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巯丙磺钠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抗菌剂402)解毒机制研究
作者:朱桐君 张春颖 陈醒言
单位:温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浙江温州 325027
关键词:二巯丙磺钠;乙基硫代磺酸乙酯;解毒药
二巯丙磺钠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摘要 目的:研究二巯丙磺钠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抗菌剂402, ethy l thioethylsulfonate, 简称ET)解毒机制。方法: 通过抑菌作用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小鼠耳急性炎症实验,巯基的化学鉴别和薄层层析,研究二巯丙磺钠对ET的化学性拮抗作用。结果: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可以使ET的抗菌作用、急性毒性和致炎作用明显减弱;2药混合后,溶液中二巯丙磺钠的巯基消失和ET的结构被破坏。结论: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呈现化学性拮抗作用。
Study of antidotal mechanism of sodium 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 on ethyl thioethylsulfonate
, 百拇医药
ZHU Tong-Jun, ZHANG Chun-Ying, CHEN Xing-Yan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ZHEJI ANG 325027)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antidotal mechanism of sodium dimercaptopropanesul fonate(Na-DMPS) on ethyl thioethylsulfonate(ET). METHODS: Exp eriments of antibacteri al action , acute toxicity on mice,acute inflammation on ears of mice, sul fhydryl groups detection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ere made to study the chemical antagonism of Na-DMPS on ET. RESULTS: After mixed ET and Na-DMPS, the antibacterial actio n of ET and its acute toxicity and inflammatory actio n were weakened significantly. Sulfhydryl groups of Na-DMPS vanished and the structure of ET was destroyed. CONCLUSIONS: Chemical r eaction occurres in the mixed liquid of ET and Na-DMPS. The chemical antagonism of Na-DMPS on ET is manifeste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odium 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 ethyl thioethylsul fonate; antidotes
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抗菌剂402,ethyl thioethylsulfonate, 简称ET),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是新型的有机硫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及催芽作用,但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农村广泛使用,对它的生产性和生活性中毒病例时有报道[1-3],陈醒言等采用二巯丙磺钠(sodium dimercaptop ropanesulfonate )试治对ET急性中毒动物显示良好的解救作用,并提出二巯丙磺钠与ET 在试管内混合后的解救作用更为显著,认为可能存在化学性拮抗作用[4],梁志强、潘国权等临床试用二巯丙磺钠救治ET急性中毒病人也获得良效[5,6]。为此,我们进行了解毒机制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药品、试剂与动物 ET(80 %乳油针剂2 mL/支,杭州西湖农药厂生产,批号940103),二巯丙磺钠注射液(每支0.125 g/2 mL,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970103),以上药品使用时均用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硝酸银(化学纯,上海试剂一厂生产,批号930216),硫酸铜(分析纯,兰溪化工厂生产,批号961019),亚硝酸钠(化学纯,北京红星化工厂生产,批号830418)。昆明种小鼠,由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由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
实验方法
1 二巯丙磺钠对ET抗菌作用的影响 在直径6 mm干燥灭菌滤纸片上,分别滴入 6.25%二巯丙磺钠、4% ET及6.25%二巯丙磺钠与8% ET的混合液(1∶1,v∶ v)各0.01 mL,每组16片,将滤纸片覆盖在分别接种有大肠肝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内各2片),置37℃孵育箱内孵育24 h,观察各组滤片的抑菌范围,抑菌范围作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二巯丙磺钠不同给药途径对ET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 小鼠60只,体重20.1 g ±s 1.2 g,♂♀兼用,按表1分组,ig ET剂量为 200 mg/kg,二巯丙磺钠 i p或ig,剂量为300 mg/kg,记录72 h死鼠数,各组死亡鼠数作χ2检验。
3 二巯丙磺钠对ET、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小鼠60只,体重24.5g±1.8 g,♂♀兼用,按表2分组给药,各组小鼠的左耳作对照,右耳滴涂4 % ET或二甲苯0. 03 mL/只致炎,局部滴涂6.25 %二巯丙磺钠或6.25 %二巯丙磺钠与8 % ET(1∶1 ,v∶v)混合液或ip二巯丙磺钠(300 mg/kg)0.03 mL 抗炎,各组小鼠致炎后2 h,颈椎脱臼致死,沿耳廓基线剪下2耳,用直径6 mm打孔器取下耳片称重, 2耳片重量差值为肿胀度,以左右耳片重量差值作t检验。
4 巯基的化学鉴别 配制测试液,Ⅰ组:6.25 %二巯丙磺钠 1 mL+蒸馏水6 mL; Ⅱ组:4 % ET 乳化液6 mL+蒸馏水1 mL; Ⅲ组:6.25 %二巯丙磺钠 1 mL+4 % ET乳化液6 mL。各组溶液混合5 min 后,每次各取0.5 mL分置4个试管内,根据上海市药品检测标准巯基鉴别法[7],各试管分别加入硝酸银、硫酸铜和亚硝酸钠试剂各数滴,观察各组(各试管)加入上述试剂后的显色反应。
, 百拇医药
5 薄层层析实验 硅胶G(200目)制板(110℃活化1.5 h),用毛细管分别取4 % ET 乳化液、6.25 %二巯丙磺钠溶液及8 % ET与6.25 %二巯丙磺钠混合液(1∶1,v∶ v)点样,干燥后置甲醇∶氯仿(1∶10,v∶v)展开剂中展开,用碘熏法显色,观察显色后斑点的位置。
结 果
二巯丙磺钠与ET液混合后对ET抗菌作用、急性毒性及致炎作用的影响
1 对ET抗菌作用的影响 在接种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琼脂培养基上,ET组的抑菌圈分别为26.0 mm±2.6 mm和35.0 mm±2.3 mm ,二巯丙磺钠单用组没有出现抑菌圈(6 mm),而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液组的抑菌圈分别为6.5 mm±0.1 mm和6. 7 mm±0.2 mm ,与ET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 对ET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 与对照组及二巯丙磺钠单用组比较,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ig,能非常明显的降低急性中毒小鼠死亡数,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二巯丙磺钠(Na-DMPS)不同给药途径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ET)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均n=20)
组别
解毒药剂量
(mg/kg)
给药途径
死亡鼠数
死亡率%
对照(ET)
20
100
Na-DMPS
300
, http://www.100md.com
ip
9c
45
Na-DMPS+ET
300
混合后ig
1cf
5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cP<0.01; Na-DMPS+ET混合液ig组与Na-DMPS ip组比较经χ2检验:fP<0.01。
3 对ET、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二巯丙磺钠对二甲苯的致炎性无对抗作用,对ET的致炎性有特异的对抗作用,其中以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液抗炎作用最强,见表2 。
, http://www.100md.com
化学鉴别 二巯丙磺钠组、ET组及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组各试管加入硝酸银、硫酸铜和亚硝酸钠试剂后,二巯丙磺钠组各试管分别呈现黄绿色(混浊)、深蓝色和橙红色,结果与巯基检测标准一致[7],ET组各试管分别呈现乳白色、微蓝色和乳白色。混合液组各试管分别呈现浅黄色、微蓝色和粉色,后2组均没有呈现检测标准中巯基所特有的显色反应。
表2 二巯丙磺钠(Na-DMPS)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ET)、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s,n=10)
组别
抗炎药剂量
给药时间
, 百拇医药
(min)
给药途径
2耳重量差
值(mg)
对照(ET)
8.5±1.3
Na-DMPS
300 mg/kg
致炎前20
ip
4.9±1.0b
Na-DMPS
, http://www.100md.com
6.25% 0.03 mL
致炎后20
右耳滴涂
4.8±2.0b
Na-DMPS+ET
混合后5
右耳滴涂
0.20±0.10cf
对照(二甲苯)
7.3±0.5
Na-DMPS
6.25% 0.03 mL
, 百拇医药
致炎后30
右耳滴涂
7.2±0.6g
各组与ET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bP<0.05,cP<0.01; Na-DMPS+ET混合液组与Na-DMPS各单用组比较经t检验:fP<0.01; Na-DMPS组与二甲苯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gP>0.05。
薄层层析 观察各组溶液点样显色后斑点的位置,结果二巯丙磺钠组显色斑点在点样原位,ET组显色斑点在Rf值0.70±0.06处,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液组在ET 组同位置处未发现有显色斑点,而在Rf值0.15±0.02 处有斑点显色。
讨 论
, 百拇医药
毒理、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二巯丙磺钠与ET在试管内混合后,可使ET 强大的抗菌作用明显减弱,也使ET的急性毒性及较强的致炎作用明显减弱,与二巯丙磺钠单用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二巯丙磺钠与ET在试管内发生了化学性拮抗。巯基的化学鉴别及薄层层析的实验结果表明,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混合液中二巯丙磺钠的巯基消失,混合液在ET Rf值0.70处的原有斑点消失,而Rf值0.15处有新斑点出现,提示ET的化学结构遭破坏。可能系二巯丙磺钠分子中的2个巯基与ET分子中的硫代磺酸酯基反应,使硫代磺酸酯基不能与机体细胞内的巯酶作用,从而保护了酶的活性,以维持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而发挥其特异的解毒作用。
ET属强酸类有机硫杀菌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口服ET急性中毒病人除了出现流涎、恶心、呕吐、烦燥不安、反复惊厥等中毒症状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喉、食管、胃及肠粘膜的水肿、糜烂出血等损伤,插胃管洗胃固然可以减少毒物的吸收,但可加重消化道粘膜的损伤,甚至引起穿孔,对病人带来严重的影响[1-3]。根据本实验结果所提供的解毒机制,我们建议对口服ET急性中毒病人除采用二巯丙磺钠 iv 或 im 解救外,还可应用 6.25 %二巯丙磺钠与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1∶10,v ∶v)由消化道滴入,如能使用喷雾技术,使二巯丙磺钠溶液气雾化,可加强穿透力,扩大接触面,更好地促进解毒药液和ET在消化道内直接发生化学性拮抗作用,不但可避免插胃管引起的损伤,而且可更大程度地提高救治效果。对 ET 药液外溅导致的局部皮肤粘膜灼伤、水肿、溃烂等损伤,可直接用 6.25%二巯丙磺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1 ∶ 10,v∶v)滴涂损伤部位(稀释液应密闭、避光冷藏保存),一般使用24 h后局部肿胀明显好转,作者也曾在我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指导1 例4 a小儿因咬碎ET安瓿,导致口腔粘膜及口唇周围皮肤肿胀、溃烂,局部应用6.25%二巯丙磺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 (1∶10,v∶v) q 2 h ,d 2 肿胀消退,3~4 d溃烂愈合出院,在接触ET的局部滴涂二巯丙磺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临床验证也已获得佳效[8],对生产和使用ET提供了可靠和安全的保证。
, http://www.100md.com
致谢 承蒙陈志康教授指导,周健民副教授协助完成化学实验。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393101; 获1998年浙江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龚理征(Gong LZ). 小儿402农药急性中毒4例. 浙江医学(Zhejiang Yi xue) 1994; 16:50.
2 郭立申(Guo LS). 小儿402农药中毒的临床分析. 中国农村医学(Zhongguo Nongcun Yixue ) 1993; 21(6):20-1.
3 黄 群(Huang Q), 陈 健(Chen J), 丁正琪(Ding ZQ). 农药401、402急性中毒(附6例报道). 中国农村医学(Zhongguo Nongcun Yixue) 1992; 20(1): 17-8.
, 百拇医药
4 陈醒言(Chen XY),林 丹(Lin D). 二巯基化合物对杀菌剂402急性中毒的解毒作用. 温州医学院学报(J Wenzhou Med Coll) 1997; 27:193-4.
5 梁志强(Liang ZQ), 林冬女(Lin DN).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愈杀菌剂402急性中毒1例. 温州医学院学报(J Wenzhou Med Coll) 1997; 27:154.
6 潘国权(Pan GQ), 陈 艳(Chen Y). 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小儿急性402农药中毒的体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Chin J Pract Pediatr) 1997; 12:249.
7 上海市卫生局, 编. 上海市药品标准;上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p 12.
8 余淑素(Yu SS), 刘一苇(Lu YW).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愈小儿杀菌剂402急性中毒8例. 温州医学院学报(J Wenzhou Med Coll) 1998; 28:149-50.
1999年2月3日收稿 1999年5月14日接受, 百拇医药
单位:温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浙江温州 325027
关键词:二巯丙磺钠;乙基硫代磺酸乙酯;解毒药
二巯丙磺钠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摘要 目的:研究二巯丙磺钠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抗菌剂402, ethy l thioethylsulfonate, 简称ET)解毒机制。方法: 通过抑菌作用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小鼠耳急性炎症实验,巯基的化学鉴别和薄层层析,研究二巯丙磺钠对ET的化学性拮抗作用。结果: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可以使ET的抗菌作用、急性毒性和致炎作用明显减弱;2药混合后,溶液中二巯丙磺钠的巯基消失和ET的结构被破坏。结论: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呈现化学性拮抗作用。
Study of antidotal mechanism of sodium 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 on ethyl thioethylsulfonate
, 百拇医药
ZHU Tong-Jun, ZHANG Chun-Ying, CHEN Xing-Yan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ZHEJI ANG 325027)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antidotal mechanism of sodium dimercaptopropanesul fonate(Na-DMPS) on ethyl thioethylsulfonate(ET). METHODS: Exp eriments of antibacteri al action , acute toxicity on mice,acute inflammation on ears of mice, sul fhydryl groups detection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ere made to study the chemical antagonism of Na-DMPS on ET. RESULTS: After mixed ET and Na-DMPS, the antibacterial actio n of ET and its acute toxicity and inflammatory actio n were weakened significantly. Sulfhydryl groups of Na-DMPS vanished and the structure of ET was destroyed. CONCLUSIONS: Chemical r eaction occurres in the mixed liquid of ET and Na-DMPS. The chemical antagonism of Na-DMPS on ET is manifeste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odium 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 ethyl thioethylsul fonate; antidotes
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抗菌剂402,ethyl thioethylsulfonate, 简称ET),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是新型的有机硫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及催芽作用,但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农村广泛使用,对它的生产性和生活性中毒病例时有报道[1-3],陈醒言等采用二巯丙磺钠(sodium dimercaptop ropanesulfonate )试治对ET急性中毒动物显示良好的解救作用,并提出二巯丙磺钠与ET 在试管内混合后的解救作用更为显著,认为可能存在化学性拮抗作用[4],梁志强、潘国权等临床试用二巯丙磺钠救治ET急性中毒病人也获得良效[5,6]。为此,我们进行了解毒机制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药品、试剂与动物 ET(80 %乳油针剂2 mL/支,杭州西湖农药厂生产,批号940103),二巯丙磺钠注射液(每支0.125 g/2 mL,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970103),以上药品使用时均用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硝酸银(化学纯,上海试剂一厂生产,批号930216),硫酸铜(分析纯,兰溪化工厂生产,批号961019),亚硝酸钠(化学纯,北京红星化工厂生产,批号830418)。昆明种小鼠,由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由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
实验方法
1 二巯丙磺钠对ET抗菌作用的影响 在直径6 mm干燥灭菌滤纸片上,分别滴入 6.25%二巯丙磺钠、4% ET及6.25%二巯丙磺钠与8% ET的混合液(1∶1,v∶ v)各0.01 mL,每组16片,将滤纸片覆盖在分别接种有大肠肝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内各2片),置37℃孵育箱内孵育24 h,观察各组滤片的抑菌范围,抑菌范围作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二巯丙磺钠不同给药途径对ET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 小鼠60只,体重20.1 g ±s 1.2 g,♂♀兼用,按表1分组,ig ET剂量为 200 mg/kg,二巯丙磺钠 i p或ig,剂量为300 mg/kg,记录72 h死鼠数,各组死亡鼠数作χ2检验。
3 二巯丙磺钠对ET、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小鼠60只,体重24.5g±1.8 g,♂♀兼用,按表2分组给药,各组小鼠的左耳作对照,右耳滴涂4 % ET或二甲苯0. 03 mL/只致炎,局部滴涂6.25 %二巯丙磺钠或6.25 %二巯丙磺钠与8 % ET(1∶1 ,v∶v)混合液或ip二巯丙磺钠(300 mg/kg)0.03 mL 抗炎,各组小鼠致炎后2 h,颈椎脱臼致死,沿耳廓基线剪下2耳,用直径6 mm打孔器取下耳片称重, 2耳片重量差值为肿胀度,以左右耳片重量差值作t检验。
4 巯基的化学鉴别 配制测试液,Ⅰ组:6.25 %二巯丙磺钠 1 mL+蒸馏水6 mL; Ⅱ组:4 % ET 乳化液6 mL+蒸馏水1 mL; Ⅲ组:6.25 %二巯丙磺钠 1 mL+4 % ET乳化液6 mL。各组溶液混合5 min 后,每次各取0.5 mL分置4个试管内,根据上海市药品检测标准巯基鉴别法[7],各试管分别加入硝酸银、硫酸铜和亚硝酸钠试剂各数滴,观察各组(各试管)加入上述试剂后的显色反应。
, 百拇医药
5 薄层层析实验 硅胶G(200目)制板(110℃活化1.5 h),用毛细管分别取4 % ET 乳化液、6.25 %二巯丙磺钠溶液及8 % ET与6.25 %二巯丙磺钠混合液(1∶1,v∶ v)点样,干燥后置甲醇∶氯仿(1∶10,v∶v)展开剂中展开,用碘熏法显色,观察显色后斑点的位置。
结 果
二巯丙磺钠与ET液混合后对ET抗菌作用、急性毒性及致炎作用的影响
1 对ET抗菌作用的影响 在接种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琼脂培养基上,ET组的抑菌圈分别为26.0 mm±2.6 mm和35.0 mm±2.3 mm ,二巯丙磺钠单用组没有出现抑菌圈(6 mm),而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液组的抑菌圈分别为6.5 mm±0.1 mm和6. 7 mm±0.2 mm ,与ET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 对ET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 与对照组及二巯丙磺钠单用组比较,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ig,能非常明显的降低急性中毒小鼠死亡数,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二巯丙磺钠(Na-DMPS)不同给药途径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ET)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均n=20)
组别
解毒药剂量
(mg/kg)
给药途径
死亡鼠数
死亡率%
对照(ET)
20
100
Na-DMPS
300
, http://www.100md.com
ip
9c
45
Na-DMPS+ET
300
混合后ig
1cf
5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cP<0.01; Na-DMPS+ET混合液ig组与Na-DMPS ip组比较经χ2检验:fP<0.01。
3 对ET、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二巯丙磺钠对二甲苯的致炎性无对抗作用,对ET的致炎性有特异的对抗作用,其中以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液抗炎作用最强,见表2 。
, http://www.100md.com
化学鉴别 二巯丙磺钠组、ET组及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组各试管加入硝酸银、硫酸铜和亚硝酸钠试剂后,二巯丙磺钠组各试管分别呈现黄绿色(混浊)、深蓝色和橙红色,结果与巯基检测标准一致[7],ET组各试管分别呈现乳白色、微蓝色和乳白色。混合液组各试管分别呈现浅黄色、微蓝色和粉色,后2组均没有呈现检测标准中巯基所特有的显色反应。
表2 二巯丙磺钠(Na-DMPS)对乙基硫代磺酸乙酯(ET)、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s,n=10)
组别
抗炎药剂量
给药时间
, 百拇医药
(min)
给药途径
2耳重量差
值(mg)
对照(ET)
8.5±1.3
Na-DMPS
300 mg/kg
致炎前20
ip
4.9±1.0b
Na-DMPS
, http://www.100md.com
6.25% 0.03 mL
致炎后20
右耳滴涂
4.8±2.0b
Na-DMPS+ET
混合后5
右耳滴涂
0.20±0.10cf
对照(二甲苯)
7.3±0.5
Na-DMPS
6.25% 0.03 mL
, 百拇医药
致炎后30
右耳滴涂
7.2±0.6g
各组与ET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bP<0.05,cP<0.01; Na-DMPS+ET混合液组与Na-DMPS各单用组比较经t检验:fP<0.01; Na-DMPS组与二甲苯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gP>0.05。
薄层层析 观察各组溶液点样显色后斑点的位置,结果二巯丙磺钠组显色斑点在点样原位,ET组显色斑点在Rf值0.70±0.06处,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液组在ET 组同位置处未发现有显色斑点,而在Rf值0.15±0.02 处有斑点显色。
讨 论
, 百拇医药
毒理、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二巯丙磺钠与ET在试管内混合后,可使ET 强大的抗菌作用明显减弱,也使ET的急性毒性及较强的致炎作用明显减弱,与二巯丙磺钠单用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二巯丙磺钠与ET在试管内发生了化学性拮抗。巯基的化学鉴别及薄层层析的实验结果表明,二巯丙磺钠与ET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混合液中二巯丙磺钠的巯基消失,混合液在ET Rf值0.70处的原有斑点消失,而Rf值0.15处有新斑点出现,提示ET的化学结构遭破坏。可能系二巯丙磺钠分子中的2个巯基与ET分子中的硫代磺酸酯基反应,使硫代磺酸酯基不能与机体细胞内的巯酶作用,从而保护了酶的活性,以维持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而发挥其特异的解毒作用。
ET属强酸类有机硫杀菌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口服ET急性中毒病人除了出现流涎、恶心、呕吐、烦燥不安、反复惊厥等中毒症状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喉、食管、胃及肠粘膜的水肿、糜烂出血等损伤,插胃管洗胃固然可以减少毒物的吸收,但可加重消化道粘膜的损伤,甚至引起穿孔,对病人带来严重的影响[1-3]。根据本实验结果所提供的解毒机制,我们建议对口服ET急性中毒病人除采用二巯丙磺钠 iv 或 im 解救外,还可应用 6.25 %二巯丙磺钠与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1∶10,v ∶v)由消化道滴入,如能使用喷雾技术,使二巯丙磺钠溶液气雾化,可加强穿透力,扩大接触面,更好地促进解毒药液和ET在消化道内直接发生化学性拮抗作用,不但可避免插胃管引起的损伤,而且可更大程度地提高救治效果。对 ET 药液外溅导致的局部皮肤粘膜灼伤、水肿、溃烂等损伤,可直接用 6.25%二巯丙磺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1 ∶ 10,v∶v)滴涂损伤部位(稀释液应密闭、避光冷藏保存),一般使用24 h后局部肿胀明显好转,作者也曾在我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指导1 例4 a小儿因咬碎ET安瓿,导致口腔粘膜及口唇周围皮肤肿胀、溃烂,局部应用6.25%二巯丙磺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 (1∶10,v∶v) q 2 h ,d 2 肿胀消退,3~4 d溃烂愈合出院,在接触ET的局部滴涂二巯丙磺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液,临床验证也已获得佳效[8],对生产和使用ET提供了可靠和安全的保证。
, http://www.100md.com
致谢 承蒙陈志康教授指导,周健民副教授协助完成化学实验。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393101; 获1998年浙江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龚理征(Gong LZ). 小儿402农药急性中毒4例. 浙江医学(Zhejiang Yi xue) 1994; 16:50.
2 郭立申(Guo LS). 小儿402农药中毒的临床分析. 中国农村医学(Zhongguo Nongcun Yixue ) 1993; 21(6):20-1.
3 黄 群(Huang Q), 陈 健(Chen J), 丁正琪(Ding ZQ). 农药401、402急性中毒(附6例报道). 中国农村医学(Zhongguo Nongcun Yixue) 1992; 20(1): 17-8.
, 百拇医药
4 陈醒言(Chen XY),林 丹(Lin D). 二巯基化合物对杀菌剂402急性中毒的解毒作用. 温州医学院学报(J Wenzhou Med Coll) 1997; 27:193-4.
5 梁志强(Liang ZQ), 林冬女(Lin DN).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愈杀菌剂402急性中毒1例. 温州医学院学报(J Wenzhou Med Coll) 1997; 27:154.
6 潘国权(Pan GQ), 陈 艳(Chen Y). 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小儿急性402农药中毒的体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Chin J Pract Pediatr) 1997; 12:249.
7 上海市卫生局, 编. 上海市药品标准;上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p 12.
8 余淑素(Yu SS), 刘一苇(Lu YW).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愈小儿杀菌剂402急性中毒8例. 温州医学院学报(J Wenzhou Med Coll) 1998; 28:149-50.
1999年2月3日收稿 1999年5月14日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