘘管辨认不清、注入美蓝后仍未见瘘管上行者,仍坚持按常规方法完成手术。63例伴瘘管者中,7例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是舌骨中段未切除,经行常规手术切除后痊愈。66例单纯囊肿患者中,65例术后痊愈,无并发症及复发;1例切口感染,应用抗生素治愈。63例伴瘘管者中,61例术后痊愈,无复发;2例术后复发,均行二次手术(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切除瘘管周围组织,直径达0.8~1.0cm)痊愈。所有病例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均符合术前诊断。

    讨论: 文献报道,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误诊率为12%,尤其易与鳃裂囊肿、皮样囊肿及异位甲状腺相混淆。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病变位于胸骨上凹陷至舌盲孔之间的颈前正中部,有时略偏一侧,以舌骨上下部最常见,一般根据病史、临床症状、X线碘油造影及细胞学穿刺可做出诊断。腮裂囊肿及瘘管多见于20~50岁者,病变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附近,不随吞咽移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育而形成,也可由损伤、手术等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肿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之坚韧而富有弹性,似面团样,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异位甲状腺多位于舌根或舌盲孔处,呈紫蓝色的瘤状突起,质地柔软,周围界限清楚,患者常有语言不清,呈典型的“含橄榄语言”,用ECT扫描可鉴别之。
, 百拇医药
    最近的病理解剖学研究证实,甲状舌管囊肿通常位于舌骨远端中线,甲状舌管行程中可有许多分支与分泌腺体相通,主舌管多紧贴舌骨中段腹侧,少数在背侧发生分支。甲状舌管与舌骨的关系密切,此为必须切除舌骨中段的解剖基础。本组7例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未切除舌骨中段。舌骨上瘘管脆弱易断,不易分离或牵拉易断离,如切除不彻底可导致复发。有人主张,切除瘘管的直径应达2.0~3.0cm,我们一般切除0.5cm,对于复发者切除0.8~1.0cm,亦取得较好效果。从本组资料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囊肿感染形成瘘管的机会增多。感染使甲状舌管某段闭塞或界限不清而难以辨认,或形成瘢痕与周围粘连,均可增加手术难度。因此,应尽可能在感染或瘘管形成前行常规手术。对于复发者应再次手术,在原手术的基础上,扩大切除瘘管周围组织的范围,直径以0.8~1.0cm为宜。

    (2000-07-0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