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动态血压特点
作者:范穗光 王剑威 汪兰珍 陈佩贞
单位:范穗光(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医院内科 510642);王剑威(神经内科);汪兰珍 陈佩贞(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51026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脑卒中;动态血压
心肺血管病杂志000217
摘要 本文使用美国Acuutraker 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4例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及高血压病Ⅰ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发现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血压病Ⅰ期组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应引起警惕与重视。
高血压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随测血压不是靶器官损害的良好预报因子。本文通过对我院1994年4月至1998年3月住院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以了解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ABPM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确定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46例,女22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7±4.9岁,临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分2组,试验组:高血压并脑卒中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69±5.3岁,受检者均为脑血管病非急性期,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证实,其中脑梗塞10例,脑出血2例,腔隙性脑梗塞22例。对照组:高血压病Ⅰ期34例(符合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3.7岁,2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二、监测方法 监测前3天停服任何药物,使用美国Acuutraker Ⅱ无创全自动记录仪,袖带固定于左上臂,日间(6:00~21:59)每20 min记录1次,夜间(22:00~5:59)每45 min记录1次。每例受试者至少可提供59个数据,记录时间不足22 h或无效记录大于总血压记录20%者剔除。监测结束后使用数据分析仪打印出有效监测次数、测压时间、血压和心率值。测定项目有: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血压昼夜节律(计算方法:白昼平均动脉压值—夜间平均动脉压值/白昼平均动脉压值≥10%为正常)。24 h血压总负荷值:即24 h收缩压(SBP)>18.7 kPa(140 mmHg)和舒张压(DBP)>12 kPa(90 mmHg)次数各占测定总次数的百分比,分别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压力总负荷值。
, 百拇医药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x±s,2组间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用北京万道电子技术公司统计设计与分析系统SDAS软件计算)。
结 果
2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见表1。
表1 2组病人动态血压参数(单位:mmHg)
高血压并脑卒中组
(n=34)
高血压病Ⅰ期
(n=34)
P值
24 h平均血压
, http://www.100md.com SBP
152±16
130±14
<0.01
DBP
85±11
74±9
<0.05
白天平均血压
SBP
156±14
133±11
<0.01
, 百拇医药
DBP
89±7
77±11
<0.05
夜间平均血压
SBP
143±12
121±16
<0.005
DBP
84±9
69±10
<0.005
, http://www.100md.com
24 h血压总负荷(%)
SBP
70±24
37±18
<0.01
DBP
61±18
18±12
<0.01
昼夜节律(%)
SBP
8±6
10±8
, http://www.100md.com
DBP
7±6
13±5
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高血压并脑卒中组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高血压并脑卒中组24 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病Ⅰ期组24 h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讨 论
本结果可见,高血压病Ⅰ期组血压夜间下降率(收缩压、舒张压)>10%,而高血压并脑卒中组<10%。由此可见,部分高血压病患者仍可有正常范围的血压夜间下降率,而血压曲线为非杓型即血压夜间下降率<10%可作为产生脑损害的预测指标。
通常情况下,在正常人和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ABPM昼夜血压有一定节律,即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下降,下降率≥10%,这种血压节律改变对机体适应活动和对心、脑、肾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主要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平衡机制的影响及人体固有节律的调节[1],据杨哲琳报告[2]:部分高血压患者夜间交感活性较正常人明显亢进,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24 h血压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夜间血压也呈持续增高水平,由于脑血管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压力下,血管的张驰作用减弱,势必造成器官受损,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增多。另外,血压昼夜节律的存在也取决于组织器官灌注良好[3],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可能意味着靶器官的缺血损伤,有学者认为器官缺血,尤其是脑缺血可能激活维持器官血流量的心血管调节机制,抑制夜间血压下降[3]。就这一现象而言,一方面揭示器官缺血,另一方面也许是机体对器官缺血的一种代偿保护形式。故此,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预后有关,一些研究认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并发症[3],Palatini报道[4],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本文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因为随测血压不能揭示这种差异,所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对辨别具有潜在危险的高血压病人及决定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是否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将发生较多的脑血管意外事件尚有待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明。
参考文献
1,简明,刘国仗,刘力生.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82.
2,杨哲琳,王焕文,张良纯,等.高血压病患者昼夜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率与血压心率动态监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6:373.
, 百拇医药
3,龚兰生,刘力生.血压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324.
4,Palatini P,Penzo M.Racioppa A,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and daytime blood pressure varibility.Arch Intern Med,1992,152:1855.
5,Verdecchia P.Circadian blood pressuer changes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ntro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Circulation,1990,81:528.
6,Imai Y,Abe K,Munakata M,et al.Circadian blood pressures variations.J Hypertens,1990,8[Supp17]:125.
7,张维忠,龚兰生,邱慧华.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38.
8,简明,刘国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2,20:279.
9,王瑞冬,汪兰珍.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159.
收稿日期:1999-03-31
修回日期:1999-05-25, 百拇医药
单位:范穗光(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医院内科 510642);王剑威(神经内科);汪兰珍 陈佩贞(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51026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脑卒中;动态血压
心肺血管病杂志000217
摘要 本文使用美国Acuutraker 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4例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及高血压病Ⅰ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发现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血压病Ⅰ期组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应引起警惕与重视。
高血压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随测血压不是靶器官损害的良好预报因子。本文通过对我院1994年4月至1998年3月住院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以了解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ABPM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确定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46例,女22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7±4.9岁,临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分2组,试验组:高血压并脑卒中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69±5.3岁,受检者均为脑血管病非急性期,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证实,其中脑梗塞10例,脑出血2例,腔隙性脑梗塞22例。对照组:高血压病Ⅰ期34例(符合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3.7岁,2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二、监测方法 监测前3天停服任何药物,使用美国Acuutraker Ⅱ无创全自动记录仪,袖带固定于左上臂,日间(6:00~21:59)每20 min记录1次,夜间(22:00~5:59)每45 min记录1次。每例受试者至少可提供59个数据,记录时间不足22 h或无效记录大于总血压记录20%者剔除。监测结束后使用数据分析仪打印出有效监测次数、测压时间、血压和心率值。测定项目有: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血压昼夜节律(计算方法:白昼平均动脉压值—夜间平均动脉压值/白昼平均动脉压值≥10%为正常)。24 h血压总负荷值:即24 h收缩压(SBP)>18.7 kPa(140 mmHg)和舒张压(DBP)>12 kPa(90 mmHg)次数各占测定总次数的百分比,分别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压力总负荷值。
, 百拇医药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x±s,2组间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用北京万道电子技术公司统计设计与分析系统SDAS软件计算)。
结 果
2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见表1。
表1 2组病人动态血压参数(单位:mmHg)
高血压并脑卒中组
(n=34)
高血压病Ⅰ期
(n=34)
P值
24 h平均血压
, http://www.100md.com SBP
152±16
130±14
<0.01
DBP
85±11
74±9
<0.05
白天平均血压
SBP
156±14
133±11
<0.01
, 百拇医药
DBP
89±7
77±11
<0.05
夜间平均血压
SBP
143±12
121±16
<0.005
DBP
84±9
69±10
<0.005
, http://www.100md.com
24 h血压总负荷(%)
SBP
70±24
37±18
<0.01
DBP
61±18
18±12
<0.01
昼夜节律(%)
SBP
8±6
10±8
, http://www.100md.com
DBP
7±6
13±5
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高血压并脑卒中组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高血压并脑卒中组24 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病Ⅰ期组24 h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讨 论
本结果可见,高血压病Ⅰ期组血压夜间下降率(收缩压、舒张压)>10%,而高血压并脑卒中组<10%。由此可见,部分高血压病患者仍可有正常范围的血压夜间下降率,而血压曲线为非杓型即血压夜间下降率<10%可作为产生脑损害的预测指标。
通常情况下,在正常人和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ABPM昼夜血压有一定节律,即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下降,下降率≥10%,这种血压节律改变对机体适应活动和对心、脑、肾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主要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平衡机制的影响及人体固有节律的调节[1],据杨哲琳报告[2]:部分高血压患者夜间交感活性较正常人明显亢进,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24 h血压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夜间血压也呈持续增高水平,由于脑血管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压力下,血管的张驰作用减弱,势必造成器官受损,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增多。另外,血压昼夜节律的存在也取决于组织器官灌注良好[3],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可能意味着靶器官的缺血损伤,有学者认为器官缺血,尤其是脑缺血可能激活维持器官血流量的心血管调节机制,抑制夜间血压下降[3]。就这一现象而言,一方面揭示器官缺血,另一方面也许是机体对器官缺血的一种代偿保护形式。故此,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预后有关,一些研究认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并发症[3],Palatini报道[4],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本文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因为随测血压不能揭示这种差异,所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对辨别具有潜在危险的高血压病人及决定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是否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将发生较多的脑血管意外事件尚有待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明。
参考文献
1,简明,刘国仗,刘力生.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82.
2,杨哲琳,王焕文,张良纯,等.高血压病患者昼夜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率与血压心率动态监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6:373.
, 百拇医药
3,龚兰生,刘力生.血压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324.
4,Palatini P,Penzo M.Racioppa A,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and daytime blood pressure varibility.Arch Intern Med,1992,152:1855.
5,Verdecchia P.Circadian blood pressuer changes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ntro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Circulation,1990,81:528.
6,Imai Y,Abe K,Munakata M,et al.Circadian blood pressures variations.J Hypertens,1990,8[Supp17]:125.
7,张维忠,龚兰生,邱慧华.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38.
8,简明,刘国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2,20:279.
9,王瑞冬,汪兰珍.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159.
收稿日期:1999-03-31
修回日期:1999-05-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