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药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6133
小骨窗开颅脑小切口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赵宝林 李元柱

    单位:赵宝林(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301900));李元柱(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301900))

    关键词:

    山西医药杂志000129 我科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小骨窗开颅脑小切口清除血肿治疗39例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8例,女11例。年龄39~75岁,平均56.3岁。全部病例均有高血压史。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劳累、排便等诱发因素19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术前均有昏迷,其中CGS4分3例,5~8分22例,9~12分14例。一侧瞳孔散大11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锥体束征单侧阳性27例,双侧阳性12例。血压(20~30.7)/(13.5~17.2)kPa。并发心脏损害3例,肺部感染6例,消化道出血10例。
, 百拇医药
    1.3 头颅CT检查:血肿量35~50mL9例,55~80mL26例,85~110mL4例。中线结构移位1~1.5cm31例,>1.5cm8例。血肿分型[1]:壳核外囊型11例,丘脑内囊型19例,皮层下型5例,混合型4例。

    1.4 手术时间及方法:发病后6h内(超早期)手术21例,7h~3d(早期)手术18例。手术均在全麻下,取距血肿最近处头皮直切口,开颅骨窗直径2.5~3cm,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切开硬膜前,先穿刺抽吸血肿减压。而后星状剪开硬膜,尽量选择非重要功能区,在距血肿最浅处、无血管的皮层切开,切口长度1~2cm,用宽度小于1cm脑压板插入切口,轻轻扩大血肿腔,吸血肿时由浅入深,从中央到周围,只在血肿内操动。为促血肿移向切口,用宽脑压板缓慢挤压脑表,使血肿变形,涌至切口处,利于吸除血肿。对粘附较紧的小血块予以保留,以免造成新的出血。遭动脉活动出血时使用双极电凝仔细止血。有渗血时用双氧水棉条压迫,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清澈为止。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漂浮硬膜,严密缝合头皮逐层。术后根据引流液含血程度,48~72h拔出引流管。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本组死亡7例(6例术后脑疝未缓解,1例合并心功能衰竭)。32例存活者随访6个月~1a。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属Ⅰ级12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1例。

    3 讨 论

    3.1 手术时机选择: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发病后20~30min内形成血肿。由于血肿急性占位挤压及血液成分对脑组织的损害作用,6~7h血肿周围就有出血、坏死等不可逆病理改变[2]。随后脑损害范围逐渐扩大,颅内压增高,致使意识障碍加深,肢体瘫痪加重。故此尽早手术,最好在发病后6h内清除血肿,才能减轻上述病理改变,使继发性脑损害降至最低程度,从而提高预后质量。本组中超早期手术21例,死亡2例占9.5%,早期手术18例,死亡5例占27.8%,两者差别明显;且超早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Ⅰ,Ⅱ级),明显多于早期手术者。可见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对降低死亡率,减少术后致残至关重要。
, 百拇医药
    3.2 手术适应证:及早手术具有清除血肿,妥善止血,降颅压作用,并最大限度保留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我们认为病人神志清楚,血肿量30mL以下,占位数应不明显者,宜保守治疗;脑干功能严重损害如双瞳散大、去脑强直、生命体征严重紊乱者应禁忌手术。本组3例术前GCS4分虽经手术,也未能挽救生命。除上述两种情况外的患者均适尽量手术。

    3.3 手术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手术方法是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近年由于CT能准确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还能动态观察疗效及演变过程。陆续有学者采用血肿穿刺抽吸术,进而使用碎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以至更近期的CT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获较好疗效[3,4]。有学者认为受减压效果的影响,仍提倡开颅清除血肿及液化坏死的脑组织,直视下止血,并去骨瓣减压[5]。本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脑小切口清除血肿,是在传统术式基础上,将清除血肿所需的骨窗、脑切口进一步缩小,减轻手术创伤,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我们体会:①骨窗直径2.5~3cm术中显微镜下止血满意,术后视骨窗张力调节脱水剂用量,远期勿需修补颅骨。②脑切口长1~2cm足以清除血肿,在吸出血肿过程中,由于脑组织回缩、搏动及压力梯度变化或用宽脑压板缓慢挤压脑表,促使周边血肿变形,涌至切口处,从而吸除血肿。③血肿腔留置引流管,引流出术区渗血及血性脑脊液,减轻术后反应,有效降低颅内压。
, 百拇医药
    3.4 重视术后处理:①术后再出血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原因。除术中严密止血外,术后病人因不同程度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再次增高,反射性升高血压易引起再出血,所以在有效降低颅内压的同时,必须把术后血压控制在平日低水平。②肺部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及早行气管切开,联合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加强肺部管理,并辅以雾化吸入等。③消化道出血是本组中发生最多的并发症,除预防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甲氰咪呱、泰胃美等药物外,还应早期置入胃管,鼻饲胃酸中和药物,观察胃液情况,一经发现胃内出血,立即应用洛赛克和立止血,并经胃管注入冷盐水来控制出血。④使用脱水剂、支持疗法的同时,注意监测心肾功能状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作者简介:赵宝林,男,1962年12月生,副主任医师,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301900

    参考文献:

    [1]陆荣庆,戴建平,宋遵武,等.高血压脑出血CT分型和治疗方法的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8,4:140
, http://www.100md.com
    [2]朱风清,鲍耀东,杜子威.丘脑血肿及超早期手术动物实验模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8,4:41

    [3]陈恒年,王绍鹏,王振金,等.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3,9:37

    [4]王勇军,杜吉祥,刘宗惠.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中 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72

    [5]张荣勋,焦保华,白宝忠,等.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因素与手术方法选 择.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143

    收稿日期:1999-10-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