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药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6188
脑出血76例死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爱云 孙奉刚

    单位:李爱云(太原铁路中心医院 030013);孙奉刚(太原铁路中心医院 030013)

    关键词:

    山西医药杂志000337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现收集近10 a防治无效死亡的26例脑出血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脑出血76例均为住院病人,除有原发性脑出血之临床特征外,全部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4岁。小于50岁11例,50~70岁41例,70~80岁24例;活动时发病59例,安静时发病17例;昏迷58例,瞳孔不等大19例。出血部位:双基底节区出血2例,左基底节区出血24例,右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丘脑出血5例,桥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脑叶出血12例,外囊出血2例,2个部位以上出血9例。出血量按多田计算法,出血量≥50 mL者48例,破入脑室23例,出血量<50 mL者28例,破入脑室18例;破入脑室41例中有12例为全脑室铸型。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62例,平时未测过血压,发病当时血压高达24/16~29/20 kPa22例,眼底动脉硬化Ⅱ~Ⅲ度68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10例,肺气肿24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0例,并发脑病32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并在发病24 h以上有两个器官或系统以连锁序贯性或累加的形式相继和/或同时发生功能衰竭。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除严格控制过高血压外,还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对症、支持及防治感染等疗法,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11例,血肿穿刺及脑室引流术8例。

    1.3 死亡直接原因:脑疝37例,急性脑功能衰竭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5例,继发感染致休克2例;发病1 d内死亡26例,1周内死亡28例,2周内死亡13例,1个月内死亡9例。

    2 讨 论

    2.1 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与脑出血:本组76例中有明确高血压病史62例,平均年龄64岁,并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脑出血发病后血压持续升高,促使脑水肿发生,重者出现脑疝。为防止出血范围扩大或发生脑水肿,降低病死率,应降低过高的血压,从而说明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因此,积极推行高血压人群防治是大幅度降低脑出血发病率及病死率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2.2 年龄与病死率:本组死亡平均年龄64岁,表明年龄大,病死率高。因此,对于老年性自发性脑出血治疗,应采取积极慎重态度,对有手术指征者,应力求手术,且手术宜争取在严重脑水肿及脑疝形成前,一般在病后72 h内手术疗效最佳[1]
, 百拇医药
    2.3 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组病人年龄较大,平均年龄64岁,大部分病例有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等,其重要脏器储备功能差,应激和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治疗及发病过程中并发感染,电解质、酸碱失衡,低血容量状态及医源性因素等,严重影响了各主要脏器的正常代谢,使其功能下降。感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本组上消化道大出血5例,有学者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2]。因此,对于有胃病史,尤其是血肿破入脑室者,后者可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最危险的因素[3],应在治疗原发病时并用H2受体拮抗剂1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在脑出血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要降低病死率,除积极治疗原发病,还应综合治疗,补足每日的热量,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维持呼吸、血容量及心肺功能稳定,血压的调控亦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脑出血患者血压只要能维持在21/12 kPa以内即可。对于原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若血压在24/12.7 kPa以下,可不必干预,超过这一范围,则需采用抗高血压药治疗[4]。血压过低易引起灌注量不足,血压过高容易继续出血。
, 百拇医药
    2.4 血肿破入脑室与病死率:本组有41例(54.0%)出血破入脑室,其中12例为全脑室铸型,文献报道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较未破入脑室者明显增高,两者分别为52.9%及14.7%[5],而全脑室铸型病死率更高。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死率之关键。如血肿破入脑室,血凝块阻塞脑脊液通路,应行血肿清除加脑室持续引流,可使病死率大大降低。如血肿较大,又未破入脑室者,可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或血肿腔置管尿激酶引流术。

    2.5 早期治疗:本组1 d内病死例数占34.2%,1周内病死例数占71.0%,与文献[6]报道的前者42.1%~70.6%,后者72.8%~92.5%[7]的比例相近。结果提示早期积极治疗是降低脑出血病死率的关键之一。本组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占48.7%,因此,迅速有效解除脑受压及急性颅高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当因出血和/或水肿引起占位效应加重,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恶化时,需采用手术治疗[8]。如血肿穿刺引流术或脑血肿腔及健侧脑室双管引流术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9]
, 百拇医药
    目前,脑出血的防治还未有重大突破。总体上应进行综合性治疗,重点是去除血肿,减轻脑损害,最大限度恢复正常的功能,医师必须及早决定是否应该早期清除血肿,要结合病人的年龄、出血来源、血肿大小与解剖部位、最初的神经系统缺陷和一些致残因素来定手术[8]。手术有血肿穿刺抽吸、脑室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此外,还应当把对症治疗当作综合治疗方法,调控血压,抗脑水肿,降颅内压,改善脑营养代谢,防止并发症,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使体内调控、代偿机制重新发挥主导作用,疾病逆转,恢复就有可能。

    作者简介:李爱云,女,1966年6月生,主治医师,太原铁路中心医院,030013

    参考文献

    1,田增民,刘宗惠.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4):217

    2,王琴,李剑.急性脑血管病伴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4):248
, 百拇医药
    3,毛伯镛.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6):324

    4,黄海威,黄如训.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调控.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1):64

    5,王耀山.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与临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4,17(1):27

    6,黄汉辉.中青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及超早期手术治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13(6):329

    7,罗毅男.CT定位尿激酶溶解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8,5(4):241

    8,Julian T,Hoff MD.脑内出血的临床与实验.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1):1

    9,杨成义.脑血肿腔及健侧侧脑室双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3,19(6):327

    (收稿日期:2000-03-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