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药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6186
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王亭

    单位:王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9医院 043014)

    关键词:

    山西医药杂志000339 因拔除T管而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比较少见,但却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后果。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女,68岁。15 d前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12 d行T管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无狭窄,无残留结石。予以夹管,夹管以后无不适,15 d拔管。拔管后约20 min突然出现腹痛。查体:呼吸急促24次/min,心率108次/min,腹肌紧张,全腹部广泛压痛及反跳痛。急诊手术:腹腔内有新鲜胆汁,T型管膜性窦道形成不良,部分区域有缺损,胆汁由缺损处溢出,重新放置引流管。术后加强营养,6周后拔管,恢复良好。
, 百拇医药
    例2:女,38岁。T管拔除后34 d,突然腹痛8 h。46 d前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10 d造影显示,胆总管通畅无狭窄,无残留结石,12 d拔管。拔管后恢复顺利。发病前晚上突然出现剧烈腹痛,随后出现寒战、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查体:体温39.6 ℃,脉搏12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6 kPa。腹肌紧张,广泛压痛、反跳痛,上腹部为甚。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液体。诊断为急腹症,行剖腹探查。术 中 见 腹 腔 内 约 1 000 mL胆汁样液体,原T管引流所形成的膜性窦道自腹膜处离断,断端有胆汁溢出。处理:仍由原膜性窦道置入引流管,重新戳孔引出。术后6周拔管,恢复良好。

    例3:女,55岁。患结缔组织疾病,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阻塞性黄疸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6周拔管。拔管后4 h出现腹痛,随即高热、烦躁不安。术中见胆总管置T管缺损处未愈合,大网膜包裹、粘连不良,只形成部分膜性窦道。腹腔内有较多胆汁以及积液,重新放置T管,6个月拔管(2周后予以间断夹管)。
, http://www.100md.com
    2 讨 论

    T管技术是普通外科一项重要技术。肝、胆道术后放置T型管,一方面引流胆汁,另一方面起支撑胆管、促进膜性窦道形成的作用。T型管膜性窦道的完整形成是拔管后不致漏胆汁的保障。窦道一般在10~12 d形成,14 d左右拔管均不会出现意外情况。但如果患者有其他因素影响了窦道的形成,而此时拔管则可能出现意外。胆道术后胆总管内残留较多的细菌,而且毒力强。发生腹膜炎时,大量胆汁进入腹腔,感染不能局限,迅速扩散、加重。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则发生难以逆转的病理改变,并迅速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文献[1]报道,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恶病质及长期服用激素等抑制胶原纤维合成的药物,均影响窦道的形成。如果在此情况下常规2周拔管,则有可能发生胆漏。文献[2]报道,拔管后出现胆漏,与术中未用大网膜包裹T型管有关。我们收治的3例中,均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均用大网膜包裹T型管。于拔管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即出现腹痛,经不等时间后病情恶化,出现心动过速、发热和急性腹膜炎体征。例1为老年患者,营养较差,膜性窦道形成不良;例2为拔管后剧烈活动,引起膜性窦道断裂;例3为结缔组织疾病患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只形成部分窦道。考虑胆漏的发生与营养状况、服用激素等药物有关,与剧烈活动、增加腹压有关。3例均为女性,是否同性别和体内女性激素有关,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作者认为,如在临床上遇有高龄、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等情况的患者时,应特别注意预防胆漏的发生。术中应使用大网膜包裹好引流胶管并尽量缩短管道在腹腔内的行程。术后不过分强调2周拔管,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拔管的时间,拔管前常规夹管及造影,减少发生胆漏的机率。对青壮年病人,应特别交待清楚,术后3个月内尽量减少剧烈活动,减少增加腹压的活动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作者简介:王亭,男,1963年1月生,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9医院,043014

    参考文献

    1,俞晓明,郑英键.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6例教训分析.腹部外科,1997,10:188

    2,仵民宪,吴东.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16例分析.腹部外科,1998,11:281

    (收稿日期:1999-07-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