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巴曲抗栓酶在治疗脑梗死中的增强作用
作者:孙延芹 钟尹元 张长利 钟尚乾
单位:聊城地区第二医院,山东聊城252600
关键词:黄芪;巴曲抗栓酶;脑梗死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990621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2例经CT证实的脑梗死病人分2组,常规治疗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54 a ± s 5 a)给予20%甘露醇250~500 mL/d×5~7 d、巴曲抗栓酶d 1用10 BU,d 3 和d 5用5 BU、胞磷胆碱1.0~1.5 g/d×10~14 d均静脉滴注;黄芪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 21例,年龄54 a±6 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40 mL/d, 静脉滴注10~14 d。结果:黄芪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wk 1, 2, 4末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 0分±9分和20分±11分(P>0.05); 12分±8分和14分±9分(P>0.0 5); 9分±10分和13分±9分 (P<0.05); 5分±6分和9分±11分(P<0.01); 黄芪组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67%和27%,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使脑梗死病人的近期总显效率明显提高。
, 百拇医药
巴曲抗栓酶多用于急性脑梗死[1],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已有报道[2]。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是否有增强作用。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自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入选的102例病人,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52 a±s 7 a(44~72 a)。所有病人均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且为发病1~3 d内的住院病人,皆为首次发病。凡年龄>73 a、有意识障碍、CT为混合性卒中、3 mo内有大手术史和出血病史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均排除在外。
2 分组 102例病人按入选的单日或双日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组。常规治疗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54 a±5 a(46~72 a), 有高血压史30例,糖尿病史16例,冠心病史14例。经CT证实,基底节区梗死26例,脑叶梗死16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5例;黄芪组54 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54 a±6 a(44~72 a), 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8例,冠心病史11例。经CT证实,基底节区梗死30例,脑叶梗死17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6例。2组病人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病情无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3 给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250~500 mL/d静脉滴注(静滴)5~7 d, 巴曲抗栓酶(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进口许可证号X930498)d 1用10 BU,d 3和d 5用5 BU 均静滴,胞磷胆碱1.0~1.5 g/d, 静滴10~14 d。黄芪组除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从入院首日即给予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批号961006,971111,每2 mL含黄芪4g)30~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滴,qd, 连用10~14 d。
4 观测指标 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wk 1, 2, 4末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并进行2组间及组内自身对照的比较;观察wk 4末的临床疗效,按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值的减低率(即神经功能改善率) 进行评定。改善91%~100%者为基本治愈;46%~90%者为显效;18%~45%者为好转;0~17% 者为无效;0以下为恶化。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wk 2, 4末的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小板计数(PL)及凝血因子I(FG); 观察部分病人用药前及wk 4末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 百拇医药
5 统计学处理 2组间临床疗效等级资料的比较用Ridit分析;组间及组内自身对照的计量比较用t检验。
结果
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 黄芪组和常规治疗组经1 wk治疗后其神经功能都有改善,且2组间无明显差异;而wk 2, 4末,黄芪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wk 1末
, 百拇医药
wk 2末
wk 4末
常规治疗
48
20±11
14±9b
13±9b
9±11c
黄芪
54
20±9d
12±8bd
, 百拇医药
9±10be
5±6cf
组内自身对照比较:bP<0.05,cP<0.01。2组组间比较经t检验:dP>0.05,eP<0.05,fP<0.01 。
2 2组治疗后wk 4末临床疗效比较 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wk 4末临床疗效评价[例(%)]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 百拇医药
好转
无效
恶化
常规治疗
48
7(15)
6(13)
29(60)
5(10)
1(2)
0.6794
黄芪
, 百拇医药
54
22(41)
14(26)
11(20)
7(13)
0
0.5b
经Ridit分析:bP<0.05。
黄芪组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好转)为87%(47/54), 常规治疗组为88%(42/48),2组相比(χ2检验)P>0.05, 差异无显著意义。黄芪组总显效率(基本治愈+显效) 为67%(36/54), 常规治病组为27%(13/48), 2组相比(χ2检验)P<0.01,黄芪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 百拇医药
3 2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因子I的变化 2组对BT,CT,PL无明显影响,在用药后wk 2和wk 4末的FG均明显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I的变化(±s) 项目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wk 2末
差值
wk 4末
, 百拇医药
差值
BT(min)
常规治疗
48
1.53±0.18
1.43±0.18
-0.10±0.18a
1.47±0.18
-0.07±0.17a
黄芪
54
1.51±0.19
, http://www.100md.com
1.42±0.16
-0.09±0.18ad
1.45±0.17
-0.07± 0.19ad
CT(min)
常规治疗
48
1.49±0.19
1.57±0.18
0.08±0.19a
1.55±0.16
, 百拇医药
0.06±0.17a
黄芪
54
1.50±0.18
1.59±0.21
0.09±0.20ad
1.57±0.19
0.08±0.19ad
PL(109/L)
常规治疗
48
, 百拇医药
197±31
189±27
-8±20a
193±28
-5±19a
黄芪
54
199±27
194±28
-5±19ad
197±29
-3±20ad
, 百拇医药
FG(g/L)
常规治疗
48
5.7±1.4
3.9±1.3
-1.8±1.5c
4.7±1.0
-1.0±1.2b
黄芪
54
5.9±1.5
3.9±1.1
, http://www.100md.com
-2.1±1.4cd
5 .1±1.1
-0.8±1.3bd
组内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aP>0.05,bP<0. 05 ,cP<0.01; 治疗后组间比较经t检验:dP>0. 05。
4 2组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的变化 2组病人治疗后wk 4末,血细胞比容、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都有明显改善,但2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的变化(±s) 组别
, 百拇医药
疗程
血细胞比容
全血粘度(mPa.s)
血浆粘度(mPa.s)
高切(100.s-1)
低切(10.s-1)
高切(100.s-1)
常规治疗
治疗前
0.47±0.06
, 百拇医药
6.8±0.5
10.9±1.3
1.82±0.25
(n=46)
治疗wk 4末
0.42±0.06
5.8±0.4
7.8±0.6
1.61±0.17
差值
0.06±0.06b
0.9±0.4c
, 百拇医药
3.1±0.8b
0.21±0.16b
黄芪
治疗前
0.48±0.05
6.9±0.5
10.2±1.2
1.90±0.20
(n=50)
治疗wk 4末
0.40±0.03
5.7±0.3
, http://www.100md.com
7.3±0.4
1.52±0.15
差值
0.08±0.04bd
0.8±0.4cd
2.9±0.6bd
0.37±0. 16bd
组内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bP<0.05,cP<0. 01;组间治疗后对应值经t检验:dP>0.05。
讨论 本文结果再次证明巴曲抗栓酶有益于急性脑梗死早期的血栓溶解,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3,4]。早期加用黄芪注射液使其显效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的改善亦显著提高,可能与其稳定细胞膜、扩张小血管、强化抗凝活性及清除缺血缺氧和再灌注自由基损伤有关[5-7]。巴曲抗栓酶使血栓部分溶解,与黄芪注射液的合用有利于迟发性神经损伤的修复,降低脑梗死病人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匡培根,王国平,郎森阳,等. 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国新药杂志 1994;13:36-41.
2 张博爱,阎福岭,王建平,等. 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新药与临床 1998;17:41-3.
3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IST). A randomised trial of aspirin, subcutane ous heparin, both, or neither among 19435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L ancet 1997; 349: 1569-73.
4 CAST. Ra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aspirin use in 20000 patient 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Lancet 1997; 349: 1641-5.
, 百拇医药
5 孙延芹,钟尹元,王者宁,常以芳,孙一荣,孔庆锋. Effect of HUANGQI injection on pain score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 ctoris.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7;18:268-75.
6 钟尹元,许恒忠. 黄芪注射液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 山东医药工业1989;6(4):27-3 2.
7 钟尹元,孙延芹,周杰忠,陈 立. 黄芪注射液合并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6 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633-4.
1998年9月9日收稿 1998年12月4日接受, 百拇医药
单位:聊城地区第二医院,山东聊城252600
关键词:黄芪;巴曲抗栓酶;脑梗死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990621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2例经CT证实的脑梗死病人分2组,常规治疗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54 a ± s 5 a)给予20%甘露醇250~500 mL/d×5~7 d、巴曲抗栓酶d 1用10 BU,d 3 和d 5用5 BU、胞磷胆碱1.0~1.5 g/d×10~14 d均静脉滴注;黄芪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 21例,年龄54 a±6 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40 mL/d, 静脉滴注10~14 d。结果:黄芪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wk 1, 2, 4末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 0分±9分和20分±11分(P>0.05); 12分±8分和14分±9分(P>0.0 5); 9分±10分和13分±9分 (P<0.05); 5分±6分和9分±11分(P<0.01); 黄芪组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67%和27%,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使脑梗死病人的近期总显效率明显提高。
, 百拇医药
巴曲抗栓酶多用于急性脑梗死[1],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已有报道[2]。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是否有增强作用。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自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入选的102例病人,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52 a±s 7 a(44~72 a)。所有病人均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且为发病1~3 d内的住院病人,皆为首次发病。凡年龄>73 a、有意识障碍、CT为混合性卒中、3 mo内有大手术史和出血病史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均排除在外。
2 分组 102例病人按入选的单日或双日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组。常规治疗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54 a±5 a(46~72 a), 有高血压史30例,糖尿病史16例,冠心病史14例。经CT证实,基底节区梗死26例,脑叶梗死16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5例;黄芪组54 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54 a±6 a(44~72 a), 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8例,冠心病史11例。经CT证实,基底节区梗死30例,脑叶梗死17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6例。2组病人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病情无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3 给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250~500 mL/d静脉滴注(静滴)5~7 d, 巴曲抗栓酶(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进口许可证号X930498)d 1用10 BU,d 3和d 5用5 BU 均静滴,胞磷胆碱1.0~1.5 g/d, 静滴10~14 d。黄芪组除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从入院首日即给予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批号961006,971111,每2 mL含黄芪4g)30~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滴,qd, 连用10~14 d。
4 观测指标 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wk 1, 2, 4末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并进行2组间及组内自身对照的比较;观察wk 4末的临床疗效,按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值的减低率(即神经功能改善率) 进行评定。改善91%~100%者为基本治愈;46%~90%者为显效;18%~45%者为好转;0~17% 者为无效;0以下为恶化。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wk 2, 4末的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小板计数(PL)及凝血因子I(FG); 观察部分病人用药前及wk 4末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 百拇医药
5 统计学处理 2组间临床疗效等级资料的比较用Ridit分析;组间及组内自身对照的计量比较用t检验。
结果
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 黄芪组和常规治疗组经1 wk治疗后其神经功能都有改善,且2组间无明显差异;而wk 2, 4末,黄芪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wk 1末
, 百拇医药
wk 2末
wk 4末
常规治疗
48
20±11
14±9b
13±9b
9±11c
黄芪
54
20±9d
12±8bd
, 百拇医药
9±10be
5±6cf
组内自身对照比较:bP<0.05,cP<0.01。2组组间比较经t检验:dP>0.05,eP<0.05,fP<0.01 。
2 2组治疗后wk 4末临床疗效比较 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wk 4末临床疗效评价[例(%)]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 百拇医药
好转
无效
恶化
常规治疗
48
7(15)
6(13)
29(60)
5(10)
1(2)
0.6794
黄芪
, 百拇医药
54
22(41)
14(26)
11(20)
7(13)
0
0.5b
经Ridit分析:bP<0.05。
黄芪组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好转)为87%(47/54), 常规治疗组为88%(42/48),2组相比(χ2检验)P>0.05, 差异无显著意义。黄芪组总显效率(基本治愈+显效) 为67%(36/54), 常规治病组为27%(13/48), 2组相比(χ2检验)P<0.01,黄芪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 百拇医药
3 2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因子I的变化 2组对BT,CT,PL无明显影响,在用药后wk 2和wk 4末的FG均明显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I的变化(±s) 项目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wk 2末
差值
wk 4末
, 百拇医药
差值
BT(min)
常规治疗
48
1.53±0.18
1.43±0.18
-0.10±0.18a
1.47±0.18
-0.07±0.17a
黄芪
54
1.51±0.19
, http://www.100md.com
1.42±0.16
-0.09±0.18ad
1.45±0.17
-0.07± 0.19ad
CT(min)
常规治疗
48
1.49±0.19
1.57±0.18
0.08±0.19a
1.55±0.16
, 百拇医药
0.06±0.17a
黄芪
54
1.50±0.18
1.59±0.21
0.09±0.20ad
1.57±0.19
0.08±0.19ad
PL(109/L)
常规治疗
48
, 百拇医药
197±31
189±27
-8±20a
193±28
-5±19a
黄芪
54
199±27
194±28
-5±19ad
197±29
-3±20ad
, 百拇医药
FG(g/L)
常规治疗
48
5.7±1.4
3.9±1.3
-1.8±1.5c
4.7±1.0
-1.0±1.2b
黄芪
54
5.9±1.5
3.9±1.1
, http://www.100md.com
-2.1±1.4cd
5 .1±1.1
-0.8±1.3bd
组内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aP>0.05,bP<0. 05 ,cP<0.01; 治疗后组间比较经t检验:dP>0. 05。
4 2组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的变化 2组病人治疗后wk 4末,血细胞比容、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都有明显改善,但2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的变化(±s) 组别
, 百拇医药
疗程
血细胞比容
全血粘度(mPa.s)
血浆粘度(mPa.s)
高切(100.s-1)
低切(10.s-1)
高切(100.s-1)
常规治疗
治疗前
0.47±0.06
, 百拇医药
6.8±0.5
10.9±1.3
1.82±0.25
(n=46)
治疗wk 4末
0.42±0.06
5.8±0.4
7.8±0.6
1.61±0.17
差值
0.06±0.06b
0.9±0.4c
, 百拇医药
3.1±0.8b
0.21±0.16b
黄芪
治疗前
0.48±0.05
6.9±0.5
10.2±1.2
1.90±0.20
(n=50)
治疗wk 4末
0.40±0.03
5.7±0.3
, http://www.100md.com
7.3±0.4
1.52±0.15
差值
0.08±0.04bd
0.8±0.4cd
2.9±0.6bd
0.37±0. 16bd
组内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bP<0.05,cP<0. 01;组间治疗后对应值经t检验:dP>0.05。
讨论 本文结果再次证明巴曲抗栓酶有益于急性脑梗死早期的血栓溶解,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3,4]。早期加用黄芪注射液使其显效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的改善亦显著提高,可能与其稳定细胞膜、扩张小血管、强化抗凝活性及清除缺血缺氧和再灌注自由基损伤有关[5-7]。巴曲抗栓酶使血栓部分溶解,与黄芪注射液的合用有利于迟发性神经损伤的修复,降低脑梗死病人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匡培根,王国平,郎森阳,等. 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国新药杂志 1994;13:36-41.
2 张博爱,阎福岭,王建平,等. 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新药与临床 1998;17:41-3.
3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IST). A randomised trial of aspirin, subcutane ous heparin, both, or neither among 19435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L ancet 1997; 349: 1569-73.
4 CAST. Ra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aspirin use in 20000 patient 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Lancet 1997; 349: 1641-5.
, 百拇医药
5 孙延芹,钟尹元,王者宁,常以芳,孙一荣,孔庆锋. Effect of HUANGQI injection on pain score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 ctoris.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7;18:268-75.
6 钟尹元,许恒忠. 黄芪注射液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 山东医药工业1989;6(4):27-3 2.
7 钟尹元,孙延芹,周杰忠,陈 立. 黄芪注射液合并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6 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633-4.
1998年9月9日收稿 1998年12月4日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