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导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6412
射频消融术中注射地西泮无效后二异丙酚静脉麻醉一例
http://www.100md.com 《医药导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季玉

    单位:430014 武汉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地西泮;二异丙酚;射频消融术;麻醉

    医药导报99023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5岁,体重90kg。因阵发性心悸15年,再发伴加重5d入院。体检:BP 23.94/15.96kPa,HR 80次/min,ECG示“预激综合征A型,STⅡ、Ⅲ、αvF、v5、v6下降0.05mV”,彩色B超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①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A型,心功能Ⅰ级。②原发性高血压,经口服药物治疗后BP 19.95/11.97kPa,HR 75次/min,心悸有所改善。预在局部麻醉下行置管心内电击射频消融房室旁路通道术。局部麻醉并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后,患者不入睡,高度紧张,不配合手术。先后再注射地西泮共40mg后仍烦躁,神志清,不能耐受手术。经麻醉科会诊后给予咪唑安定15 mg静脉注射,意识消失,但5min后全身躁动,手术无法进行。以后以异丙酚1mg/kg间断静脉注射进行麻醉,效果好,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中置口咽通气道,持续氧面罩低流量吸氧,保持自主呼吸,并用惠普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BP、SpO2、P。BP、P轻微下降。由于手术难度大,多次电击射频消融才成功。整个手术历时130min,共用二异丙酚450mg。停药后25min患者神志完全清醒,吐词清晰,对答如流。BP 15.96/9.31kPa,HR 70次/min,SpO2 100%。

    2 讨论

    心内电击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技术,术中一般用局部麻醉辅用芬太尼0.1 mg或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即可完成手术。本例情况较为少见。分析原因:地西泮与咪唑安定虽具有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但均无镇痛作用,不能消除术中不适感。且地西泮剂量偏大时偶可引起躁动、谵妄、兴奋等异常反应,可能与其增强中枢神经内多巴胺能系统作用或抑制胆碱能系统作用有关。咪唑安定效果虽优于地西泮,但作用时间短暂,这与其生物转化迅速及再分布有关。若再复合使用其它类镇静镇痛药恐有药物蓄积及苏醒延迟现象。二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速效、短效静脉麻醉药,作用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无明显蓄积现象,没有兴奋现象。对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轻微,一般不诱发心律失常,且没有显著的交感神经阻滞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拮抗作用[1]。故在使用其它方法无效后可进行二异丙酚静脉维持麻醉用于射频消融术。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7~329

    (1998-03-09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