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欧洲高血压会议简介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高血压杂志990337 1999年6月11-1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第九届欧洲高血压会议(Ninth European Meeting on hypertention),世界上近20个国家共300多名医师及科研人员参加了大会。会议采用了心血管、高血压研究领域各类稿件约4000余篇,分12类内容,以大会、小会发言、壁报的形式在会议期间交流,并以摘要的形式在欧洲“高血压杂志”发表。中国作为亚洲的一个国家参加了大会,并将中国自己进行的大型试验“SYST CHINA”结果(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亚组分析试验)在大会作了口头发言。参加此大会的中国代表15余人。会中认真听取了有关高血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此次以意大利的米兰大学作为主会场,并在大学中设立三个分会场,分不同的专题对高血压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发言讨论。
, http://www.100md.com 1 肯定了近几年高血压防治研究的进展及成就:
面临目前欧洲高血压的流行状况,结合JNCVI及WHO/ISH的高血压的防治指南,重点讨论了欧洲高血压的防治策略。并重新报道了目前的及正在进行的一些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的降压、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的临床试验结果(HOT STUDY,HYVET TYIAL,SYST,EUROPEAN和SYST CHINA)从而明确高血压的治疗面临着挑战性问题。在高血压的治疗前,首先应当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即:评估危险因素、评估靶器官功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考虑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同时结合糖尿病的UKPDS研究试验结果,提出降低血压本身是改善器官损害的前提;应当尽可能的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方法使血压达到靶目标水平。
2 基因研究:
高血压病是一种具有复杂数量性状、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因此进行高血压患者易感基因的基因型分析对高血压治疗作用的评价是这一次会议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目前高血压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目的有四点:(1)确定基因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2)研究基因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评价基因对靶器官的影响;(4)基因治疗高血压的可能性。在高血压的发生中RAS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RAS系统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M235T)、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A1166C)醛固酮基因(GRA)在高血压群体及家系的研究就显得重要。在研究中发现ACE基因的I/D多态性与LVH相关,虽不影响冠心病晚期的冠状动脉狭窄,但影响狭窄后的恢复。存在ACE DD 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AMI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2倍。存在AGT基因突变(M235T)在高血压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尽管如此,这些侯选基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明确作用仍然是需要探讨的。对高血压的基因治疗目前也仍存在价格高、敏感性差、特异性低的问题。
, 百拇医药
3 正确认识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交感神经活性、内皮功能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在交感神经的研究中着重就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低下的问题提出交感神经突触前的反射增加,易激活交感神经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的水平增高,并使β受体敏感性上调。以上因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交感受活性改变的一个特点。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血压的变异表现出来并由此可以预测心血管的危险性。通过ABPM的研究发现:如果使24小时的平均收缩压下降至138 mmHg,白天收缩压下降至145 mmHg以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至122 mmHg,可以明显使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5倍。高血压小动脉的肥厚及重构与交感神经系统及RAS的参与有直接的关系。肾脏分泌的ET-1是与盐的摄入量呈强相关的另一重要的内皮素,肾脏的ET-1在轻度高血压患者的钠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对某些高血压研究中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William等首次提出家族性脂质异常性高血压的概念。研究者发现,血脂代谢异常患者24小时昼夜血压节律异常较为常见。对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及心率更为重视。从SYST,EUROPEAN及SYST,CHINA的研究中可发现在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差可以预测心血管的危险性,在控制了MBP后高血压患者脉压差每增加10 mmHg冠心病的死亡危险增加13%,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增加约20%。从而提示了脉压的控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从另一个在125513例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脉压与HR累积效应,可增加心血管危险性。脉压差越大,则心率越快,其心血管的危险性就越大,从而提示脉压及HR的控制对高血压患者是必要的。
, 百拇医药
心率变异性、血压的短期及长期变异性以及脉波率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成为本次大会报道的热点之一。作为经典的评价动脉弹性的指标,对脉波率(PWV)的研究发现,脉波率不仅与高血压相关,而且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对卒中易感型高血压大鼠(SHRSP)的研究结果提示,血管壁弹性蛋白可作为评价动脉弹性及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预测因子。
在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的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39%患肥胖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压时脑血管张力增加,而与脑血流无明显关系。因此提出肥胖基因及其基因产物血浆瘦素变化在高血压代谢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瘦素的作用在于调节人体的代谢及脂肪的数量,瘦素通过减少食物摄入及刺激能量代谢从而对下丘脑产生影响。当肥胖基因发生突变时,可以发生肥胖及食欲亢进的现象。瘦素可使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肾上腺的反射增加。同时瘦素可使肾血流增加,肾脏的NO活性增加,使肾血管扩张,从而起着调节血压的机制。这种机制的探讨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但在人体对血压的调节过程还不完全清楚。
值得提出的是,这次大会新颖之处还在于除了进行口头发言、壁报参观外,还组织了几个高血压专题工作研究组会议,对某些高血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演及讨论(working group),主要是:(1)血压与心率变异工作研究会议;(2)动态血压监测工作研究会议;(3)内皮及内皮功能研究会议;(4)动脉结构及功能工作研究会议。并组织了年轻研究者的讨论会及圆桌会议,在大会闭幕后这些研究组就高血压的几个特异性的专题进行深一步研究及讨论,以达到新的共识及提出新的研究策略及方法。这是我国心血管专业会议可借鉴的模式。纵观1999年高血压的热点领域仍为通过循证医学评估降压效果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探讨,相关基因的研究及重要器官的保护几个重要问题。,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高血压杂志990337 1999年6月11-1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第九届欧洲高血压会议(Ninth European Meeting on hypertention),世界上近20个国家共300多名医师及科研人员参加了大会。会议采用了心血管、高血压研究领域各类稿件约4000余篇,分12类内容,以大会、小会发言、壁报的形式在会议期间交流,并以摘要的形式在欧洲“高血压杂志”发表。中国作为亚洲的一个国家参加了大会,并将中国自己进行的大型试验“SYST CHINA”结果(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亚组分析试验)在大会作了口头发言。参加此大会的中国代表15余人。会中认真听取了有关高血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此次以意大利的米兰大学作为主会场,并在大学中设立三个分会场,分不同的专题对高血压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发言讨论。
, http://www.100md.com 1 肯定了近几年高血压防治研究的进展及成就:
面临目前欧洲高血压的流行状况,结合JNCVI及WHO/ISH的高血压的防治指南,重点讨论了欧洲高血压的防治策略。并重新报道了目前的及正在进行的一些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的降压、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的临床试验结果(HOT STUDY,HYVET TYIAL,SYST,EUROPEAN和SYST CHINA)从而明确高血压的治疗面临着挑战性问题。在高血压的治疗前,首先应当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即:评估危险因素、评估靶器官功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考虑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同时结合糖尿病的UKPDS研究试验结果,提出降低血压本身是改善器官损害的前提;应当尽可能的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方法使血压达到靶目标水平。
2 基因研究:
高血压病是一种具有复杂数量性状、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因此进行高血压患者易感基因的基因型分析对高血压治疗作用的评价是这一次会议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目前高血压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目的有四点:(1)确定基因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2)研究基因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评价基因对靶器官的影响;(4)基因治疗高血压的可能性。在高血压的发生中RAS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RAS系统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M235T)、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A1166C)醛固酮基因(GRA)在高血压群体及家系的研究就显得重要。在研究中发现ACE基因的I/D多态性与LVH相关,虽不影响冠心病晚期的冠状动脉狭窄,但影响狭窄后的恢复。存在ACE DD 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AMI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2倍。存在AGT基因突变(M235T)在高血压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尽管如此,这些侯选基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明确作用仍然是需要探讨的。对高血压的基因治疗目前也仍存在价格高、敏感性差、特异性低的问题。
, 百拇医药
3 正确认识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交感神经活性、内皮功能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在交感神经的研究中着重就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低下的问题提出交感神经突触前的反射增加,易激活交感神经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的水平增高,并使β受体敏感性上调。以上因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交感受活性改变的一个特点。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血压的变异表现出来并由此可以预测心血管的危险性。通过ABPM的研究发现:如果使24小时的平均收缩压下降至138 mmHg,白天收缩压下降至145 mmHg以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至122 mmHg,可以明显使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5倍。高血压小动脉的肥厚及重构与交感神经系统及RAS的参与有直接的关系。肾脏分泌的ET-1是与盐的摄入量呈强相关的另一重要的内皮素,肾脏的ET-1在轻度高血压患者的钠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对某些高血压研究中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William等首次提出家族性脂质异常性高血压的概念。研究者发现,血脂代谢异常患者24小时昼夜血压节律异常较为常见。对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及心率更为重视。从SYST,EUROPEAN及SYST,CHINA的研究中可发现在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差可以预测心血管的危险性,在控制了MBP后高血压患者脉压差每增加10 mmHg冠心病的死亡危险增加13%,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增加约20%。从而提示了脉压的控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从另一个在125513例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脉压与HR累积效应,可增加心血管危险性。脉压差越大,则心率越快,其心血管的危险性就越大,从而提示脉压及HR的控制对高血压患者是必要的。
, 百拇医药
心率变异性、血压的短期及长期变异性以及脉波率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成为本次大会报道的热点之一。作为经典的评价动脉弹性的指标,对脉波率(PWV)的研究发现,脉波率不仅与高血压相关,而且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对卒中易感型高血压大鼠(SHRSP)的研究结果提示,血管壁弹性蛋白可作为评价动脉弹性及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预测因子。
在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的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39%患肥胖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压时脑血管张力增加,而与脑血流无明显关系。因此提出肥胖基因及其基因产物血浆瘦素变化在高血压代谢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瘦素的作用在于调节人体的代谢及脂肪的数量,瘦素通过减少食物摄入及刺激能量代谢从而对下丘脑产生影响。当肥胖基因发生突变时,可以发生肥胖及食欲亢进的现象。瘦素可使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肾上腺的反射增加。同时瘦素可使肾血流增加,肾脏的NO活性增加,使肾血管扩张,从而起着调节血压的机制。这种机制的探讨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但在人体对血压的调节过程还不完全清楚。
值得提出的是,这次大会新颖之处还在于除了进行口头发言、壁报参观外,还组织了几个高血压专题工作研究组会议,对某些高血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演及讨论(working group),主要是:(1)血压与心率变异工作研究会议;(2)动态血压监测工作研究会议;(3)内皮及内皮功能研究会议;(4)动脉结构及功能工作研究会议。并组织了年轻研究者的讨论会及圆桌会议,在大会闭幕后这些研究组就高血压的几个特异性的专题进行深一步研究及讨论,以达到新的共识及提出新的研究策略及方法。这是我国心血管专业会议可借鉴的模式。纵观1999年高血压的热点领域仍为通过循证医学评估降压效果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探讨,相关基因的研究及重要器官的保护几个重要问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