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7066
动脉和静脉注射巴曲抗栓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连亚军 滕军放 聂乔斌 邱亚锋 李文才

    单位:

    连亚军 滕军放 李文才: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450052;聂乔斌: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内科,河南洛阳 471028;邱亚锋: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关键词:巴曲抗栓酶;脑梗死;动脉内输注;静脉内输注;爬行动物酶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990222 摘要 目的:比较动脉和静脉注射巴曲抗栓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巴曲抗栓酶治 疗脑梗死病人92例,其中动脉组43例,静脉组49例,另设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40与复方丹参)42例。结果:治疗后d21动脉组和静脉组有效率(均88%)与对照组(6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均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动脉和静脉注射巴曲抗栓酶后不同时间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巴曲 抗栓酶治疗92例中仅1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脑梗死安全和有效,动脉和静脉用药疗效无差异。
, 百拇医药
    巴曲抗栓酶[batroxobin(DF-521)]为治疗脑梗死的新药,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8]。静脉用药文献[9]报道较多,也有报道经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死[10],而动脉和静脉对比应用巴曲抗栓酶治疗脑梗死,未见文献报道。作者采用2种不同给药途径进行了脑梗死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起病至用药时间在72h内,经详细的询问病史和神经系 统检查及颅脑CT或MR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入选:(1)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者;(2)新近作过手术者;(3)有出血可能者;(4)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5)已用过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及抗凝剂者。将入选病例分为3组:颈动脉注射巴曲抗栓酶组(简称动脉组),静脉注射巴曲抗栓酶组(简称静脉组)及常规药物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动脉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56a±s 11a(33~71a)。静脉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60a±11a(42~84a)。对照组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58a±11a(38~86a)。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即应用右旋糖酐-40 500mL+复方丹参20mL,静脉 滴注,qd,连用2 wk,另可用脑细胞活化剂(脑复素、爱维治)。动脉组入院后立即在病灶侧颈动脉穿刺推注0.9% 氯化钠注射液100mL+巴曲抗栓酶10BU,30min左右注完。静脉组入院后即静脉应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100mL+巴曲抗栓酶10BU,1h左右滴完,d3,5各用巴曲抗栓酶5BU,(方法同上)。动脉组与静脉组的其他用药同对照组。3组中有脑水肿者应用脱水剂,有并发症者同时对症治疗。

    疗效评定 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21d,根据爱丁堡+斯堪的那维 亚评分法[12],对病 人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状态进行评分。疗效按该评分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 善),并结合病人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进行判定。生活能力状态分为0~7级。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或恢复到病前状态;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 :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8%。死亡。治疗前各组功能缺失评分:动脉组为16分±11分,静脉组为16分±11分,对照组为16分±10分。伴发病评分动脉组为9分±6分,静脉组为9分±6分,对照组为9分±6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总 有效率。
, 百拇医药
    结果

    1 治疗后21d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21d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 为88%,88%和64%,经多组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 动脉组和静脉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21d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死亡

    有效率
, http://www.100md.com
    动脉(n=43)

    11

    22

    5

    2

    1

    2

    88%e

    静脉(n=49)

    14

    21

    8

    2
, 百拇医药
    2

    2

    8%ae

    对照(n=42)

    7

    14

    6

    10

    4

    1

    64%

    3组经Ridit分析:=0.5,=0.4941,=0.6307。动脉组与静脉组相比:aP>0.05,动脉组;静脉组与对照组相比:eP<0.05。
, 百拇医药
    2 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比较 治疗后相同时间3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经t检验,动脉组、静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动脉组与静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后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失

    评分减少值(x±s,%) 组别

    治疗后1d

    3d

    7d

    14d

    21d

    动脉

    (n=43)
, 百拇医药
    2.0±1.6cg

    18±7cg

    37±24bg

    62±30cg

    (n=41)

    83±16cg

    (n=41)

    静脉

    (n=49)

    2.5±1.7f

    17±8f
, 百拇医药
    39±21f

    62±25f

    77±37f

    (n=47)

    对照

    (n=42)

    0.7±0.6

    5.9±2.9

    26±13

    44±21

    58±39

    (n=41)
, 百拇医药
    动脉组与对照组相比经t检验:bP<0.05,cP<0.01; 静脉组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fP<0.01;动脉组与静脉组相比经t检验:gP>0.05。

    3 不良反应 动脉组1例于发病后12h作颅脑CT未见异常,治疗后d7肢体瘫痪恢复正常,复查CT发现,在低密度的梗死灶中有点状高密度影即无症状性脑出血。静脉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

    讨论 治疗后21d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88%和 64%,前2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应用巴曲抗栓酶比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疗效更佳。本文结果显示:2种给药途径应用巴曲抗栓酶,其疗效及相同时间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巴曲抗栓酶应静脉点滴,而不必颈动脉推注。虽有动物实验表明颈动脉穿刺不会引起管壁损伤及斑块脱落[13],但对脑梗死病人,动脉穿刺用药是否会损伤动脉壁且引起斑块脱落,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不宜作为常规给药途径。治疗脑梗死,虽有报道发病超过6h,用巴曲抗栓酶仍有明显治疗效果[14],但重要的是超早期和早期治疗,而不必过分强调给药途径[15]。巴曲抗栓酶是高度安全的药物,本文仅动脉组1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是脑梗死引起出血还是动脉应用巴曲抗栓酶引起出血,有待研究。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匡培根,王国平,郎森阳.东菱克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新 药杂志 1994;3:36.

    2 吴萍嘉,赵 瑛,余慧贞,翁中芳,姚景莉,王晋杨.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 管疾病.新药与临床 1996; 15: 26-8.

    3 史承耀,周盛年,方英立,柴建玲,林 洁 .巴曲抗栓酶对高粘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新药与临床 1997; 16: 92.

    4 康舟军,张晓华.巴曲抗栓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新药与临床 1997; 16: 93-4.

    5 董利军,李月华,童建菁,孟 舒.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心钠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8; 17: 43-5.
, http://www.100md.com
    6 韩咏竹,王 训,杨任民.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8; 17: 45-7.

    7 范隆华,叶建荣,蒋俊豪,符伟国.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国新药与临床 杂志 1998; 17: 47-8.

    8 晏媛,郑萍,亢福顺.巴曲抗栓酶与尿激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比较.中国 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8; 178-9.

    9 谢瑞满,朱文炳,陈婕,范薇,郑小敏.巴曲抗栓酶与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比 较.新药与临床 1997; 16: 88-9.

    10 陈晓根.178例颈动脉药液加压滴注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体会.实用内科杂志 1987; 7: 14 6.

    1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 29: 379.
, http://www.100md.com
    1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 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381.

    13 李育臣,史伶兵,魏梅新.实验性动物穿刺病理改变及修复.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 12: 247.

    14 费兴昌,魏 俊.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h以上的疗效.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8; 17: 177-8.

    15 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主编.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文集.第1版.沈阳:沈阳出 版社;1995.p 17,21,60,70.

    1998年4月3日收稿 1998年7月6日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