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药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6189
肝硬化患者231例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郭辛

    单位:郭辛(太原市传染病医院 030012)

    关键词:

    山西医药杂志000336 我国的病毒性肝炎中,肝硬化(HC)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与乙型肝炎(HBV)及丙型肝炎(HCV)病毒感染及其他原因有关。本文总结了肝硬化病人1 630例,其中死亡231例,病死率14.17%。现对死亡病例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评价和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1例HC死亡病例中,男性195例,占死亡总数的84.4%(195/231),女性36例,占15.6%(36/231)。年龄14~59岁177例,60岁以上54例。病程15 d~23 a。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 百拇医药
    1.2 实验室检查

    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抗-HBc IgM、抗-HCV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蛋白电泳、B超等。

    1.3 病因

    肝炎后肝硬化214例,占92.6%;酒精性肝硬化8例,占3.5%;胆汁淤积性肝硬化5例,占2.2%;肝豆状核变性致肝硬化3例,占1.3%;不明原因1例,占0.4%。

    1.4 临床与流行病学因素

    1.4.1 性别与肝硬化的关系:肝硬化与性别有关,男性的死亡总数高于女性,为5.4∶1(195/36)。

    1.4.2 年龄与肝硬化的关系:<14岁病死率为3.33%(2/60),15~59岁者病死率为13.97%(175/1 253),≥60岁者病死率为17.03%(54/317),因年龄较高,一般情况较差。
, 百拇医药
    1.4.3 病毒分型与肝硬化关系:乙型肝炎1 439例中死亡207例,病死率为14.38%。丙型肝炎55例中死亡5例,占9.1%。乙型与丙型混合感染8例中死亡2例,占25%。本组肝硬化的病原仍以HBV为主,混合感染中病死率最高(25%)。

    1.4.4 肝硬化与腹水的关系:本组1 630例肝硬化病人中有腹水者498例,死亡67例,病死率为14.45%;无腹水者1 132例,死亡164例,病死率14.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这一结果与以往观点不一致,通常认为有腹水者预后差,但实际结果提示腹水的出现与否与预后关系不大。

    1.4.5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与预后的关系:1 630例肝硬化患者中,死亡231例(14.17%)。死亡与存活患者TB分别为(312±62)μmol/L与(248±78)μmol/L。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TB为病程中最高值)。

    1.4.6 出血与预后的关系:本组1 630例肝硬化病人中有消化道出血者313例,死亡146例(其中首次出血致死24例,多次出血致死122例),病死率为46.65%,而总病死率为14.1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百拇医药
    1.5 死亡原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146例(63.20%),肝肾综合征53例(22.94%),肝性脑病21例(9.09%),脑水肿2例(0.87%)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HBPE)6例(2.60%),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3例(1.30%)。

    2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活动期肝硬化监护措施的建立,有关早期诊断实验室检查的进步,新的辅肝药物的问世,活动期肝硬化病死率似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并不很大。我国肝硬化的发生以病毒性肝炎为主,据专家报道[1]207例肝硬化病例中,病毒性肝炎引起者107例占52%,而本文231例肝硬化中有214例为病毒性肝炎,占92.6%,高于文献报道。而且引起肝硬化的病原以乙型肝炎为主,在214例肝炎肝硬化中乙型肝炎为207例,占96.73%,丙型肝炎5例占2.34%,这主要与乙型肝炎最易转成慢性,特别是经母婴垂直传播,携带者虽一时无明显症状,但一旦发病就可能形成肝硬化。国外报道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也较多,但本文HC死亡病例中只有5例,这可能与我们开展丙肝检测较晚有关。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死率(25%)明显高于单纯HBV者(14.38%),说明混合感染者的病情比单纯HBV感染者严重。输血及血制品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疾病,我国HBsAg阳性率高达10%~15%,献血人员人群抗-HCV阳性率也很高。而HBV与HCV混合感染是引起肝硬化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严格筛选献血员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及血制品在肝硬化防治上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晚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患者是由于肝脏严重损害,免疫功能下降,由门脉高压引起门-体分流和充血性胃肠病而引起。当临床肝硬化并发顽固性中量以上胸水,出现胸或腹痛不适,胸闷气短,胸水量迅速增加伴少尿或无尿、发烧时,应想到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的可能,进一步作血、胸水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培养即可诊断。本文出现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应引起注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死亡者TB明显高于存活者,而且随着TB的增高,其病死率也增高,表明血清TB也可反映肝炎肝硬化的预后。主要原因是肝炎肝硬化黄疸属于肝细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肝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

    通常认为HC的死亡归根到底是由于肝衰竭所致,但其直接死亡原因,却与肝衰竭的某些并发症有关。本组主要以上消化道大出血占首位,231例中有146例,占63.20%,临床观察出血量多少与死亡有直接关系。HC死亡的另一原因与黄疸始终不退,最后发展至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而死亡,本组占22.94%(53/231),应引起注意。其次为肝性脑病,占9.09%。
, 百拇医药
    本研究发现,有并发症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并发症越多,其病死率也越高。说明并发症严重影响HC的预后,HC并发三种以上并发症死亡率最高。积极防止和控制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能够明显改善HC的生存率,是降低HC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HC患者中男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可能更易患HC,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作者简介:郭辛,男,1950年11月生,副主任医师,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

    参考文献

    1,朱无难,夏德全.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0

    (收稿日期:2000-01-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