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喹酮2种片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
作者:王素如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院 惠侨科,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格列喹酮;磺酰脲化合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药物疗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00531 [摘要] 目的:比较2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病人共138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4±s 6) a。B组70例,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2±8) a。A组用天津药物研究院制造的格列喹酮,剂量(110±82) mg.d-1;B组用北京第六制药厂与德国勃林格翰公司制造的格列喹酮,剂量(108±77) mg.d-1。结果:治疗后A组空腹血糖下降到(8.7±2.5) mmol.L-1,餐后2 h血糖下降到(10±4) mmol.L-1;B组空腹血糖下降到(9±4) mmol.L-1,餐后2 h血糖下降到(10±4) mmol.L-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2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服用方便。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977.15;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669(2000)05-0417-02
格列喹酮(gliquidone)是德国Boehringer-Ingelheim公司开发的第2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现已由天津药物研究院试制成功并已生产投入临床使用。其作用机制为: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胰岛素的作用[1,2]。为了进一步评价其疗效,我院于1996年4月~1997年10月应用天津产品格列喹酮治疗68例2型糖尿病。
病例选择 138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年龄(47±s7) a(43~69 a),男性70例,女性68例,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9±6) a;病程(4±3) a(2.5~9 a),有6例未经治疗的新病人,体重(67±7) kg,空腹血糖为(11±4) mmol.L-1,餐后2 h血糖(14±5) mmol.L-1,24 h尿糖(0.39±0.25) mmol,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为(10.5±2.0) %,24 h尿蛋白为(0.6±0.7) g;B组70例,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7±8) a。病程(3±4) a(2~8 a),体重(65±7) kg,空腹血糖为(12±4) mmol.L-1,餐后2 h血糖(5±5) mmol.L-1,24 h尿糖为(0.39±0.24) mmol,GHbA1c为(10.5±1.6) %,24 h尿蛋白为(0.5±0.3) g。2组在上述项目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A组用天津药物研究院研制的格列喹酮(批号 930093,每片30 mg);B组用北京第六制药厂与德国勃林格翰公司合作制造的格列喹酮(商品名糖适平,批号950906,批准文号94卫药准字J-08号,每片30 mg)。治疗前禁用一切降血糖药物或能影响血糖的药物。以前接受过治疗的病人,治疗前至少应观察2 wk;未接受过治疗的病人在进入治疗前均先观察1 mo,同时对病人进行饮食控制。对照期结束前连续检测2次空腹及餐后血糖,证实血糖水平稳定即可进入治疗期。治疗开始时,从未治疗过的病人用药的起始剂量为15~30 mg.d-1,治疗过的病人起始剂量参照原用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疗效改换成格列喹酮,依照血糖等指标检测,每周调整剂量1次,直至血糖、尿糖达到满意水平或最大允许量(本组最大剂量为240 mg.d-1),剂量调整一般不超过2 mo,剂量恒定后继续维持治疗至少1 mo以上,A组病人剂量范围30~240 mg.d-1,平均(110±82) mg.d-1;B组病人剂量范围30~240 mg.d-1,平均(108±77) mg.d-1,2组病人所用药物剂量相似,期间不能合用其他降血糖药物(包括双胍类药物)或能影响血糖的药物。
, http://www.100md.com
观察项目 治疗开始后每1~2 wk(调整剂量期为每1 wk,剂量恒定后每2 wk)各检测1次空腹及餐后2 h血糖、24 h尿糖定量及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血、尿常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应每2 wk随访病人1次。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空腹血糖降至3.3 mmol.L-1或降低30 %以上,餐后2 h血糖降至3.3 mmol.L-1或降低30 %以上,24 h尿糖定量<0.06 mmol.d-1或降低30 %以上。有效:空腹血糖降至1.1~3.2 mmol.L-1或降低10 %~29 %,餐后2 h血糖降至1.1~3.2 mmol.L-1或降低10 %~29 %,24 h尿糖0.06~0.14 mmol.d-1或降低10 %~29 %。无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1.1 mmol.L-1或降低<10 %,24 h尿糖>0.14 mmol.d-1或无变化。
, 百拇医药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组间及配对t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结果
1 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2组治疗效果见表1。2组疗效对比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s) 项目
A 组 (n=68)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 百拇医药 空腹血糖/mmol.L-1
11
±4
8.7
±2.5
-3
±3c
餐后2 h血糖/mmol.L-1
14
±5
10
±4
, http://www.100md.com
-5
±5
尿糖/mol.d-1
0.06
±0.05
0.04
±0.03
-0.02
±0.03c
GHbA1c/%
10.5
±2.0
, http://www.100md.com
7.4
±1.2
-3.1
±1.9c
胆固醇/mmol.L-1
4.8
±0.6
4.1
±0.5a
-0.7
±0.8a
, http://www.100md.com 尿蛋白/g.d-1
0.6
±1.3
0.2
±0.1
-0.4
±0.9c
三酰甘油/mmol.L-1
2.6
±1.0
1.3
, http://www.100md.com ±0.6
-1.3
±1.2c
项目
B 组 (n=70)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空腹血糖/mmol.L-1
12
±4
9
, http://www.100md.com
±4
-3
±4cd
餐后2 h血糖/mmol.L-1
15
±5
10
±4
-5
±5cd
尿糖/mol.d-1
, 百拇医药
0.06
±0.04
0.04
±0.03
0.03
±0.04cd
GHbA1c/%
10.5
±1.6
9.0
±1.3
-1.5
±1.4be
, 百拇医药
胆固醇/mmol.L-1
5.0
±0.6
4.2
±0.5
-0.8
±0.7ad
尿蛋白/g.d-1
0.5
±1.5
0.1
, http://www.100md.com
±0.3
-0.4
±0.8cd
三酰甘油/mmol.L-1
2.6
±1.2
1.5
±0.7
-1.1
±1.0cd
A组用天津药物研究院制造的格列喹酮,B组用北京第六制药厂与德国勃林格翰公司制造的格列喹酮,表2同。
, 百拇医药
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t检验:aP>0.05,bP<0.05,cP<0.01。2组间比较t检验:dP>0.05,eP<0.05。表2 2组疗效比较[例(%)] 组 别
观察项目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R值
A
空腹血糖
41
, 百拇医药
21
6
(91)
0.4627a
(n=68)
餐后24 h血糖
37
22
9
(87)
0.4781a
尿糖
, 百拇医药 42
19
7
(90)
0.4542a
B
空腹血糖
42
21
7
(90)
0.5
餐后24 h血糖
, 百拇医药
41
22
7
(90)
0.5
(n=70)
尿糖
43
16
11
(84)
0.5
A与B组间比较Ridit分析:aP>0.05。2 不良反应 2组经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A组有1例经OGTT确认的糖尿病人,由于开始剂量用30 mg.d-1,出现了凌晨低血糖,后改用15 mg.d-1效果良好。
, 百拇医药
讨论 本治疗结果表明两药厂生产的格列喹酮对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均有肯定的疗效。2组病人用药剂量也相仿,总有效率均为90 %以上,这与文献[3,4]报道的一致。绝大多数病人用量在30~180 mg.d-1就能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5]。不良反应轻微,说明人体对格列喹酮有很好的耐受性。临床结果表明经格列喹酮治疗后,血三酰甘油及尿蛋白也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该药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高脂血症及蛋白尿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研究结果可以证实格列喹酮为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便宜、无明显不良反应的降血糖药物,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世举,刘长义.格列喹酮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1997,6:245-247.
[2] 郝 伟,王姮,池芝盛,孙 琦,何瑞娟,孙一珍.格列喹酮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5例[J].新药与临床,1990,9:180-182.
[3] 王德全,任建民,王德凤,李玉芳,董 明.格列喹酮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J].中国新药杂志,1997,6:241-242.
[4] 池芝盛.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92.
[5] 冯 凭,王泽津,王德全,等.国产格列喹酮临床验证分析[J].天津医药,1996,2:88-90.
[收稿日期] 1998-09-15 [接受日期] 1999-01-18, 百拇医药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院 惠侨科,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格列喹酮;磺酰脲化合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药物疗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00531 [摘要] 目的:比较2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病人共138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4±s 6) a。B组70例,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2±8) a。A组用天津药物研究院制造的格列喹酮,剂量(110±82) mg.d-1;B组用北京第六制药厂与德国勃林格翰公司制造的格列喹酮,剂量(108±77) mg.d-1。结果:治疗后A组空腹血糖下降到(8.7±2.5) mmol.L-1,餐后2 h血糖下降到(10±4) mmol.L-1;B组空腹血糖下降到(9±4) mmol.L-1,餐后2 h血糖下降到(10±4) mmol.L-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2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服用方便。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977.15;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669(2000)05-0417-02
格列喹酮(gliquidone)是德国Boehringer-Ingelheim公司开发的第2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现已由天津药物研究院试制成功并已生产投入临床使用。其作用机制为: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胰岛素的作用[1,2]。为了进一步评价其疗效,我院于1996年4月~1997年10月应用天津产品格列喹酮治疗68例2型糖尿病。
病例选择 138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年龄(47±s7) a(43~69 a),男性70例,女性68例,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9±6) a;病程(4±3) a(2.5~9 a),有6例未经治疗的新病人,体重(67±7) kg,空腹血糖为(11±4) mmol.L-1,餐后2 h血糖(14±5) mmol.L-1,24 h尿糖(0.39±0.25) mmol,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为(10.5±2.0) %,24 h尿蛋白为(0.6±0.7) g;B组70例,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7±8) a。病程(3±4) a(2~8 a),体重(65±7) kg,空腹血糖为(12±4) mmol.L-1,餐后2 h血糖(5±5) mmol.L-1,24 h尿糖为(0.39±0.24) mmol,GHbA1c为(10.5±1.6) %,24 h尿蛋白为(0.5±0.3) g。2组在上述项目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A组用天津药物研究院研制的格列喹酮(批号 930093,每片30 mg);B组用北京第六制药厂与德国勃林格翰公司合作制造的格列喹酮(商品名糖适平,批号950906,批准文号94卫药准字J-08号,每片30 mg)。治疗前禁用一切降血糖药物或能影响血糖的药物。以前接受过治疗的病人,治疗前至少应观察2 wk;未接受过治疗的病人在进入治疗前均先观察1 mo,同时对病人进行饮食控制。对照期结束前连续检测2次空腹及餐后血糖,证实血糖水平稳定即可进入治疗期。治疗开始时,从未治疗过的病人用药的起始剂量为15~30 mg.d-1,治疗过的病人起始剂量参照原用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疗效改换成格列喹酮,依照血糖等指标检测,每周调整剂量1次,直至血糖、尿糖达到满意水平或最大允许量(本组最大剂量为240 mg.d-1),剂量调整一般不超过2 mo,剂量恒定后继续维持治疗至少1 mo以上,A组病人剂量范围30~240 mg.d-1,平均(110±82) mg.d-1;B组病人剂量范围30~240 mg.d-1,平均(108±77) mg.d-1,2组病人所用药物剂量相似,期间不能合用其他降血糖药物(包括双胍类药物)或能影响血糖的药物。
, http://www.100md.com
观察项目 治疗开始后每1~2 wk(调整剂量期为每1 wk,剂量恒定后每2 wk)各检测1次空腹及餐后2 h血糖、24 h尿糖定量及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血、尿常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应每2 wk随访病人1次。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空腹血糖降至3.3 mmol.L-1或降低30 %以上,餐后2 h血糖降至3.3 mmol.L-1或降低30 %以上,24 h尿糖定量<0.06 mmol.d-1或降低30 %以上。有效:空腹血糖降至1.1~3.2 mmol.L-1或降低10 %~29 %,餐后2 h血糖降至1.1~3.2 mmol.L-1或降低10 %~29 %,24 h尿糖0.06~0.14 mmol.d-1或降低10 %~29 %。无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1.1 mmol.L-1或降低<10 %,24 h尿糖>0.14 mmol.d-1或无变化。
, 百拇医药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组间及配对t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结果
1 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2组治疗效果见表1。2组疗效对比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s) 项目
A 组 (n=68)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 百拇医药 空腹血糖/mmol.L-1
11
±4
8.7
±2.5
-3
±3c
餐后2 h血糖/mmol.L-1
14
±5
10
±4
, http://www.100md.com
-5
±5
尿糖/mol.d-1
0.06
±0.05
0.04
±0.03
-0.02
±0.03c
GHbA1c/%
10.5
±2.0
, http://www.100md.com
7.4
±1.2
-3.1
±1.9c
胆固醇/mmol.L-1
4.8
±0.6
4.1
±0.5a
-0.7
±0.8a
, http://www.100md.com 尿蛋白/g.d-1
0.6
±1.3
0.2
±0.1
-0.4
±0.9c
三酰甘油/mmol.L-1
2.6
±1.0
1.3
, http://www.100md.com ±0.6
-1.3
±1.2c
项目
B 组 (n=70)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空腹血糖/mmol.L-1
12
±4
9
, http://www.100md.com
±4
-3
±4cd
餐后2 h血糖/mmol.L-1
15
±5
10
±4
-5
±5cd
尿糖/mol.d-1
, 百拇医药
0.06
±0.04
0.04
±0.03
0.03
±0.04cd
GHbA1c/%
10.5
±1.6
9.0
±1.3
-1.5
±1.4be
, 百拇医药
胆固醇/mmol.L-1
5.0
±0.6
4.2
±0.5
-0.8
±0.7ad
尿蛋白/g.d-1
0.5
±1.5
0.1
, http://www.100md.com
±0.3
-0.4
±0.8cd
三酰甘油/mmol.L-1
2.6
±1.2
1.5
±0.7
-1.1
±1.0cd
A组用天津药物研究院制造的格列喹酮,B组用北京第六制药厂与德国勃林格翰公司制造的格列喹酮,表2同。
, 百拇医药
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t检验:aP>0.05,bP<0.05,cP<0.01。2组间比较t检验:dP>0.05,eP<0.05。表2 2组疗效比较[例(%)] 组 别
观察项目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R值
A
空腹血糖
41
, 百拇医药
21
6
(91)
0.4627a
(n=68)
餐后24 h血糖
37
22
9
(87)
0.4781a
尿糖
, 百拇医药 42
19
7
(90)
0.4542a
B
空腹血糖
42
21
7
(90)
0.5
餐后24 h血糖
, 百拇医药
41
22
7
(90)
0.5
(n=70)
尿糖
43
16
11
(84)
0.5
A与B组间比较Ridit分析:aP>0.05。2 不良反应 2组经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A组有1例经OGTT确认的糖尿病人,由于开始剂量用30 mg.d-1,出现了凌晨低血糖,后改用15 mg.d-1效果良好。
, 百拇医药
讨论 本治疗结果表明两药厂生产的格列喹酮对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均有肯定的疗效。2组病人用药剂量也相仿,总有效率均为90 %以上,这与文献[3,4]报道的一致。绝大多数病人用量在30~180 mg.d-1就能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5]。不良反应轻微,说明人体对格列喹酮有很好的耐受性。临床结果表明经格列喹酮治疗后,血三酰甘油及尿蛋白也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该药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高脂血症及蛋白尿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研究结果可以证实格列喹酮为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便宜、无明显不良反应的降血糖药物,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世举,刘长义.格列喹酮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1997,6:245-247.
[2] 郝 伟,王姮,池芝盛,孙 琦,何瑞娟,孙一珍.格列喹酮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5例[J].新药与临床,1990,9:180-182.
[3] 王德全,任建民,王德凤,李玉芳,董 明.格列喹酮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J].中国新药杂志,1997,6:241-242.
[4] 池芝盛.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92.
[5] 冯 凭,王泽津,王德全,等.国产格列喹酮临床验证分析[J].天津医药,1996,2:88-90.
[收稿日期] 1998-09-15 [接受日期] 1999-0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