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中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文珣 靳凤云 陈永祥 朱善岚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一贯煎;糖;含量测定
海峡药学990227 摘要 用硫酸-苯酚法[1]测定了一贯煎中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剂中含有较多的多糖,为进一步研究该方剂的临床药理作用提供了依据。
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卷十八,系清代名方,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的作用。目前研究表明:“一贯煎还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炎、镇静、镇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2]。一贯煎中多糖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3]。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1.1 材料 按一贯煎处方取当归、麦冬、北沙参各10 g、枸杞12 g、生地30 g、川楝子5 g,粉碎过30目筛,60℃烘干备用。(处方中各味药购于贵阳市同济堂药店,经贵阳中医学院董立沙副教授鉴定,符合药典规定)
, 百拇医药
1.2 仪器及试剂 DU-7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公司),葡萄糖标准品(分析纯)、浓H2SO4(分析纯)。苯酚试剂 取分析纯苯酚500 g,加铝片0.5 g与NaHCO3 0.25 g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此馏分34 g,加水500 g置棕色瓶中即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制备 A液(80%乙醇提取液) 精密称取样品约0.1 g加80%乙醇50 ml,50℃提取1.5 h,过滤,残渣以80%乙醇20 ml提取1 h,再过滤,残渣用80%乙醇洗涤3次,每次5 ml,合并滤液与洗液,蒸去乙醇,用水稀释定容至100 ml量瓶中备用。B液(水提取液) 精密称取样品约0.1 g,加水50 ml回流提取1.5 h,过滤,残渣加水20 ml回流提取1 h,再过滤,残渣用热水洗涤3次,每次5 ml,合并滤液及洗液,放冷,定容至100 ml量瓶中备用。
, 百拇医药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标准葡萄糖约0.1 g,至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成约1 mg/ml的标准液。分别吸取标准液0、10、20、40、60、80、100 μl于具塞试管中,依次加水,使最终体积为2 ml,加入1 ml苯酚试剂摇匀,精密加入加5 ml H2SO4摇匀,在60℃水浴中放置20 min,待冷却至室温后,以Ⅰ号为空白于490 nm处测定吸收度A值,得回归方程为A=0.0074C+0.0022,γ=0.9991。
2.3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A液2 ml,B液1 ml置25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然后,精密吸取稀释液2 ml,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糖含量测定结果(n=3) 样品号
取样量(g)
, http://www.100md.com
糖含量(%)
平均值%
多糖含量(%)
RSD%
A液
B液
总糖
低聚糖
总糖
低聚糖
总糖
低聚糖
1
, http://www.100md.com
0.1090
0.0997
66.07
41.12
65.90
40.02
69.71
41.74
2
0.0910
0.1002
60.71
40.40
, http://www.100md.com
63.73
40.72
23.01
3.34
1.51
63.49
39.85
59.39
39.90
3
0.0940
0.0982
64.26
, 百拇医药
40.98
60.21
41.38
63.81
41.10
2.4 加样回收率的测定 精密称取一贯煎粉末共4份,其中3份分别加入标准葡萄糖,照实验方法项下操作,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表2 回收率测定结果 序号
加入量(g)
测定含量%
回收率%
平均值%
, 百拇医药
RSD%
1
0.1008
102.92
99.30
2
0.1001
104.50
103.25
3
0.1502
122.70
99.17
, http://www.100md.com
99.55
1.70
4
0.1509
123.10
99.83
5
0.2005
144.09
101.11
6
0.2001
138.92
, 百拇医药
94.64
2.5 稳定性试验 不同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最好应控制在30 min内测定完毕,RSD=0.31%,即比色结果比较稳定。
3 讨 论
3.1 硫酸-苯酚法测定结果表明:一贯煎中多糖平均含量为23.01%,此成分可能是该方主要成分之一,多糖的存在进一步为本品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炎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依据。
3.2 用本实验方法测定一贯煎多糖应注意加入苯酚试液与浓H2SO4后充分混匀,再置60℃水浴加热20 min水浴时间需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测定掌握在30 min内完毕。
参考文献
1.陈柳蓉等编:白术及其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测定 中草药 1997;28(4):214
2.陈永祥等编:一贯煎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9):42
3.靳凤云等编: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7;13(5):15, 百拇医药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一贯煎;糖;含量测定
海峡药学990227 摘要 用硫酸-苯酚法[1]测定了一贯煎中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剂中含有较多的多糖,为进一步研究该方剂的临床药理作用提供了依据。
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卷十八,系清代名方,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的作用。目前研究表明:“一贯煎还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炎、镇静、镇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2]。一贯煎中多糖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3]。
1 材料、仪器及试剂
1.1 材料 按一贯煎处方取当归、麦冬、北沙参各10 g、枸杞12 g、生地30 g、川楝子5 g,粉碎过30目筛,60℃烘干备用。(处方中各味药购于贵阳市同济堂药店,经贵阳中医学院董立沙副教授鉴定,符合药典规定)
, 百拇医药
1.2 仪器及试剂 DU-7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公司),葡萄糖标准品(分析纯)、浓H2SO4(分析纯)。苯酚试剂 取分析纯苯酚500 g,加铝片0.5 g与NaHCO3 0.25 g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此馏分34 g,加水500 g置棕色瓶中即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制备 A液(80%乙醇提取液) 精密称取样品约0.1 g加80%乙醇50 ml,50℃提取1.5 h,过滤,残渣以80%乙醇20 ml提取1 h,再过滤,残渣用80%乙醇洗涤3次,每次5 ml,合并滤液与洗液,蒸去乙醇,用水稀释定容至100 ml量瓶中备用。B液(水提取液) 精密称取样品约0.1 g,加水50 ml回流提取1.5 h,过滤,残渣加水20 ml回流提取1 h,再过滤,残渣用热水洗涤3次,每次5 ml,合并滤液及洗液,放冷,定容至100 ml量瓶中备用。
, 百拇医药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标准葡萄糖约0.1 g,至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成约1 mg/ml的标准液。分别吸取标准液0、10、20、40、60、80、100 μl于具塞试管中,依次加水,使最终体积为2 ml,加入1 ml苯酚试剂摇匀,精密加入加5 ml H2SO4摇匀,在60℃水浴中放置20 min,待冷却至室温后,以Ⅰ号为空白于490 nm处测定吸收度A值,得回归方程为A=0.0074C+0.0022,γ=0.9991。
2.3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A液2 ml,B液1 ml置25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然后,精密吸取稀释液2 ml,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糖含量测定结果(n=3) 样品号
取样量(g)
, http://www.100md.com
糖含量(%)
平均值%
多糖含量(%)
RSD%
A液
B液
总糖
低聚糖
总糖
低聚糖
总糖
低聚糖
1
, http://www.100md.com
0.1090
0.0997
66.07
41.12
65.90
40.02
69.71
41.74
2
0.0910
0.1002
60.71
40.40
, http://www.100md.com
63.73
40.72
23.01
3.34
1.51
63.49
39.85
59.39
39.90
3
0.0940
0.0982
64.26
, 百拇医药
40.98
60.21
41.38
63.81
41.10
2.4 加样回收率的测定 精密称取一贯煎粉末共4份,其中3份分别加入标准葡萄糖,照实验方法项下操作,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表2 回收率测定结果 序号
加入量(g)
测定含量%
回收率%
平均值%
, 百拇医药
RSD%
1
0.1008
102.92
99.30
2
0.1001
104.50
103.25
3
0.1502
122.70
99.17
, http://www.100md.com
99.55
1.70
4
0.1509
123.10
99.83
5
0.2005
144.09
101.11
6
0.2001
138.92
, 百拇医药
94.64
2.5 稳定性试验 不同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最好应控制在30 min内测定完毕,RSD=0.31%,即比色结果比较稳定。
3 讨 论
3.1 硫酸-苯酚法测定结果表明:一贯煎中多糖平均含量为23.01%,此成分可能是该方主要成分之一,多糖的存在进一步为本品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炎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依据。
3.2 用本实验方法测定一贯煎多糖应注意加入苯酚试液与浓H2SO4后充分混匀,再置60℃水浴加热20 min水浴时间需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测定掌握在30 min内完毕。
参考文献
1.陈柳蓉等编:白术及其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测定 中草药 1997;28(4):214
2.陈永祥等编:一贯煎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9):42
3.靳凤云等编: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7;13(5):15, 百拇医药